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加雪
從統(tǒng)計數據來看,我國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為5.7%,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這一疾病的發(fā)病率更高,甚至達到了近乎20%,可見,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然而這種疾病的臨床就醫(yī)率卻比較低,說明大部分患者對于這種疾病的認知不夠,甚至不知曉自己得過這種疾病。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起因
在正常的生理結構之下,我們進食之后是不會出現胃食管反流癥狀的,這主要源于食管與胃之間的一個生理結構,被稱為賁門,它發(fā)揮了類似于閥門的作用。這個閥門平時處于關閉狀態(tài),即使我們在平躺狀態(tài)下或倒立狀態(tài)下,都不會讓胃內的食物涌流進食管中,但如果這個閥門出現了生理功能問題,比如松弛,就會導致胃內的胃酸、胃蛋白酶、膽汁或者是沒來得及消化的食物反流入食管,甚至是涌入咽部或口鼻腔。這些胃內容物的反流都會引發(fā)患者發(fā)生一系列的不適癥狀。
二、哪些原因會導致胃內容物反流
1.賁門松弛
如上文所說,賁門承擔著防止胃內容物流入食管的生理作用。然而食管下括約肌松弛、食管裂孔疝以及食管下括約肌壓力的降低都會導致一過性食管下括約肌松弛,進而引發(fā)胃食管反流問題。
2.胃部壓力升高
我們的胃內容積是有限的,當胃內承載了過量的食物時,容易使胃腔內部壓力增高,從而沖破閥門,出現胃內容物逆流現象。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大量進餐之后,容易出現胃內容物反流。同時,吃得過飽、過快或胃腸道消化不良等都容易導致胃腔內壓力較高。
3.不良的生活習慣
不健康、不科學的飲食習慣會給我們的胃部生理功能造成影響,導致一些紊亂情況的出現。比如暴飲暴食、過量抽煙飲酒、習慣進食辛辣刺激食物等等,都容易造成胃內容物反流。尤其是在晚上臨睡之前兩個小時之內進食食物,在我們處于平躺姿勢時,胃內的食物還沒有完全消化排空,這種狀況下就很容易出現反流問題。
4.年齡越大越易出現胃食管反流
我國已然逐步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胃管裂孔疝疾病的發(fā)生率是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上升的,這一疾病對于胃食管反流的影響在于它能降低賁門關閉功能。但是我們從臨床治療現狀來看,由于社會當中的中青年群體承擔著與日俱增的工作壓力,他們的胃食管反流問題也在逐一顯現并有所加重。
5.精神壓力和身體肥胖
在精神壓力較重的期間,人們胃食管反流疾病的發(fā)生率也會較高,同時身體較為肥胖會影響腹壓,在腹壓較高的情況下也更容易出現反流問題。
6.食物和藥物對胃食管反流的影響
日常生活中攝入的某些食物和藥物會導致食管下括約肌功能發(fā)生變化,比如咖啡、濃茶、巧克力、薄荷等等,會弱化食管下括約肌功能。患者需要對于自身日常服用藥物進行檢查,判斷藥物當中是否存在誘發(fā)胃食管反流的成分,比如鈣通道阻滯劑和地西泮都可能誘發(fā)胃食管反流。
三、胃內容反流病的治療
1.服用正確藥物進行治療
患有胃內容物反流病的患者可以遵照醫(yī)囑服用少許促胃腸動力藥或抑酸類藥物。促胃腸動力藥的作用在于增強食管的蠕動功能和腸胃的排空功能,能夠避免大量胃內容物蓄積在胃內,引發(fā)反流。而抑酸類藥物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減輕胃酸對胃部黏膜造成的損傷。
2.堅持維持性的治療
由于胃內容物反流癥狀是比較易復發(fā)的,且呈現疾病的慢性發(fā)展趨勢,為了能夠降低這種疾病的臨床復發(fā)幾率,并避免因此而引發(fā)的各種嚴重并發(fā)癥,我們在臨床治療時,必須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判斷患者是否需要堅持長期的維持性治療。
3.積極改變生活習慣
臨床醫(yī)師需要提醒胃食管反流患者白天進餐之后千萬不能立刻躺下,而在夜間也要注意控制進餐時間,睡前兩小時不要有任何的進食操作。在胃食管反流癥狀比較嚴重的期間,可以適當將床頭抬高15~20厘米,以避免在夜間睡眠狀態(tài)下出現反流,適當將上身抬高,有利于緩解反流癥狀或抑制反流。患者生活當中存在以下現象,也會導致胃食管反流癥狀加重,比如機體過于肥胖、存在便秘問題、喜歡吃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或者是服用了抗膽堿能藥物或鈣通道阻滯劑以及硝酸甘油等等。抽煙和嗜酒行為也不利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臨床醫(yī)師提醒胃食管反流患者,保持健康規(guī)律的生活作息和科學的飲食結構,才是幫助我們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根本措施。
總而言之,胃食管反流病其實是比較常見的,指的就是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鼻腔當中,會給患者帶來不良感受,也有可能會在病情發(fā)展過程中引發(fā)其他的疾病。我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于這一疾病的重視,同時積極掌握正確有效的治療方法,積極調節(jié)自身的飲食和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