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華 毛志慧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堅持立德樹人,引導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確保教育正確發(fā)展方向[1]。大學生網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大學生的網絡行為直接影響行為習慣、生活方式、心理狀況、價值觀等,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成效。2020年9月29日,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第46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guī)模為9.40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達67%,較2020年3月提升2.5個百分點,其中學生最多,占比為23.7%[2]。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大學生是學生中使用網絡的主力軍,了解大學生網絡行為對于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樹人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國外關于網絡行為的研究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互聯(lián)網心理學”被美國心理學家正式提出,并開始展開相關研究。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加入互聯(lián)網,關于網絡行為的研究才逐步開始。國內外關于網絡行為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對網民的網絡使用行為和使用方式進行實證調查分析,以及對網民的行為類型和行為邏輯等進行實證調查。關于大學生網絡行為特點的研究,李正良等在《論大學生網絡行為特征》中認為大學生網絡行為特征可以歸結表現(xiàn)為“六強六弱”,即約束力減弱自由度增強;道德責任減弱,游戲心態(tài)增強;目的性減弱,盲目性增強;群體性減弱,個性化增強;依賴性減弱,獨立性增強;保守性減弱,創(chuàng)新性增強[3]。張夏菲分析大學生群體互聯(lián)網行為時,認為大學生網民對網絡的依賴性高,黏性增大,基于休閑娛樂的網絡交互行為愈加普及,大學生逐漸習慣通過互聯(lián)網建立和維系生活圈[4]。國外關于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從倫理學角度研究網絡不道德行為;從法學的角度研究網絡的暴力行為;從心理學角度歸納和分析不良網絡行為;不良網絡行為產生的根源等[5][6]此外,國外學者對于網絡成癮現(xiàn)象的研究已經非常成熟,形成了融“判定標準、成因分析、矯正對策”為一體的應對網癮策略。國外研究者針對大學生的教育引導對策主要是立足于心理輔導和優(yōu)化環(huán)境,以學校教育為中心,通過加強網絡道德教育來規(guī)范大學生網絡行為。國內關于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網絡成癮問題、網絡行為違法犯罪、網絡行為道德缺失等[7][8][9]。我國判斷網絡成癮的具體標準尚未建立,正處于探索階段。我國學者提出了諸多建議對策,如重視校園網絡行為監(jiān)督,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加大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建設校園網絡教育體系,等等。
為了解分析大學生網絡行為特點,尋找和實踐教育引導策略,在查閱、梳理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展開大學生網絡行為調查。本次調查主要采用線下訪談和線上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線下訪談主要針對不同學校、年級的學生進行訪談,了解其對網絡的認識、態(tài)度以及關注點,為設計線上問卷做鋪墊。線上問卷調查主要包括基本背景、網絡習慣、網絡學習、網絡生活、網絡游戲、網絡認識和網絡安全等維度,設計了30道題,其中排序題4題,其余為單選或多選題。為保證調查結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向市內的本專科院校學生發(fā)放了問卷,共收集有效問卷6872份。其中,男生占43.37%,女生占56.63%;來自城市的占34.44%,縣鎮(zhèn)的占28.82%,農村的占36.46%;本科生占43.39%,??粕?4.5%。本次問卷調查中,學生通過手機提交占樣本總量的98.34%??梢?,手機以強大的社交和技術功能優(yōu)勢獲得了大學生的認可。在海量的信息時代,手機重塑了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在新形勢下如何對大學生網絡行為進行有效引導,是本課題的研究意義所在。
