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聰,梅燕萍,崔薇薇,王一杉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yī)院醫(yī)學檢驗科,南京市第一醫(yī)院醫(yī)學檢驗科,南京 210006)
血栓分子標志物包含血栓調節(jié)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復合物(TAT)、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纖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 復合物(t-PAIC)及纖溶酶-α2 纖溶酶抑制物復合物(PIC),臨床上常簡稱為血栓四項。TM 是由內皮細胞產生的跨膜糖蛋白,生理情況下,TM 通過抑制凝血酶原轉化為凝血酶、捕獲凝血酶使其失去活性并有效激活蛋白C(PC),放大PC 的抗凝效應來發(fā)揮抗凝作用。TM 分為固定型(膜型)和溶解型(血液型),固定型存在于細胞表面,而溶解型游離于血漿和尿液中[1]。TAT 為血液中凝血酶(相對不活躍)與抗凝血酶Ⅲ按1∶1 比例結合形成的復合物,在血液中半衰期較短,為3~15 min。TAT的顯著增加說明機體內凝血系統(tǒng)被激活且處于高水平,提示血栓形成風險,可以較早反映人體凝血功能。t-PAIC 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與纖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以1∶1 比例結合形成的復合物,是用于反映纖溶系統(tǒng)的標志物,其血漿濃度增高提示PAI-1 活性增加,主要反映內皮系統(tǒng)損傷(器官損傷性質)。PIC 是纖溶酶生成后與α2 纖溶酶抑制物以1∶1 比例結合形成的復合物,其半衰期為6 h,可以直接測量并間接反映纖溶酶的生成,彌補了纖溶酶半衰期短、不易檢測的缺陷。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由于檢測手段的局限,這些血栓分子標志物未能廣泛應用于臨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將化學發(fā)光法應用于分子標志物的檢測后,這些分子標志物在血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后判斷中具有更為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我科于2021 年9月引進了一臺廣州萬孚公司研發(fā)生產的Shine i2900 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用于檢測血栓四項。CNAS CL02:2012 文件要求,新的檢測系統(tǒng)在投入使用前必須進行性能驗證。本研究依據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制定的CNAS-GL037:2019《臨床化學定量檢驗程序性能驗證指南》,同時參考WS/T 492—2016[2]、WS/T 408—2012[3]、WS/T 402—2012[4]相關文件對該儀器檢測血栓四項進行性能驗證。
5 例高值血漿樣品來源于本院經影像學診斷有血栓形成的臨床患者,健康人群的血漿樣品來源于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人群。參考WS/T 402—2012 標準篩選參加體檢人群,篩選標準為:(1)無各種急慢性疾病;(2)6 個月內未進行手術,4 個月內未獻血、輸血或大量失血,2 周內未服用藥物;(3)無營養(yǎng)不良、素食、酗酒、嗜煙;(4)近期無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5)未處于妊娠或哺乳期;(6)實驗室檢查結果正常。
儀器:廣州萬孚公司Shine i2900 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磁微?;瘜W發(fā)光法試劑盒及質控品均為廣州萬孚公司生產,主要包括:TM 測定試劑盒(批號:W39121501F2900),TAT 測定試劑盒(批號:W39221601F2900),t-PAIC 測定試劑盒(批號:W39421601F2900),PIC 測定試劑盒(批號:W39321601F2900);TM 質控品(批號:W85421601F2900),TAT 質控品(批號:W85521601F2900),t-PAIC 質控品(批號:W85721501F2900),PIC 質控品(批號:W85621501F2900);TM、TAT、t-PAIC、PIC 校準品(批號:W39121601F2900、W39121501F2900)。
1.3.1 精密度測試
精密度是保證所有性能驗證試驗正確進行的前提,因此精密度驗證應放在其他性能驗證之前,否則無法保證后續(xù)性能驗證結果的可靠性[5]。選用廣州萬孚公司生產的血栓四項質控品,參考WS/T 492—2016行業(yè)標準進行精密度的評價。每天開機后確認儀器性能符合要求后進行測試。每天測定一批含2 個濃度的質控品,每個濃度連續(xù)測定3 次,由同一名工作人員連續(xù)測定5 d。分別計算出總均值、批內標準差、批間標準差、實驗室內標準差,并據此計算實驗室內變異系數(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
1.3.2 正確度測試
