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依凡
只要生命不熄滅,一個熱烈的靈魂就有可能在最陰暗的墻角燃出耀眼的光茫。正如《追風箏的人》中的一句話:“我望著清晨灰蒙蒙的天空,為空氣感恩,為光芒感動,為仍活著感恩?!?/p>
哲學家說:“生命不過是一種想象,這種想象可以突破人世間的任何阻礙。”如果生命有顏色,那必定如同梵高的《向日葵》一般光彩奪目,如同《星空》一般深邃悠遠;。如同梵高本人一樣,狂熱瘋癲地追逐著生命的熱烈。哥哥死后,他仿佛陷入了癡狂,但他沒有放棄學習,也沒有放棄探索。在梵高每天癲狂的生活中,他比別人更珍惜生命賦予他的一切,包括灰色的迷霧和明亮的天空,他在繪畫中表達著生命的激情,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艱難地尋找著被遮蔽的生命。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攔他,因為他連靈魂都是那樣熾熱。最終,他打破了循規(guī)蹈矩,開辟了一個嶄新的繪畫領域。
羅曼·羅蘭曾經(jīng)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蓖粼饔?920年生于江蘇高郵,高中正逢抗日戰(zhàn)爭時期,面對動亂的時局,他只能輾轉借讀于多所學校,勉強完成學業(yè)。在一個小村莊內(nèi)避難一年半,又多次輾轉奔波,才考中了西南聯(lián)大文學系。他在60歲之前,幾乎默默無聞、不溫不火,生活潦倒。直到1980年,短篇小說《受戒》才真正地使他被人們所關注。埋沒了60年,厚積薄發(fā),他對生命充滿了樂觀與詩意,他曾說過:“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痹谒奈淖掷?,滿滿是對生活的熱愛與迷戀。一生所經(jīng)歷的艱難與折磨,他似乎從未放在心上。堅持在平淡中尋找樂趣,在黑暗中尋找光明,他一直相信生命的美好,也許正是這份對生命的熱愛與執(zhí)著,才讓他活得如此灑脫與豁達。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為生命的逝去感嘆,但細細想來,初升的太陽終會驅走黑暗,往事也只會隨風飄散。我們不必悲春傷秋,正如泰戈爾所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只要以熱烈奔放的步伐奔向生命,生命亦會給予你我溫暖的擁抱,一切都無法阻攔,哪怕是那狹長閃爍的銀河亦不能。
回眸,生命依舊熠熠生輝。D021EF11-C14C-42F2-AABB-2A26C0ECBC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