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勁草
表達能力是小學生英語學習的核心能力,也是小學生英語學習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小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培養(yǎng)困難,但又非常緊迫,要想高效提升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筆者認為,應設情境,給臺階,讓表達由易到難;造氛圍,激情緒,讓表達言之有物;畫導圖,搭框架,讓表達敘之有序;明方向,有標準,讓表達熠熠生輝??茖W有效的策略可以讓小學生去除陌生,感到有趣,能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綜合素養(yǎng)。當前,小學生不會說、不敢說常見于課堂,更不用說讓他來寫一段話了。正因此,小學英語課程標準里明確提出,小學生必須要學會表達,更要進行必要的寫的訓練。對此,筆者通過優(yōu)質(zhì)課的學習,并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積累和總結(jié)了如下策略。
一、設情境,給臺階,讓表達由易到難
根據(jù)小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的特點,可知簡單有趣的事物更容易激起他們的興趣。因此,一節(jié)能引人入勝的課必定要由淺入深,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投身于其中,特別是一節(jié)將落腳點放在寫作的課堂。在正式讓學生寫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積累足夠多的語言素材,使學生“下筆如有神”。這樣的素材積累,又回到了“說”的層面,激發(fā)出學生爭先恐后想要表達的欲望,便成功了一半。然后再層層遞進,將話題的難度一點點提高,聚焦學生思維,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積極思考,參與口語表達,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
以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Seasons”這一寫作課為例,教師以學生非常熟悉的課文內(nèi)容入手,讓學生通過“quick answer”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用最簡單的“Fine fine”和“Oh no”這樣有節(jié)奏的短語判斷并回答PPT上呈現(xiàn)的和seasons主題密切相關的句子。很顯然,四年級的學生很喜歡這樣的導入,幾乎每個學生都爭先恐后地想要成為第一個給出答案的人,課堂氛圍一下就被調(diào)動起來。因此,在接下來的Let's say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圍繞四季,讓學生說一說“What do we do in four seasons?”,學生的反應熱烈,幾乎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想要把自己知道的傾囊而出,還不乏學生一口氣說出不止一個季節(jié)的活動內(nèi)容,如“In spring, we go boating and fly kites. In summer, we go swimming and eat ice creams. In autumn...”這樣的設計簡化了參與形式,讓學生做判斷的內(nèi)容和讓學生口頭表達“各顯神通”的內(nèi)容都是基于課本,難度不高,學生完成起來毫不費力,激發(fā)了他們想要進一步參與表達的興趣。
但是,停留在課本層面一定是遠遠不夠的,甚至還有“炒冷飯”的嫌疑,畢竟已經(jīng)學過的東西,適當復習即可,不應在課堂上浪費過多的時間。因此,教師應在下一環(huán)節(jié)“What else can we do in Spring?”滲透學生可能會在寫作時用到的新短語,如plant trees、go camping、go hiking等,并帶領學生朗讀,幫助學生加深印象。緊接著讓學生小組活動,將課件上不同活動的卡通圖片和不同季節(jié)相匹配,其中不乏一些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但課文里沒有出現(xiàn)過的內(nèi)容,比如play with the sand、have a snowball fight、go to the sea。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可以嘗試著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圖片,如一個女生想要表達打雪仗,她便說“In winter,we play snow.”;一個男生想要說玩沙子,他嘗試了說“In summer,we play on beach.”。雖然這兩種表達都不準確,甚至有語法錯誤,但是從訓練口語表達的角度來說,教師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欲望,學生在試錯、體驗后,再去記憶,遠勝過直接機械地記憶新單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將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僅在個別需要幫助時,給予糾正,學生有大量的時間和機會通過口語訓練,復習舊知和學習新知,其難度較之導入環(huán)節(jié)略有提高,但是學生都欣然接受并樂在其中。
