張晉中
對于核磁共振,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聽說過,其是一種在醫(yī)學領域常用的影像檢查手段。隨著計算機、電子技術等的迅速發(fā)展,科學家們將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應用在醫(yī)學領域上,并且由于其無偽影、無需X射線、分辨力高等優(yōu)勢,已經成為醫(yī)學影像檢查手段中常用的檢測方式。
核磁共振檢查范圍比較廣,比如中樞神經系統(tǒng)核磁共振檢查,可以判斷患者是否有腦血管病變,是否有占位性病變、炎癥性病變,以及是否有腦部發(fā)育異常;做腹部核磁共振檢查,可以判斷腹部臟器是否有占位性病變、膽囊結石、膽囊內占位、胰腺炎等;做婦科核磁共振檢查,可以判斷子宮以及卵巢病變;做脊柱核磁共振檢查,可以判斷間盤是否有突出,脊柱是否有骨質破壞、占位性病變等;做乳腺核磁共振檢查,可以對乳腺病變性質進行初步判斷。此外,核磁共振還可以做一些彌散成像、加權成像等,檢查內容日益豐富。
臨床上,常有患者分不清CT與核磁共振。在醫(yī)學領域,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均屬于影像檢測手段,因此會有不少人將兩者混為一談,其實從檢測原理上說,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檢查方法:CT是利用X射線進行掃描而得到的圖像,而核磁共振的成像是依靠磁場促使機體內質子規(guī)律分布而得到的圖像。核磁共振是繼CT后,又一功能更全面的影像檢測手段。
那么,做核磁共振檢查時,有哪些注意事項?由于核磁共振檢查室在做檢查時,存在一個巨大的磁場,因此不允許將大型金屬物(例如輪椅、氧氣鋼瓶等物品)帶入檢查室內?;颊呱砩系氖謾C、手表、金屬飾品等具有磁性的物品也需要在進入檢查室之前摘除掉,否則這些帶有磁性的物品會由于巨大磁場而損壞,這不僅會造成個人物品損失,還有可能被核磁共振儀器吸進去,進而損壞儀器。
雖說核磁共振成像檢查為醫(yī)生診斷疾病癥結提供了更明晰的證據,但是也并非所有人均適合使用核磁共振進行檢查,尤其是以下幾類人群:
體內有金屬物的患者 包括體內有心臟起搏器患者、帶有電子耳蝸患者、體內留有金屬夾的舊式動脈瘤夾血管術后患者、體內有金屬支架患者、體內有骨折固定釘患者(合金材質患者可做)、金屬烤瓷牙患者等。這些患者由于體內有金屬物質會影響磁場進而影響檢查效果,因此在金屬物質未摘除前,不適宜做核磁共振。其中,金屬烤瓷牙患者如若檢查部位不是金屬牙冠部位,則不影響檢查。
危重及幽閉恐懼癥患者 由于核磁共振檢查時間較長(通常需要10~30分鐘),故對于有生命危險的患者,在需要進行影像檢查時,為了節(jié)省時間通常不會使用核磁共振進行檢查;核磁共振儀器是一個半封閉的倉型儀器,并且是需要將患者關在密閉的空間內,加上檢查時間較長,因此對于幽閉恐懼癥患者并不適宜。
妊娠3個月內的孕婦 妊娠3個月的胎兒正是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加上目前幾乎沒有關于此類人群的核磁共振指南或是研究提供參考,因此為了保險起見,通常不推薦這一時期的孕婦做核磁共振檢查。
帶有節(jié)育環(huán)的患者 如若檢查部位為盆腔、骶尾椎部位時,節(jié)育器會形成偽影進而影響診斷,因此需要在檢查前將其取出。
化妝人群 做磁共振檢查記得要素顏,因為有些化妝品中含有某些金屬,它們與磁場會發(fā)生反應。此外,指甲油、防曬霜、發(fā)蠟等也最好不要用。若有文身,文身中的顏料會在核磁共振檢查中加熱,導致皮膚受到刺激甚至灼傷,因此,檢查前需跟醫(yī)生事先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