信度分析即測量結果的一致性、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信度系數(shù)越高,檢驗結果的可靠性越高。問卷設計質量的效度檢驗,指的是問卷測量結果有效性的分析,效度值越高,檢驗結果的有效性越高。本研究使用SPSS軟件進行信效度檢驗,軟件使用SPSS19.0版本,系統(tǒng)運行環(huán)境為windows10,檢驗得出問卷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為0.713,說明該調查問卷是可靠的,KMO值為0.883,證明問卷的結構效度良好。
1.大學生網絡使用時間較長,有明顯的網絡依賴。根據樣本分析,有50.97%的學生手機亮屏時間為2—6個小時,33.88%的學生時間為6—10小時。在學習、工作、生活上對網絡的依賴程度上,32.77%的學生輕度依賴,46.42%的學生一般依賴,15.52%的學生高度依賴網絡。學生在對網絡學習、網絡生活、網絡娛樂、網絡游戲的重要性、頻次以及時長進行排序時,樣本的頻數(shù)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把網絡學習和網絡生活排在第一位的概率較大,網絡正在改變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娛樂方式,但同時帶來了學生使用網絡的時間過長、依賴過強等問題。
表1 網絡用途頻數(shù)分析
2.大學生網絡學習趨勢明顯,易受到外界干擾。要求調查者將網絡學習相關內容的重要性、頻次、時長進行排序時,樣本的頻數(shù)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把在線學習視頻排在第一位的概率更大,表明學生重視使用在線學習視頻,特別是在2021年線上教學的推動下,在線教學得到了很大的關注和應用,學習通、慕課平臺等成為在線學習的主流平臺。對于常用的學校信息化系統(tǒng),70.51%的學生選擇在線教學平臺,56.4%的學生選擇在線學習視頻系統(tǒng),46.46%的學生選擇電子圖書館,可見大學生對網絡學習的重視程度較高。在網絡學習時,61.37%的偶爾被干擾,22.22%的常常被干擾,只有11.28%的學生沒有被干擾,表明大部分學生重視網絡學習,但在學習時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擾。
表2 網絡學習頻數(shù)分析
3.大學生網絡生活娛樂傾向,網絡游戲自覺性尚可。要求調查者將網絡生活相關內容根據重要性、頻次、時長進行排序時,樣本的頻數(shù)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把個人社交排在第一順位的概率更大,表明學生日常上網更多是用來社交,QQ、微信、釘釘是學生常用的社交平臺,用戶粘性大。
表3 網絡生活頻數(shù)分析
要求調查者對網絡娛樂相關內容的重要性、頻次、時長進行排序時,樣本的頻數(shù)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把短視頻排在第一順位的概率更大,說明學生網絡娛樂時更熱衷于短視頻。抖音、快手、視頻號是當下熱門的短視頻平臺,大學生是其主要用戶群體。大學生網絡娛樂應用100個以上關注數(shù)的占32.28%,偶爾玩玩游戲的學生占55.47%65.6%的對網絡游戲喜歡但不上癮,只有3.93%的學生對游戲非?;蚋叨壬习a。數(shù)據表明,大學生使用網絡個人社交為主。同時,網絡娛樂有一定的傾向性,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占絕少數(shù),大學生對于網絡游戲有一定的自覺性。
表4 網絡娛樂頻數(shù)分析
4.大學生網絡態(tài)度中立,網絡安全意識待加強。77.14%的學生對網絡熱點新聞、資訊等信息的看法較為正面。當被問到“是否瀏覽過不良信息”時,58.09%的學生表示從未瀏覽過,38.31%表示偶爾瀏覽。47.35%的學生表示被廣告惡意騷擾過,41.87%的學生郵箱、QQ等個人賬號被盜,28.64%的遭遇過個人隱私泄露,26.16%的遭受過暴力傷害??梢?,大部分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薄弱,對待熱點問題的看法較為理性。
1.差異性分析。(1)性別差異。對不同性別大學生的網絡行為特征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和sig檢驗,t值表示變量顯著性檢驗的t統(tǒng)計量,sig是指系統(tǒng)計算出的相應顯著性統(tǒng)計量出現(xiàn)的概率。例如,對不同性別學生的網絡學習時長進行檢驗,得到的結果是:男生的得分均分為5.883,女生的得分均分為6.176,統(tǒng)計量t值為-3.21,sig(雙側)值為0.003。這表明存在顯著性差異(pearson相關性系數(shù)P<0.01),因此男女在網絡學習時間存在顯著差異,網絡學習時間女生高于男生。
對于不同性別學生的學生成績、網絡學習重視度、網絡態(tài)度、網絡游戲依賴程度、網絡安全等方面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男女生在學習成績、網絡學習、網絡游戲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在學習成績、網絡學習、網絡游戲方面,女生明顯高于男生;男女生在網絡態(tài)度和網絡安全方面無明顯差異。
(2)學歷差異。為了解不同學歷學生的網絡行為特征的差異,對不同學歷學生的網絡行為特征進行檢驗。例如,對不同學歷學生網絡學習時長進行檢驗,得到的結果表明:??粕梅志譃?6.204,本科生均分為6.986,研究生均分為6.843,統(tǒng)計量 t值為 -3.069,sig(雙側)值為 0.001(P<0.01)。因此不同學歷學生在網絡學習時間存在顯著差異,在網絡學習時間上,本科生略高于研究生,高于??粕?/p>
