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愛慧,竺其君,張家溢,周程程,薛瑩
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科常見病、多發(fā)病,該病的發(fā)生多與氣候變化、受涼及過度勞累導致的機體免疫能力下降等有關[1]。發(fā)病初期患者多表現(xiàn)為高熱、咽痛或咳嗽等臨床癥狀,疾病進展后可引發(fā)其他并發(fā)癥,嚴重者可出現(xiàn)呼吸功能衰竭[2],因此及時明確病情并制定合理治療方案尤為重要。臨床針對上呼吸道感染多采用血常規(guī)配合診斷,但諸多血常規(guī)指標變化可能受其他原發(fā)疾病影響,且單一檢測指標難以對后續(xù)診斷提供充分的數(shù)據(jù)支持,最終可能導致誤診或漏診[3]。近期有研究指出,紅沉(ESR)、血常規(guī)、白細胞介素及降鈣素原(PCT)等諸多指標的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上呼吸道感染確診率與準確度,對患者后續(xù)治療方案的制定與改善有重要價值[4]。故此,本研究分析ESR、免疫球蛋白及炎癥因子聯(lián)合檢測在上呼吸道感染中的診斷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寧波市鄞州區(qū)第二醫(yī)院2019 年12 月至2021 年1 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70 例(觀察組),均符合:(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層診療指南》[5]中相關診斷標準;(2)年齡≥18歲;(3)既往無嚴重外傷、感染性疾病及精神神經(jīng)疾病史;(4)溝通交流無障礙。排除:(1)存在意識障礙,不能配合完成相關治療及相關評估;(2)合并心、腎多器官嚴重功能障礙;(3)合并腦血管疾病或有其他嚴重心肺并發(fā)癥;(4)對本研究所采用檢測方式嚴重不耐受;(5)1 年內應用抗生素治療;(6)中途轉院或病案資料缺失。其中男37 例,女33 例;年齡27~70 歲,平均(49.6±5.3)歲。另選同期健康體檢人員70名(對照組),其中男35例,女35例;年齡30~68歲,平均(50.0±5.5)歲。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
1.2 檢測方法 收集研究對象空腹狀態(tài)下肘靜脈血液,檢測ESR、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炎癥因子[腫瘤壞死因子(TNF-)、PCT、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1)ESR 檢測:將血液放置于EDTA-K2抗凝血常規(guī)管中待檢,使用ALIFAX Test1 血沉儀,選用定量毛細血管分光光度法檢測,具體檢測操作按照儀器配套說明書規(guī)范進行。(2)免疫球蛋白:將血液樣本在3000 r/min 條件下常規(guī)離心10 min,獲取血清,采用美國貝克曼公司的IMMAGE800特定蛋白分析儀檢測。(3)炎癥因子:將血液樣本在3000 r/min 條件下常規(guī)離心10 min,獲取血清,選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試劑盒由德國羅氏公司生產提供,相關操作按照說明書規(guī)范進行。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診斷效果分析采用ROC曲線。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ESR 水平比較 觀察組ESR水平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ESR 指標水平比較 mg/L
2.2 兩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觀察組IgA、IgG、IgM 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免疫球蛋白各指標水平比較 g/L
2.3 兩組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觀察組TNF-、PCT 及IL-6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各項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2.4 各指標對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效果比較 ESR+免疫球蛋白+炎癥指標聯(lián)合檢測診斷上呼吸道感染的曲線下面積(AUC)、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0.915、89.57%、91.36%,高于任意單一檢測指標,見表4。
表4 ESR、免疫球蛋白及炎癥指標聯(lián)合檢測效能比較
上呼吸感染屬于危害人類呼吸健康的一類主要疾病,在我國發(fā)病率較高。目前對該病的具體發(fā)病原因還尚未明確,既往諸多學者將ESR、炎癥指標、血常規(guī)及免疫指標單一應用于上呼吸感染的臨床診斷中,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單一指標檢測仍舊存在較高的漏診與誤診現(xiàn)象[6-7]。近期有學者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多項指標可一定程度上提高上呼吸道感染的確診率,具有較高的可行性[8-9]。因此本研究采用ESR、免疫球蛋白及炎癥因子對上呼吸感染進行聯(lián)合診斷。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ESR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這提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發(fā)病過程中ESR 指標可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升高。ESR 屬于急性炎癥的一種非特異性標志物,通常情況該指標水平較低,且在一個變化程度較窄的范圍內;當機體發(fā)生炎癥病變后紅細胞形成緡線裝的速度加快,其在血液中的沉降速度也明確加快,表達水平顯著升高,因此該指標在上呼吸道感染診斷中具有一定檢測價值。但實際上諸多細菌與病毒導致的感染性疾病均可能誘發(fā)ESR 升高,因此僅依靠該項指標完成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診斷存在明顯局限性。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IgA、IgG、IgM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這提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發(fā)生過程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免疫功能紊亂。IgA、IgG、IgM 屬于臨床常見評估體液免疫能力的血清學指標,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發(fā)病過程中肺泡功能在細菌與病毒侵入下受損,隨著病情持續(xù)進展,機體內細菌與病毒滋生后對體液免疫功能造成嚴重影響,最終導致IgA、IgG、IgM 水平升高[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TNF-、PCT 及IL-6 水平高于對照組(均P <0.05),這提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發(fā)病過程中機體伴隨有炎癥反應發(fā)生。而多指標聯(lián)合檢測的診斷靈敏度與特異度高于單一指標檢測,則肯定了聯(lián)合檢測方案在臨床診斷中的實施效果與價值。TNF-、PCT 及IL-6 單一檢測均可能受到其他類型疾病的影響[11],導致診斷結果存在一定程度偏差。聯(lián)合檢測方案彌補了各項指標單獨檢測的不足,較大程度避免了漏診和誤診情況發(fā)生,對診斷效能的改善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