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紅,劉秋厘,夏清珠
1 三明市婦幼保健院婦產(chǎn)科 (福建 三明 366100);2 大田縣婦幼保健院婦產(chǎn)科(福建 大田 365000)
壓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影響中老年女性健康的常見病,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該病的患病率為23%~45%,約有超過50%的SUI患者需要接受積極有效的治療[1-2]。目前,對于輕度和中度SUI 患者,臨床推薦采用非手術方式治療。其中,生物反饋盆底肌康復治療是一種通過電刺激來提高盆底肌纖維興奮性,激活陰部神經(jīng)纖維傳導,改善盆底肌功能的療法,具有無侵入性、無藥物反應等特點。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單一治療手段的療效不甚理想,因此推薦多種手段聯(lián)合治療[3]。功能性磁刺激是一種新興的脈沖強磁治療技術,借助脈沖磁場作用于盆底神經(jīng),修復盆底神經(jīng)肌肉組織,促進盆底功能恢復[4]?;诖耍狙芯刻接懝δ苄源糯碳ぢ?lián)合生物反饋盆底肌康復治療女性SUI患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三明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83例女性SUI患者,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1例)與試驗組(42例)。對照組年齡43~69歲,平均(56.3±5.1)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17.0~31.4 kg/m2,平均(23.8±3.7)kg/m2;SUI分型,Ⅰ型23例,ⅡA型10例,ⅡB型8例。試驗組年齡45~72歲,平均(57.2±3.8)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16.8~30.9 kg/m2,平均(24.2±3.4)kg/m2;SUI分型,Ⅰ型25例,ⅡA型11例,ⅡB型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2010年國際婦科泌尿?qū)W會年會及國際尿控協(xié)會年會紀要》[5]中SUI 相關診斷標準,即在打噴嚏或咳嗽等動作導致腹壓增加時,會出現(xiàn)不自主漏尿現(xiàn)象;SUI 分型為Ⅰ~Ⅱ型(表1);對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排除標準:神經(jīng)源性或創(chuàng)傷性尿失禁;伴有出血傾向;伴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損傷;合并惡性腫瘤,盆腔部位手術病史,膀胱過度活動癥、尿路感染、急迫性尿失禁。
表1 SUI 的分型標準
對照組采用生物反饋盆底肌康復治療:囑患者排空膀胱后取仰臥位,軀體和四肢保持放松;將已經(jīng)消毒處理的盆底生物刺激反饋儀(南京偉思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SA9802)肌電探頭放至患者陰道約3 cm 處,設置頻率為50 Hz,Ⅰ類肌纖維收縮時間為10 s、放松時間為15 s,Ⅱ類肌纖維收縮時間為4 s、放松時間為10 s,輸出強度以陰道肌肉發(fā)生收縮反應且無明顯痛感為宜,按照語音提示和肌電曲線圖來指導患者做盆底肌群收縮-放松運動,在收縮肌電值達到電刺激閾值時進行電刺激,重新刺激盆底肌肉收縮,30 min/次,3次/周,連續(xù)治療4周。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功能性磁刺激治療:囑患者排空膀胱,靜坐于功能磁刺激治療工作站(南京偉思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Magneuro60F)的治療椅上,開啟治療系統(tǒng)并依據(jù)患者的體感耐受度選擇治療強度,除第1次外,每次治療時將刺激強度均調(diào)至上次最大耐受強度,磁場頻率為10~50 Hz,20 min/次,2次/周,連續(xù)治療4周;治療期間若患者出現(xiàn)惡心、頭暈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待其恢復正常降低刺激強度后再行治療,且應交錯開功能性磁刺激治療與生物反饋盆底肌康復治療的時間。
(1)近期療效:采用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尿失禁問卷表簡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ICI-Q-SF)分別從尿液滲漏頻率、滲漏量和尿液滲漏對生活的影響3個維度進行評估,滿分為21分,評分越高則癥狀越嚴重[6],其中,治愈為治療后打噴嚏、咳嗽等壓力刺激下無尿液滲漏,ICI-Q-SF 評分為0分;顯效為治療后中度腹部壓力刺激下偶爾出現(xiàn)尿液滲漏現(xiàn)象,ICI-Q-SF 評分≤6分;有效為治療后輕度腹部壓力刺激偶爾有尿液滲漏現(xiàn)象,ICI-Q-SF 評分7~15分;無效為治療后尿液滲漏及ICI-Q-SF 評分均未達到上述標準;治療總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盆底肌電信號差:分別于治療前、治療結(jié)束后使用盆底生物刺激反饋儀評估兩組的盆底肌表面電信號,包括靜息態(tài)前后60 s 電位、盆底肌快速收縮電位、盆底肌持續(xù)收縮電位、盆底肌持續(xù)收縮60 s 電位,并計算治療前后各電位信號的差值。(3)漏尿量:分別于治療前、治療結(jié)束后采用1 h 尿墊試驗進行評估,具體方法為囑患者排空膀胱,在15 min 內(nèi)飲用500 ml 水,臥床休息30 min,開始屏氣、吸氣或咳嗽,1 h 后取下尿墊稱重,計算漏尿量。(4)生命質(zhì)量:分別于治療前、治療結(jié)束時及治療后3個月采用尿失禁生命質(zhì)量問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I-QOL)進行評估,問卷共包含22個條目,每個條目從“完全如此”到“從未如此”共分為5個等級,分別記1~5分,評分越高癥狀越輕[7]。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
