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今
2022年3月26日,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天津)研究中心舉辦上海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倒計時200天——疫情背景下的世賽選手訓練主題論壇。論壇邀請了來自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中國工程建設焊接協(xié)會、山東工業(yè)技師學院的6名世賽專家開展主題講座和訪談,分享與交流世賽選手訓練的經驗。關于備賽,世賽專家們有哪些真知灼見?筆者作為《職業(yè)》雜志記者參加論壇并整理了世賽專家的感悟。
劉景鳳
世賽焊接項目中國專家組組長,教授級高工,曾帶領中國焊接項目獲得世賽金牌三連冠。
規(guī)則引領、重點突破,切實提高訓練水平
劉景鳳介紹,在前期訓練中,焊接項目中國集訓隊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采用集中加分散方式進行訓練,專家對選手提供遠程指導,提高了選手的總體水平。
首次階段性考核脫穎而出的前5名選手目前正在集訓基地進行第二階段的集訓,本階段訓練既是備戰(zhàn)上海世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檢驗前期集訓成果的重要節(jié)點。按照專家組的計劃安排選手完成了多輪高強度、高質量的模擬考核,對于考核情況,劉景鳳釋放了一個積極信號,集訓選手整體水平較好、成績良好。
關于如何做好世賽選手的訓練,劉景鳳總結,首先,要采用數(shù)據(jù)分析手段,因人施教、精準施訓,使訓練有的放矢,助力選手訓練提質增效。其次,在日常訓練和模擬實戰(zhàn)中,要以“世界技能大賽技術規(guī)則”為抓手,吃透規(guī)則及其變化,做好訓練安排的加減法?!白鰷p法,就是針對今年比賽不允許選手攜帶工具箱、只允許攜帶少量工具的明確限制,對訓練可用工具做減法;做加法,就是為了應對比賽中出現(xiàn)的意外題,在訓練題目上做加法?!眲⒕傍P作出詳細解釋。最后,還要注重量化訓練指標,實現(xiàn)參賽目標。按照參賽選手的技術特點,細化訓練方案,在技能、心理、體能各方面提升選手能力,力爭使他們以最好的狀態(tài)參賽。
徐大真
世賽中國隊心理訓練團隊專家組組長,世賽中國(天津)研究中心教授,曾帶領心理訓練專家團隊助力中國代表團在第44屆和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取得優(yōu)異成績。
預防為主、干預為輔,增強選手心理素質
徐大真表示:“疫情對于集訓工作造成不少挑戰(zhàn),如不利于開展技術交流,打亂集訓節(jié)奏,疊加訓練任務的壓力,極大地考驗選手們的心理素質。如果忽視心理調節(jié),將對備戰(zhàn)工作造成不良影響,應引起重視。除了采取傳統(tǒng)的增強選手自信等的心理訓練,還要根據(jù)疫情時期選手心理特點探索和采取更加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方式?!?/p>
徐大真提出以“預防為主、干預為輔”等為原則的訓練方法,對筑牢選手心理防線給出了解決思路和具體建議。
一是多種訓練方式相結合,增強選手心理彈性。將技術技能訓練與綜合素質訓練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定點與走訓相結合,提高選手應對各種問題的能力。二是完善選手的社會支持網絡,創(chuàng)造選手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支持選手與朋友間交往交流。提供遠程心理教育平臺,保證選手隨時隨地都能得到及時幫助,從而使選手在疫情期間封閉訓練的環(huán)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三是讓選手設置自我比較目標,提高訓練的目標感;把握訓練節(jié)奏,增強選手的心理穩(wěn)定性;保障訓練強度,增強選手的技術自信。四是注重內外交流合作,以先進經驗帶動集訓工作水平提升,提升選手整體素質。
張品文
山東工業(yè)技師學院黨委副書記,山東省首席技師,齊魯技能大師特色工作站主持人,山東省技工教育十佳教師。
做好服務、營造氛圍,全力保障集訓工作
近年來,山東工業(yè)技師學院積極開展世賽選手的選拔與集訓工作,著力培養(yǎng)與世界技能水平接軌的高技能人才,取得顯著成效。在第44屆世賽中,學院選手袁強獲得工業(yè)控制項目金牌。13名選手進入第46屆世賽國家集訓隊。
張書記介紹:“學院作為世賽工業(yè)控制項目、管道與制暖項目中國集訓基地,高度重視集訓工作,切實做好集訓基地建設和集訓工作的組織實施管理,為兩個項目世賽選手的訓練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和服務?!?/p>
學院不斷提高集訓工作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專業(yè)化水平。在遴選課程、組織專家培訓與指導、綜合素質訓練、國際交流、心理輔導、體能訓練以及生活照顧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傾注了學院的力量和智慧。
學院還格外注重精神文化建設,主張德技并修,開展相關文化活動,增強選手愛國情、報國志。將工匠精神、勞動精神等宣傳元素布置在校園里,營造世賽良好氛圍。
學院重視校企合作,并以世賽集訓工作為契機,充分發(fā)揮技能競賽的高端引領作用,切實加強世賽成果轉化和推廣,實現(xiàn)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推動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再上新臺階。
李全利
世賽機電一體化項目中國專家組組長。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工程實訓中心現(xiàn)代控制領域首席專家、教授。曾擔任第42~45屆世界技能大賽機電一體化項目中國技術指導專家組組長,帶領中國隊榮獲一塊金牌、兩塊銀牌,一次優(yōu)勝獎。
提升選手競技狀態(tài),突破訓練瓶頸
被問及“在封閉訓練環(huán)境中,教練怎么指導選手保持和提高競技狀態(tài)”的問題,五屆世賽教練李全利公開了獨家秘訣:“目標一起定、方法一起找、訓練有人抓、結果有人考?!?/p>