接下來,教師可以提問“Why do we have four seasons?”這一問題,將本節(jié)課的話題難度推向了制高點,面對這樣一個跨學科問題,學生的回答和表達令人驚喜,一個男生說:“Because our earth is turn round of the sun.”。這句話雖然語法錯誤,但是大家都明白了他想說四季的更迭是因為地球圍繞太陽轉(zhuǎn)。學生嘗試了用課外知識,結(jié)合已經(jīng)學過的單詞進行表述,盡管不那么準確,但是至少做到了“達意”??梢娊處煹脑O問既有高度,又沒有太“高冷”,導致無人能答。當然,僅僅讓學生回答出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并不是目的,而是要在和學生演示四季更迭的過程中,把“What can you eat/wear/see in summer/winter/spring/autumn?”這些話題在“what do we do in different seasons?”的基礎上進行擴充,目的是幫助學生梳理出更多的和季節(jié)相關的語言素材。
在上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可以看出,教師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寫前的準備活動中言之有物,充分地進行口頭表達訓練,積累寫作素材,以免到“寫”的關頭不知所措,無話可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問題創(chuàng)設層層引導,也激發(fā)出了學生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表達。比如,一個學生在回答他在春天看到了什么的時候,說“I can see dead leaves,because the leaves are under the snow. Then spring comes, the snow melt.”。這么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表達,正是教師精心課堂設計下的靈動生成。當然,筆者認為,在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用更開放的心態(tài)看待學生不一樣的回答,如有學生說“I go boating in summer”這不是教師預設的學生回答,但是難道夏天我們就完全不會劃船了嗎?也未見得。夏天的夜晚就很適合劃船,也許這個學生真的有和家人在夏天傍晚劃船的經(jīng)歷。教師可以利用這樣稍有偏離的答案進行追問,如“Why do you go boating in summer?”激發(fā)出學生更豐富的語言表達,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口語訓練的機會。
二、造氛圍,激情緒,讓表達言之有物
課堂學習是需要氛圍和情緒的,常說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之前,其實往往有一個漫長而必要的啟動和鋪墊的過程。所以,對教學來講,一節(jié)課的核心任務固然重要,但是并非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就是最佳教學。尤其是作為學生語言表達的任務教學,比賽的氛圍和真實的情境更能激發(fā)學生競爭的意識和表達的欲望。在競爭意識的驅(qū)動下,學生更容易急中生智,迸發(fā)出不一樣的語言火花;而真實的情境能增加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體驗感,調(diào)動他們的想象力。有趣的氛圍中,學生會有更豐富的體驗,從而在快樂中汲取新知識,有更豐富的表達。
在“Seasons”這節(jié)課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non-stop talking的游戲環(huán)節(jié),給學生20秒的時間,說說他們眼中的四季,最后比比看誰說的句子最多,即為獲勝。教師先給學生一分鐘的小組討論時間,再由小組推選一個代表進行比賽。學生會開始激烈地討論,各小組成員有的獻計獻策,有的盡可能多地收集可以使用的句子并記錄下來,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梢娺@個活動設計充分調(diào)動了全班的積極性,再次將課堂前幾個環(huán)節(jié)的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了二次輸出,加深了印象,并再一次通過口語表達的方式,復習了語言素材。教師通過豐富的形式,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反復操練和季節(jié)相關的語言表達,學生不僅不覺得枯燥,反而能流利自信地在課堂上“侃侃而談”。
緊接著,教師可以用學生熟悉的四個城市,和其有代表性的季節(jié)相結(jié)合,分別呈現(xiàn)了南京的春天、三亞的夏天、北京的秋天和哈爾濱的冬天。教師還可以別出心裁地制作了一段關于這4個城市的英語視頻,將每個城市在不同季節(jié)的美景圖片,配上美妙的音樂和英文配音展現(xiàn)出來。一方面,學生贊嘆視頻之精美,另一方面,當學生在視頻中看到了自己熟悉的場景,如春天南京雞鳴寺前的櫻花大道、夏天三亞的海濱風光、秋天北京的滿山楓葉,還有冬天哈爾濱的冰雕夜景,能夠引發(fā)他們真實的聯(lián)想,從而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三、畫導圖,搭框架,讓表達敘之有序