試驗組治療前后的盆底肌快速收縮電位差、盆底肌持續(xù)收縮電位差、盆底肌持續(xù)收縮60 s 電位差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后的靜息態(tài)前60 s 電位差、靜息態(tài)后60 s 電位差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盆底肌電信號差比較(μV,±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盆底肌電信號差比較(μV,±s)
盆底肌持續(xù)收縮60 s電位差對照組 41 0.97±0.13 0.95±0.24 6.16±1.84 7.33±2.04 3.36±0.74試驗組 42 1.03±0.25 0.99±0.18 9.53±1.52 9.74±2.13 4.39±1.08 t 1.367 0.874 9.106 5.262 5.057 P>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hù)靜息態(tài)前60 s 電位差靜息態(tài)后60 s 電位差盆底肌快速收縮電位差盆底肌持續(xù)收縮電位差
治療前,兩組1 h 漏尿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1 h 漏尿量均少于治療前,且試驗組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的1 h 漏尿量比較(g,±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的1 h 漏尿量比較(g,±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4 周后對照組 41 6.34±1.56 4.53±0.74a試驗組 42 6.26±1.32 2.51±0.93a t 0.252 10.933 P>0.05 <0.05
治療前,兩組I-QOL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jié)束時及治療后3個月,兩組I-QOL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的I-QOL 評分比較(分,±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的I-QOL 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I-QOL 為尿失禁生命質(zhì)量問卷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結(jié)束時 治療后3 個月對照組 41 28.74±8.52 45.30±9.03a 47.25±9.32a試驗組 42 29.36±7.23 50.34±12.54a 51.36±10.58a t 0.358 2.097 2.510 P>0.05 <0.05 <0.05
SUI 是女性產(chǎn)后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多是由于妊娠期荷爾蒙水平變化、子宮重力增加促使盆底肌肉逐漸松弛,分娩時胎兒頭部擠壓等作用損傷盆底、尿道周圍組織等多種原因共同導致。對于輕、中度SUI 患者,臨床推薦非手術治療方案,一方面,中老年人群對有創(chuàng)治療耐受度較差;另一方面,雖然藥物治療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尿失禁問題,但盆底康復訓練、生物反饋盆底肌康復治療及功能性磁刺激等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癥狀。
生物反饋是借助計算機技術將肉眼無法感觸或觀察到的病理活動轉(zhuǎn)化為直觀的聲音和圖像,然后利用生物反饋機制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8]。生物反饋盆底肌康復治療能夠刺激盆底肌肉的興奮性,促進病變組織新陳代謝,改善盆底肌肉的控制、協(xié)調(diào)能力,起到治療尿失禁的作用。孫航等[9]的研究表明,生物反饋療法可提升盆底肌肉的支撐作用,是目前治療女性SUI 的重要技術。功能性磁刺激是一種新興的脈沖強磁治療技術,首先在盆底神經(jīng)組織建立脈沖磁場,通過不斷的磁刺激來修復受損的神經(jīng),從而改善微循環(huán),緩解局部不適感,促進盆底功能恢復。功能性磁刺激的優(yōu)勢在于脈沖磁場穿透力強,能夠刺激會陰周圍運動神經(jīng),促使其調(diào)動盆底肌肉收縮,逐漸喚醒盆底肌肉功能,恢復控尿能力[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功能性磁刺激聯(lián)合生物反饋盆底肌康復治療可以提升女性SUI 患者的近期療效。肌電信號是肌肉中運動單元動作電位在時間-空間上的總和,表面肌電信號能夠準確反映肌肉、神經(jīng)的活動狀態(tài)[11]。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治療前后的盆底肌快速收縮電位差、盆底肌持續(xù)收縮電位差、盆底肌持續(xù)收縮60 s 電位差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電位信號差值越大則肌肉收縮反應速度、敏捷性和持久性等特質(zhì)更為明顯,表明在生物反饋盆底肌康復治療基礎上實施功能性磁刺激可促進盆底肌功能改善,與文紅蕾等[12]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隨著盆底肌肉及神經(jīng)功能的改善,尿控能力明顯提升,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4周后,兩組1 h 漏尿量均少于治療前,且試驗組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jié)束時及治療后3個月,兩組I-QOL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功能性磁刺激聯(lián)合生物反饋盆底肌康復治療可在更好地恢復女性SUI 患者盆底肌群及運動神經(jīng)功能的基礎上促進患者生命質(zhì)量改善。
綜上所述,功能性磁刺激聯(lián)合生物反饋盆底肌康復治療女性SUI 患者的效果確切,可促使盆底肌電信號恢復,提升控尿水平,進而改善患者的生命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