李全利強調“要調動選手積極性,增強團隊責任感”,主張在制定目標環(huán)節(jié),提升選手參與度,與教練、專家共同擬定訓練目標、商議訓練計劃;在訓練中,對選手開展嚴格的技術技能訓練的同時,加強意志品質、體能、心理素質、語言交流、自控能力等全方位訓練,全面提高選手綜合素質;在訓練后,緊盯薄弱環(huán)節(jié)促提高,共同尋找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原因、討論解決方案;此外,做到教考分開,測試等由第三方負責,做到有成績、有點評、有總結,如此循環(huán),形成正向閉環(huán)。
對于如何打破訓練瓶頸“魔咒”的難題,李全利支招:“緊盯選手瓶頸求突破。在訓練中,仔細琢磨、找到選手遇到的問題所在,從而幫助他們提升技能水平,突破技能瓶頸?!币皇?,對癥下藥,教練通過和選手溝通交流,找到癥結,解決選手遇到的困難。二是,刻意加大選手平時的訓練難度和強度,磨礪訓練選手,實現(xiàn)自我突破。三是,對選手進行心理輔導,為選手樹立信心,激勵選手力爭向上。
鄭桐
世賽移動機器人項目中國專家組組長。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電氣技術系主任。曾擔任第44、45屆世界技能大賽移動機器人項目中國專家組長,帶領中國隊獲得一塊銅牌、一塊金牌。
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促進訓練交流
鄭桐先后兩次作為專家組組長指導選手參加世賽,他表示,在賽前參加走出去、請進來等各種國際競賽和對外交流活動,是世賽集訓階段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能掌握世界技術技能發(fā)展動態(tài),學習國際先進經驗,相互借鑒、相互促進,不斷提高訓練水平,推動世界技能運動發(fā)展。
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原定的各種線下國際賽事取消,選手無法相互切磋競技。為了便利各參賽成員國家、地區(qū)的選手培訓及交流,線上活動的意義和價值顯得格外突出。移動機器人項目加強了線上比賽、線上觀摩的力度,開啟大規(guī)模線上交流的新模式。鄭桐說:“邀請賽等活動舉辦的目的不在于比賽結果,更多的是保障疫情之下參賽人員依然能擁有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選手、專家交流探討的機會,了解他國選手實力,學習知識,交流提高。”
“云”上交流還包括開設“云課堂”,進行“云指導”。疫情之下,相聚不易。在分散訓練的時候,專家、教練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通過攝像頭遠程監(jiān)控和錄制視頻等方式,時常為選手進行“一對一”線上遠程指導,盡最大努力提升選手技術水平。
閆虎民
世賽工業(yè)控制項目中國專家組組長。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工程實訓中心機電實訓教研室主任。曾擔任第43、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隊指導專家,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隊工業(yè)控制項目指導專家組組長。
經驗傳承老帶新,亦師亦友一家人
談到集訓隊“團結、和諧、融洽”的內部氛圍,閆虎民認為這是專家、教練、選手、基地融合的生動體現(xiàn)。
工業(yè)控制項目有5家基地、參訓選手來自10家單位,集訓得到了各基地和單位的大力支持。由于提前謀劃和加強溝通與交流,牽頭基地第一時間組織召開了基地協(xié)調會,在場地安排、備賽訓練設備購置和訓練所需材料與工具等方面都給予了有力支持,全力保障國家集訓隊各項訓練任務的順利進行?!盎赜眯?、用情為大家提供有溫度的精準服務,讓參訓的專家、教練、選手都感受到回家一般的溫暖與便捷?!遍Z虎民說。
在日常訓練中,選手們有困互幫、信息互通、感情互動、資源互享。在訓練基地,有兩位特殊的教練,世賽工業(yè)控制項目金牌選手袁強和銅牌選手賀江濤,兄弟倆均已留校任教,目前負責訓練選手。在訓練中他們是老師,將寶貴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選手們,在訓練后他們是大哥哥,團隊氣氛非常和諧。在緊張備賽的同時,選手們深切感受到基地、教練等的關懷和集訓隊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增進了“大家”與“小家”的情誼,共同營造了互幫互學、互學互長的和諧氛圍。
記者手記:與夢同行
上海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的腳步越來越近,各項目的集訓工作也圓滿完成第一階段任務,向下一階段沖刺。選手們懷揣著對世賽舞臺的憧憬和期待,以沖刺的姿態(tài)認真?zhèn)鋺?zhàn),刻苦訓練,爭取世賽入場券。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世界技能大賽選手訓練、管理與保障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這次論壇既是一次關于世賽集訓考核選拔工作的“頭腦風暴”,更讓我有機會了解到,專家、教練團隊為選手辛苦付出、悉心指導,集訓基地精心為選手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共同努力持續(xù)提升選手技術技能水平,力爭把最優(yōu)秀的選手送到世賽賽場上,展示中國技能風采。
從專家們的點滴話語中也更深切地感受到各級政府、世賽專家、集訓基地、贊助企業(yè)等對世賽的重視和各界的支持,還有許多寂寂無聞的普通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拼搏,在以不同的方式為世賽舉辦、為中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做著平實而又不凡的工作。
若說世賽這一技能奧林匹克盛會奏響的是技能成就夢想的交響曲,那我們便是這首交響樂中的一個個音符。作為一名報道世賽的記者,弘揚世賽精神、講好世賽故事,是我們的任務和使命,我深深為此自豪。
當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正是春暖花開春意濃時,距離世賽已經不足200天,星夜兼程的追夢人,向你們致敬,也祝你們好運!我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會在金秋十月上海世賽上見證技能成就夢想的勝利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