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娟
道德是人類理性的凝結,情感是“自我”外化的“心靈”語言,道德情感是人道德品質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個人內心需求在具體行動中的體現(xiàn),它關系到人的心智的發(fā)展,更關系到整個社會的道德風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承載著德育教化功能,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樹立遠大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就需要教師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達到教學與德育的有機結合。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得好:“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苯處熤挥凶陨碛胸S富的情感體驗,才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強烈的認同感,進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習興趣,化被動接納為主動地拿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熱愛學生,尊重學生
一位教師要被學生愛慕和尊敬,他首先必須熱愛學生,尊重學生。
對學生的熱愛,不僅是教師獻身教育事業(yè)的原動力,而且也是教師教育智慧賴以生長的土壤。琢玉首先愛玉,育人首先愛人。在教育過程中要實現(xiàn)師生間的情感共鳴,教師就應當自覺樹立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以平等公正,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關心學生,學生就會體會到這種溫暖之情,內心必然受到鼓舞,同時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形成一種求學上進的熱情。更何況,現(xiàn)在的青少年學生心理、生理發(fā)展趨于成熟,自我意識較強,特別需要家長和教師能夠關注他們,尊重他們。在教學中,教師在不同的情境下可以給學生不同的眼神:或暗示,或提醒,或鼓勵,或支持,或贊許,或信任……特別是對一些后進生,切忌用鄙視、厭惡、輕蔑的目光對待他們,用期待、信任的目光會使他們看到希望、增添無盡的力量。或者在組織學生討論時,教師不要冷眼旁觀,而要參與其中,認真傾聽,有必要時可以在組內發(fā)言;看到學生開小差,可以輕拍其肩;與學生談話,上身略有前傾……要讓學生感到教師是真心真意地對待他們,才能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2、錘煉語言,講究說話的藝術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莫始于言”。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要飽含深“情”。 “憂者見之則憂,喜者見之則喜”?!兜赖屡c法治》課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情感的誘導作用,用自己的真情實感撥動學生的心弦??梢杂蒙鷦有蜗?、風趣幽默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笑聲中得到啟迪。比如,講到“青少年要增強自律能力”時,拋出一個問題,“自律就是要求自己管住自己,自己約束自己,這不是限制自由了嗎?為什么又說他是獲得自由的必要條件,這“二者是否矛盾?”要化枯燥為生動,可以用多媒體展示這樣一段文字。一天,風箏搖頭搖尾地對線說:老弟,你不要限制我自由活動的空間。然而,就在它將線掙斷的一剎那,卻一頭栽進了無底的深淵”。風趣幽默的語言,讓學生輕松自如地理解了二者的關系。再者,教學時教師用飽滿的熱情,抑揚頓挫的語言,或高亢熱烈,或深沉凝重,或勢如破竹,或柔似細雨……使學生們的情緒隨教師的語調而起伏,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
良好的情境,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培育學生良好的情感。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當發(fā)現(xiàn)學生注意力分散時,要及時地調整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用有趣的事例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重新回到所學的內容中來。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促進學生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則是在運用心境生情的機制。根據(jù)教學內容和課堂實際,教師可以靈活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實物演示情境,音樂渲染情境、圖畫再現(xiàn)情境、扮演體會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如講到“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這一內容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利用 “??招l(wèi)士”王偉的英雄事跡作為一條主線,采用朗誦、圖片、音樂等方式教學,鼓勵同學們向“海空衛(wèi)士”王偉學習,這樣,整堂課都沉浸在一種高昂的愛國主義情感之中,寓教于樂,同學們都沉浸其中。
4、聯(lián)系生活,豐富學生情感。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感到知識是一種使人變得崇高起來的力量,這是興趣的重要來源?!边@就告訴我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性。在講“我國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現(xiàn)狀”時,可以展示“地球的重負”、“小鳥的悲哀”、“水井源何越來越深”等漫畫,形象地反映出我國在人口、資源、環(huán)境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在展開討論時,學生紛紛表示:保護環(huán)境就是保護自己的家園,就是保護自己的生命;節(jié)約糧食就是節(jié)約資源,就是保護生態(tài)。除了課堂,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外利用互連網(wǎng)、圖書館、電影、電視等途徑收集名人事跡,在此過程中了解到在我們在我們的身邊,就有著孫家棟,王峰,支月英,李萬君等各行各業(yè)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跡,并從他們的事跡中明白一個人只有把自己融入社會,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武裝自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這個世界才會充滿關懷、充滿溫情、充滿希望。
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掌握新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希望在教師的潛心教育下,中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收獲的不僅僅是道德知識,而是健康豐富的道德情感素養(yǎng),能夠為自己今后一生的道德情感品質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