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英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習作板塊的突出變化是習作指導具體化。如:各單元的寫作情境創(chuàng)設真實自然,寫作內容界定清晰;習作要求緊扣單元要素,凸顯學段特點,為學生順利完成習作任務提供了一定的學習支架(有的是直接提供例文,有的是進行寫作思路的指導),操作性、指導性強。習作教學僅靠教材中的學習支架遠遠不夠,教師需要進一步搭建多種習作支架,幫助學生掌握習作方法,提升習作水平。
一、情境支架激發(fā)習作興趣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情感往往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習作要求,通過故事、視頻、圖片、實物、問題等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教學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習作《有你,真好》時,教師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搭建如下學習支架。
1.故事引入
課始,教師深情地說:“同學們,老師想跟你們分享一張照片。照片里的故事發(fā)生在去年12月(大屏幕出示學生為老師過生日的場景)?!彪S后,教師伴著音樂,帶著幸福的神情回憶當時的情景,講述自己的感受,最后一句“有你們,真好!”將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自然而然地引出本次習作話題,為后續(xù)教學奠定了情感基調。
2.畫面導入
開課時,大屏幕出示2020年春節(jié)期間網(wǎng)絡上熱傳的鐘南山院士在高鐵餐車座位上閉目養(yǎng)神的照片。教師娓娓道來:“鐘南山院士,您好!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時,當我在網(wǎng)上看到鏡頭記錄下84歲高齡的您乘坐高鐵,毅然趕赴疫情最嚴重的武漢,由于太過疲憊,在餐車上頭靠椅背,微皺雙眉,閉目休息的瞬間……我想發(fā)自內心地對您說:‘鐘院士,有您,真好!”教師采用畫面及語言支架,將這一感人至深的鏡頭烙印在學生心中,自然貼切地引出習作話題“有你,真好”,可謂水到渠成。
這個精心設計的情境支架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發(fā)揮出多重功能:一是能激發(fā)學生對不顧自身安危為人民作出貢獻的以鐘南山院士為首的醫(yī)護工作者的愛戴之情,拓寬他們的選材思路;二是能讓學生感受到采用第二人稱表達更有利于抒發(fā)內心的情感;三是用一個細膩的場景描寫片段作為范例支架,帶給學生寫法上的啟示,有助于落實“把場景寫具體”的習作目標。
3.任務驅動
“同學們喜歡看電影嗎?臨近畢業(yè),我們班準備拍一部畢業(yè)季的微電影,需要先搜集文字素材,其中一個主題是‘有你,真好,你愿意參與這個活動嗎?”任務驅動式習作支架創(chuàng)設的習作情境新穎、有趣,具有挑戰(zhàn)性,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習作欲望。
二、選材支架確立寫作內容
學生有了寫作動機和欲望,解決了“為什么寫”的問題,接下來要解決“寫什么”的問題。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習作板塊的另一個特點是通過問題、范例、圖片等支架引導學生明確“寫什么”。
習作教學中,教師要深入解讀教材,把握習作要求中的重點和學生習作的難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習作支架的導學功能,進而為學生提供構思、選材支架,引導他們自主思考、自行確定寫作對象及內容。此環(huán)節(jié)的關鍵:一是要營造寬松的氛圍,真正讓學生“我手寫我心”,體會到習作的快樂;二是教師要根據(jù)習作特點,選取相應的教學策略,開啟學生的思路,幫助他們確定合適的寫作對象及素材。教學《有你,真好》時,教師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材中的習作提示,并找到問題支架。學生經(jīng)過閱讀,提取了如下關鍵信息:①看到“有你,真好”這句話,你想到了誰?②為什么覺得有他(她)“真好”?③哪件事或哪幾件事讓你覺得有他(她)“真好”?④當時的場景是怎樣的?
在隨后的全班交流環(huán)節(jié),教師先讓學生結合問題①和②思考、確定寫作對象,并全班交流。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適時啟發(fā):這個“你”可以是朋友、同學、老師、親人,也可以是為我們服務的醫(yī)務工作者、消防員、人民警察,甚至是僅有一面之緣的人……這樣的提示讓學生的習作對象范圍更廣。在交流問題③和④時,教師引導學生明確此次習作需要選取具體事例來表現(xiàn)他(她)“真好”,并且要把場景寫清楚。
在選取了幾個事例的情形下,如何做到有詳有略、重點突出是教學難點。此時,教師需要搭建另一種支架——選材支架,幫助學生細化寫作內容。教學時,教師出示表格,列舉了本單元課文《少年閏土》中閏土給“我”講述的“雪地捕鳥”“看瓜刺猹”“海邊拾貝”“看跳魚兒”四個事例及其詳略安排情況。
表格充分發(fā)揮出范例支架的優(yōu)勢,直觀具體,幫助學生解決了選材“詳略得當”的問題。隨后,教師讓學生在學習單中標注出自己感觸最深、最能體現(xiàn)有他(她)“真好”的事例作為詳寫內容,進一步完善習作提綱。在此基礎上,學生以同桌為單位,分享自己的寫作思路。
三、范例支架明示寫作方法
范例支架是資源型學習支架中重要且常被采用的一種。習作教學中,學生動筆之前的范文引路,習作之后的佳作講評、有瑕疵的習作的當堂修改等,都是運用范例支架的契機。
習作評講課上,教師先出示學生習作自評、互評結果統(tǒng)計圖,用具體的數(shù)據(jù)指出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場景描寫不具體、感情表達不充分),接著從學生的習作中精心選取一篇美文(上課前已打印并分發(fā)給全體學生),請小作者配樂朗讀,讓大家感受小作者所描寫的場景以及表達的情感,然后出示如下習作評價表。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習作評價表批注手中的美文,進一步發(fā)現(xiàn)其優(yōu)秀之處。最后,學生對照評價表,從優(yōu)點、不足、修改意見等方面對自己的習作進行批注。批注后的交流精彩紛呈,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習作的開頭、結尾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能打動人心”,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習作在“場景描寫中缺少細節(jié),導致文章的感染力不強”,還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文章缺乏對內心想法的描寫,選取的某些事例不能很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修改時準備刪除這些內容,適當增加心理描寫,讓文章中心更突出、情感表達更充分”。
學生之所以評得頭頭是道,并當堂完成修改,讓自己的習作越來越完美,得益于教師提供的評價支架——它讓習作評改有了依據(jù),有了方法。
(作者單位:襄陽市樊城區(qū)中小學教學研究室)
責任編輯 ?姜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