對于不同學歷學生的學生成績、網絡學習重視度、網絡態(tài)度、網絡游戲依賴程度、網絡安全等方面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不同學歷學生在網絡學習重視度、網絡游戲依賴程度、網絡安全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在網絡學習重視度、網絡游戲依賴程度、網絡安全方面,本科生明顯高于??粕T诰W絡態(tài)度方面,無明顯差異。
2.相關性分析。對大學生成績與網絡行為特征之間進行雙變量相關分析,包括網絡學習時長網絡游戲頻次、網絡游戲依賴程度、網絡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表明學生的成績與這些變量.01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呈顯著正相關。成績越好,網絡學習越長、網絡游戲頻次越低、網絡游戲依賴程度越低、網絡自我控制能力越強。
同理,對不同專業(yè)類別的學生與網絡行為特征之間進行雙變量相關分析,包括網絡學習時長、網絡游戲頻次、網絡游戲上癮程度、網絡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相關性分析,結果是pearson相關性系數(shù)較小(P<0.05),表明學生的專業(yè)類別與這些變量無顯著相關。
表5 學生成績與網絡行為習慣相關分析
對大學生網絡行為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頻數(shù)分析、差異分析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重視網絡學習,但在網絡的依賴程度、使用網絡控制力、網絡學習的專注度、網絡安全等方面的表現(xiàn)還有待加強。主要原因在于:網絡信息爆發(fā),網絡思政引導有待加強;網絡環(huán)境復雜,網絡安全學習缺失;網絡資源多元化,網絡學習指導和培訓不足;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學習過程無法把控。
高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就要進一步掌握話語主動權,在打造校園輿論過程中合理運用網絡發(fā)聲渠道,打造網絡文化精品,使主流價值產品適應青年話語特性,讓青年群體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正面引導,達到話語的有效傳播,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網絡習慣。加強對大學生的政治引領,堅持“四個意識”導航,“四個自信”強基,“兩個維護”鑄魂,使青年人保持政治定力,瀏覽健康網頁,努力營造良好的網絡政治生態(tài)。調查結果顯示,不同性別、成績段的學生對網絡的認識和使用側重點均有所不同。依據此特點,針對不同群體學生,提供不同類別的教育內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針對低年級學生提供人生啟航教育與學業(yè)指導活動,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針對高年級學生推送職業(yè)生涯輔導與社會適應性訓練,引導其樹立遠大人生理想,增強融入社會的能力;針對男生,加強時政新聞推送,引導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針對考研、就業(yè)等不同人生方向的學生提供針對性服務。
增強網絡安全意識是每位大學生的必修課,也是高校的重要任務。為了提高大學生網絡防范意識,學校要加強網絡安全法規(guī)的宣傳教育,通過開設《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組織網絡法制教育比賽等,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法制觀念,加強自身信息的保護,利用課余時間學習網絡安全的基本理論和安全策略等,以保證電腦、手機等上網設備安全,避免信息泄露的問題出現(xiàn),筑好網絡安全防護墻。
針對大學生網絡學習的現(xiàn)狀,要提升學生網絡學習效果,教師教學是關鍵。高校教師在增加大學生網絡學習要求的同時,一要引導大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網絡技術能減少網絡學習的不適感,增強學習自信;二要在課堂上介紹常用的網絡學習工具及其使用技巧,讓學生體驗網絡工具對資源搜索的優(yōu)勢,提升網絡學習興趣;三要加強網絡學習方法的指導,向學生推薦優(yōu)質的線上教學資源,指導學生整理、分析和表達通過網絡找到的資源,提供多種學習策略供其選擇,鼓勵學生積極主動溝通、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進行高效學習,提升網絡學習效率;四要設計多種網絡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網絡學習興趣,避免過多的外界因素干擾學生,有效解決學生學習自控力差的問題,進一步提升網絡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