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霞
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情感教育不再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手段,而應作為語文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學在向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抓住這一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加強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情感教育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一、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
小學語文教學可以有效推動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體現,二者之間聯(lián)系緊密、相輔相成。教師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詞匯、段落的運用,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對教材整體內容的理解和思想情感的領悟,只有將情感教育有效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才能從根本上加深學生對情感教育的理解和體驗,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發(fā)展。
(一)順應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趨勢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成為教學中的重要目標和發(fā)展趨勢。教育部門明確提出了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要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灌輸,如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踐行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等,促進學生文化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學生產生積極正面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徑,既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又能夠從真正意義上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
(二)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小學年齡段的學生,認知能力、生活經驗都相對欠缺,在學習和生活中不能站在理性的角度,從整體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而是依照自身愛好和主觀情感去想事情、解決問題。教師通過情感教育,可以對學生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從而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成長,為其今后學習和生活提供保障。
(三)激發(fā)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的發(fā)展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總是保持著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發(fā)育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融入情感教育,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師的正確引導,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情感教育活動中來。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營造輕松學習氛圍,發(fā)揮學生課堂主體作用
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注意力相對難以持久集中,教師要改變以往“說教”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水平以及每位學生的個人實際情況,以與學生平等的姿態(tài)、平和友好的態(tài)度,尊重、關愛小學生,加強師生互動,與小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在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中,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是教師開展情感教育的基礎。同時,教師要提高自身情感修養(yǎng),小學生的情感發(fā)育處在初期階段,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情感修養(yǎng),只有教師擁有了情感教育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教學質量。另外,教師要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針對問題為學生提供一個合理想象的空間,學生就某一問題自由發(fā)表看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也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情感元素,增強學生情感體驗
能夠被小學語文課本收錄的文章,都是經典文章,其語言通俗易懂,富有啟發(fā)意義,這些文章既能促進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又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大量人文精神和情感元素,教師要善于運用文本中的情感素材,讓學生在濃厚的情感氛圍中陶冶情操,感悟情感,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本內容深層次的理解,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內容都可以成為教師向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藍本,如,中華民族能夠屹立千年不倒的愛國主義精神、感人至深的親情、志同道合的友情等等。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根據文章中情感的不同側重點,對小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情感教育,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構建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
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為主體進行講授,學生劃重點、做筆記,這種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也正因為小學時期的學生理解和認知能力的不足,導致其對不同年代和生活背景創(chuàng)作出的文章以及作者賦予文章中的情感認識不清,更談不上情感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構建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認知的教學情境。例如,網絡視域的大背景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學生遇到的難題以直觀的形象呈現出來,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能夠很好地領會作者的意圖和思想感情。多媒體的合理運用既增加了語文課堂素材,新鮮事物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情感教育當中。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時,文章名為“圓明園的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筆墨對它輝煌的過去進行描寫,文章結尾寫道“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笔亲髡甙l(fā)出痛心疾首的感嘆,也是對侵略者的仇恨。維克多·雨果在圓明園被毀一年后寫的關于圓明園的信中也曾發(fā)出悲嘆:“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了圓明園:一個搶掠,一個放火??梢哉f,勝利是偷盜者的勝利,兩個勝利者一起徹底毀滅了圓明園?!苯處熆梢圆シ疟粴叭诤狭颂煜聞倬昂兔麍@精華的圓明園,然后播放圓明園被大火連燒三晝夜后,這座東方文化藝術寶庫、世界名園化為一片焦土的慘景,從視覺上對學生產生最直接的沖擊,讓學生記住這段屈辱的歷史,增強學生的民族使命感。
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有感情地大聲誦讀課文。通過有感情地誦讀,將無聲的文字轉變成富有情緒的聲音,尤其是對古詩詞的大聲誦讀,不僅能加深學生對韻律節(jié)奏的把握,而且能夠提升學生情感的認知能力。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聞軍官收河南河北》中,前半部分寫作者初聞喜訊的驚喜之情,后半部分寫詩人手舞足蹈做返鄉(xiāng)的準備,學生在大聲誦讀能夠進入到這樣一種情境:一位年過半百、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詩人,在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消息后,那種欣喜若狂、不能自抑的情感,從而體會作者真摯的愛國情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四)結合學生實際生活,拓展情感教育領域
社會就是個大學校,生活也與語文息息相關,學生每時每刻都在與這本豐富多彩的教科書打交道。所以,語文教師要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突破課堂教學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在現實生活中不斷豐富完善學生的情感教育領域,引導學生對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體驗,并實現將情感運用到生活的最終目標。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麻雀》一課進行教學時,全文圍繞麻雀進行描寫,當老麻雀看到獵狗想吃掉小麻雀時,即使老麻雀“渾身發(fā)抖”也選擇奮不顧身地拯救小麻雀,表現出了母愛的偉大。小動物尚且如此,學生們更應該感受到自己是在愛的包圍中健康成長的。教師可以開展以親情為主題的情感教育活動,讓學生觀察父母對自己生活、學習所付出的辛勞,想想自己應該用怎樣的行動去回報父母。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學會感恩,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這也是對“百善孝為先”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弘揚和傳承。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逐步轉化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在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圍和融洽的師生關系中,不斷增強自我情感體驗和綜合素質能力,為成為社會主義發(fā)展所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