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少彬
以往教師在教授小說體裁的課文時,習慣以單元順序進行單篇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存在極大的局限性,容易弱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喪失小說學習的興趣,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同時,高中生學習壓力大,本身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自身小說文學素養(yǎng)較為薄弱,無法體現(xiàn)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傳統(tǒng)小說教學模式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教育要求,高中語文小說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彌補傳統(tǒng)語文小說教學不足
傳統(tǒng)的語文小說教學過于模式化、固定化,教師一篇一篇的講解,學生一篇一篇的學習,自身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完全沒有被調(diào)動,主體意識比較薄弱。而專題教學強調(diào)提供給學生學習資源,讓學生自主進行廣泛閱讀,并在這個過程中形成自己的閱讀方法、鑒賞方式,自身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被激發(fā)、調(diào)動,可以極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同時接觸大量的文本內(nèi)容,在閱讀的過程中完成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拓展思維等一系列學習任務。
2.落實學習任務群的教育理念
學習任務群是以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綱要,以學生的語文實踐為教學主線,以科學合理的學習任務為指導,以具體的學習內(nèi)容為媒介,通過學習情境、內(nèi)容、方法、資源的整合歸納引導學生在語言運用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有機組合。首先,學習任務群是圍繞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展開的,這符合當前教育背景的理念,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其次,學習任務群具有主題明確的特點,方便教師依托教材主題進行專題教學,設計學習任務。最后,學習任務群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能夠有效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加深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認知。
3.適應高中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
高中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學習自主性,渴望自主完成發(fā)現(xiàn)知識、學習知識、整合知識的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自己個性化的認知結(jié)構(gòu)體系。而基于學習任務群展開的高中小說專題教學倡導由教師創(chuàng)建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必要的、關聯(lián)的學習資源,然后由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認知,完善知識體系,獲得學習經(jīng)驗和人生啟迪,正好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接受。
本文以課文《祝?!窞榛A開展小說專題教學,按照專題教學整合教學資源的原則,教師要為學生拓展課外的學習資源,基于魯迅的主要寫作方向,教師要致力于引導學生通過此次學習加深對魯迅小說的認知。
1.確定學習項目,準備專題教學
首先,教師要確保專題的典型性,以“魯迅小說專題”為例,由于作者所處的時代和學生相距較遠,學生在對文本背景和情感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難,那么為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教師可以適當選擇其他的分析材料、歷史資料讓學生參考借鑒,引導學生在歷史中學習語文,加深對魯迅小說的理解,對小說人物產(chǎn)生情感共鳴;其次,教師要確保專題的選擇和確定貼合高中生的實際生活,適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學生實際存在的一些困惑;最后,教師要確保專題開展的合理性,避免偏離專題教學的基本目標。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合理安排教學的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基于這篇小說開展的“魯迅小說專題”教學所能篩選的學習資源有《祝?!贰犊滓壹骸贰端帯贰秱拧返龋a充資源有林賢治的《人間魯迅》、王學泰的《從流氓談到游民、游民意識》、朱學勤的《想起了魯迅、胡適與錢穆》等。這種設計的思路既確保了學生對魯迅作品的學習,又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材料和參考材料,通過他人對魯迅小說的分析、鑒賞、評價等行為延伸學生的思路,讓學生生成系統(tǒng)化的認知。
2.改進教學思路,優(yōu)化教學設計
既然要彌補傳統(tǒng)小說教學的不足,就要改進教學的思路,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整合教學內(nèi)容,豐富教學方法,重視學習體驗,生成教學策略?;趯W習任務群開展小說專題教學的目標是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個方面層層深入,引導學生達到遷移內(nèi)化。其教學目標分為三個層次,即語言目標、思維目標、價值目標。以《祝?!放e例,教師可以將此專題的語言目標設計為:閱讀《祝?!贰犊滓壹骸贰端帯放c《彷徨》中的其他小說,學習品味魯迅個性化的語言風格,產(chǎn)生自己的閱讀觀點,并以此為引導從閱讀材料中證明自己的觀點,用邏輯思維縝密的語言進行表述。思維目標設計為:在閱讀中運用討論、探究等學習方式,品味魯迅筆下不同人物在不同社會環(huán)境下的人生經(jīng)歷,理解其作品意蘊的深刻性,創(chuàng)作材料的獨創(chuàng)性,并嘗試用審辨式思維思考魯迅作品中的“舊社會”,認識魯迅作品的批判性,加深對魯迅作品的認知。價值目標設計為:思考小說中人物身上所體現(xiàn)的不同人性、精神與品質(zhì)以及帶給自己的感悟,感悟魯迅作品中的批判精神與愛國精神,以及其對國家的強烈責任感。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展開文本閱讀
在學習資源篩選完畢之后,教師可以圍繞資料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疏通故事發(fā)展的情節(jié),把握人物性格的描寫,發(fā)掘深層次的主題。每一篇小說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演示了一種獨特的人生,教師應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人生體驗去體會小說中的人生。以課文《祝?!窞槔?,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分析文中“我”和“短工”關于祥林嫂死訊的對話,體會“我”與“短工”的心態(tài),以此展開文本解讀,分析人物語言,深入理解文本,通過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感受說話者的不同語氣,“我”的急迫擔憂與短工的平靜淡然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又掌握一種解讀方法,將其運用到其他作品的學習中,比如《藥》《狂人日記》等魯迅的其他作品。然后教師就可以按照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資源有序開展教學活動,落實教學環(huán)節(jié),了解魯迅的人生經(jīng)歷,體會魯迅的情感體驗,達到知人論世;并帶著這種情感品析小說中的人物,感悟魯迅對悲慘人物的“同情”;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閱讀感受,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化觀點,提升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為了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開展一場以“魯迅小說專題”為題的閱讀報告會,深化學生的理解,并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生成評價。
總而言之,基于學習任務群開展的小說專題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有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讓學生的審美認知變得更加明確,從而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