寫作一定要有框架,而不是想到哪里寫到哪里。盡管小學英語的寫作要求不高,中年段也就提出了能夠仿寫的要求,但是一樣要培養(yǎng)學生在框架下寫作的好習慣,為日后的寫作打下基礎。在“Seasons”這一課例中,教師可以以學生最為熟悉的南京的春天為例,從天氣、活動、景色、食物、衣著五個方面,帶領學生整理并在黑板上形成思維導圖。再把剩余的三亞的夏天、北京的秋天和哈爾濱的冬天變成小組合作任務,讓學生四人一小組,選擇其中一個城市的季節(jié)進行討論,并把導圖信息補充完整。
思維導圖是近年來流行的一種思維策略和表現(xiàn)形式,它以生動形象又富有邏輯的構(gòu)圖形式,給人們的學習和思考帶來極大的方便。對小學生來說,思維導圖圖文并茂的特點更符合其認知能力和習慣。繪制思維導圖其實就是讓學生列出作文提綱,也方便學生收集素材,為后面的謀篇布局和行文提供從容思考的時間。且小學生的智力正處于圖像記憶的階段,此時思維導圖如果運用得當,可以事半功倍,成為教師教學寫作的一大“利器”。因為思維導圖可以將復雜的語言和思想直觀化、圖像化,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克服學生習作的畏難情緒,幫助學生解決在寫作時“無米之炊”的尷尬。
本節(jié)課的思維導圖以季節(jié)為圓心,從天氣、活動、景色、食物、衣著五個方面向四周發(fā)散。而這五個方面,教師都在課堂的前半部分通過豐富多樣的口語訓練活動讓學生反復操練,已經(jīng)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了足夠的儲備,因此,學生在完成導圖的過程中會顯得得心應手。但是,比起該教師直接將導圖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填充,筆者認為也可以引導學生追溯,回顧整節(jié)課,去發(fā)現(xiàn)和思考自己可以從哪些方面描寫一個城市的季節(jié),這樣的訓練在該教師原來的設計上又拔高了一個層次,有助于學生在今后寫作時自己生成思維導圖,鍛煉思維能力。
四、明方向,有標準,讓表達熠熠生輝
“有的放矢”明確做事的目標,往往能使人清晰地規(guī)劃和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朝向主題。教學生寫作也一樣,開門見山,分享寫作目標,是寫作板塊教學的最重要的一個教學策略。因為寫作目標是學生寫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學生只有在清楚自己寫作目標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把握寫作內(nèi)容。同時給出評價標準也很重要,學生在清楚評價標準的情況下,能夠輕松地進行自我對照,也方便自評、參與他評,這符合“學習性評價”的核心理念。比如,教師提供一個可以參考的范文,讓學生仿寫,讓學生清楚自己努力達到的標準,那也是學生當下寫作達成的方向,能幫助學生提高作品質(zhì)量,同時提升學生寫作的信心和決心。
“Seasons”這節(jié)課中,教師可以先呈現(xiàn)學生自己口頭表達形成的文字描述,再呈現(xiàn)一版教師經(jīng)過修飾和潤色,更具有詩意的描述,并詢問學生哪一版更好,當學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第二個版本,教師可以分析第二個版本勝在何處,并呈現(xiàn)出4個評價標準——即1.用and和并句;2.加入修飾性詞語;3.句首大寫,標點規(guī)范;4.文本結(jié)構(gòu)完整。然后布置寫作任務,讓學生任選一種形式,根據(jù)思維導圖,完成寫作,強調(diào)遵守四個標準,并告知學生每完成一個標準,就可以得到一顆星星。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可以挑選三篇作文進行集體點評,并詢問學生,作文有沒有做到四個標準,能得幾顆星。學生會爭先恐后地要給別人打分,參與度很高。其中,有兩篇文章都選擇了較為簡單的版本,但其中也不乏好詞句,如“We wear nice dresses and sunglasses in summer.”“I like autumn. It's the best season in four seasons.”等。最精彩的還是最后一篇文章,該學生用更詩意的版本,寫出了“Winter means cold.Winter means snowy too.We can go skiing and play with the snow.”這些精彩的句子。
學生精彩紛呈的作品,有些是課堂成果的輸出,也有很多是超越課堂的。這些輸出,教師沒有刻意教授,但是學生在有了寫作前充分的口頭素材儲備,情境聯(lián)想的體驗,在搭建好的框架下依據(jù)寫作目標和標準,自然而然地迸發(fā)出了靈感,才能妙筆生輝。
五、結(jié)語
總之,小學階段是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也是語言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就像很多學習都有最佳的年齡和時機一樣,小學階段重視學生的英文表達尤其重要。教師要正確認識新課標關于寫作的要求,掌握寫作教學的規(guī)律,尤其是學生學習英語寫作的心理,巧妙地創(chuàng)設氛圍,激發(fā)情緒,搭建臺階,適時地教授方法,提供支架和平臺。學生從中獲得的成就感和成功體驗,還能反哺他的英文學習,反過來對英語學習更加感興趣,從而提高英語學習的素養(yǎng)。
(吳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