在精密度測試滿足要求的前提下,根據GL-037《臨床化學定量檢驗程序性能驗證指南》的要求,通過測定參考物質進行正確度驗證,可通過計算與參考物質的偏倚來判斷是否通過。本次測試通過測量2個濃度的廠商校準品來進行驗證。
先使用批號為W39121601F2900 的校準品進行各檢測項目的定標,再測定批號為W39121501 F2900的校準品進行正確度的驗證。參考CNAS-GL039:2019 的要求,每天測定2 個濃度的校準品4 次,連續(xù)測定5 d。計算出均值,再通過公式:偏倚(%)=,計算出各項目測定均值與校準品參考值之間的偏倚。
1.3.3 線性范圍測試
以WS/T 408—2012 為參考標準,采用多項式回歸分析法進行線性范圍驗證,選擇低濃度(L)和高濃度(H)患者標本各一份,按5L、4L+1H、3L+2H、2L+3H、1L+4H、5H 混合成6 個樣本。每份混合樣本測定3 次,取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將測定值用Grubbs 法進行離群點檢查。如無離群點則采用SPSS 軟件進行回歸統(tǒng)計分析。如計算出的方程為線性方程時,再進行實驗數據的精密度檢查,檢查公式為
1.3.4 臨床可報告范圍測試
選取線性范圍附近的高濃度樣本,用生理鹽水分別按1∶2、1∶5、1∶10、1∶20、1∶40 比例進行稀釋,將配制好的樣本重復檢測2 次取平均值,同時計算出對應稀釋倍數下的理論值。按回收率=(測定值-理論值)/理論值×100%的公式計算回收率,以回收率<10%作為該稀釋倍數下的測定結果可靠的判斷標準。臨床可報告范圍的上限為線性范圍上限乘以最大稀釋倍數,下限為線性范圍的下限。
1.3.5 參考區(qū)間驗證
參考WS/T 402—2012 標準進行驗證,篩選本院體檢健康人群,按性別分成2 組,每組各20 名,其中男性組22~78 歲,女性組19~84 歲。每組數據先用Dixon 法進行離群點檢查,如有90%的測量值落在參考區(qū)間內,則通過驗證,否則應重新進行參考區(qū)間的確立測試。
1.3.6 穩(wěn)定性測試
選取10 個不同濃度的樣品,設置即刻檢測、常溫放置8 h 及2~4 ℃放置24 h 3 個條件分別對這10個樣本進行測試。通過計算每個樣本常溫放置8 h結果、2~4 ℃放置24 h 結果與即刻檢測結果的相對偏差來驗證其穩(wěn)定性。以相對偏差<10%、總符合率≥90%為驗證通過。
2 個濃度質控品的檢測結果顯示,TM、TAT、PIC、t-PAIC 4 個項目實驗室內CV 均小于2%,滿足廠商宣稱的(CV≤8%)要求,精密度較好。詳見表1。
表1 精密度測試結果
通過測試計算出Shine i2900 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檢測TM、TAT、PIC、t-PAIC 4 個項目的偏倚范圍為-7.04%~-2.07%,滿足廠商要求(10%以內),正確度符合要求。詳見表2。
表2 正確度測試結果
根據WS/T 408—2012 要求,首先對Shine i2900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檢測每個項目得到的18 個數據進行離群點檢查,結果見表3。
以顯著水平σ=0.05,樣本重復測定次數為3次,查Grubbs 臨界值表得臨界值為1.153[3],而表3 中t1、t2均≤1.153,故判斷數據無離群點,可用于進行多項式回歸分析。
表3 離群點檢查結果
通過表4~7 的數據分析,4 個檢測項目的非線性系數二次回歸多項式的b2、三次回歸多項式的b2和b3與0 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故拒絕二次多項式及三次多項式,最適合的多項式均為一次多項式。按前述方法進行精密度檢查結果均通過,證明本次線性范圍測試精密度符合要求,且得出的線性范圍與廠商宣稱值基本一致。詳見表8。
表4 TM 多項式回歸分析結果
表8 精密度檢查及線性范圍結果
對高濃度樣本進行稀釋,計算回收率,結果顯示TAT、TM、PIC、t-PAIC 4 個檢測項目的最大稀釋倍數均為40 倍。詳見表9。
表9 最大稀釋倍數結果
結合最大稀釋倍數與線性范圍結果可計算出血栓四項的可報告范圍,即TM 為1.02~8001.20TU/mL,TAT為0.50~4800.00 ng/mL,PIC 為0.06~1617.20 μg/mL,t-PAIC 為0.50~4000.00 ng/mL。
表5 TAT 多項式回歸分析結果
表6 PIC 多項式回歸分析結果
本次驗證采用Dixon 法進行離群點檢查,未發(fā)現存在離群點。TAT(女性)、PIC(女性)驗證的符合率為90%,TAT(男性)、t-PAIC(女性)驗證的符合率為95%,其余檢測項目的符合率為100%,所有檢測項目參考區(qū)間驗證均符合要求。詳見表10。
表10 參考區(qū)間驗證結果
表7 t-PAIC 多項式回歸分析結果
10 份樣本在常溫8 h 和2~4 ℃24 h 下放置后,檢測結果與即刻檢測的結果進行比較,相對偏差均在10%以內,符合率為100%。詳見表11~14。
表11 TM 穩(wěn)定性測試結果
近年來,血栓性疾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而血栓性疾病中,靜脈血栓占有較高的比例。大部分的靜脈血栓發(fā)病前都沒有明顯的癥狀,但靜脈血栓常會引起肺栓塞,導致嚴重的后果。據《中國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要求,預防靜脈血栓的工作尤為重要[6]。當血漿TAT、PIC、TM、t-PAIC 水平升高時,可反映早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發(fā)生時內皮細胞損傷和凝血纖溶系統(tǒng)失衡情況,這4項指標可作為影響孕中晚期靜脈血栓發(fā)生的獨立預測因子,聯合檢測可為臨床早期診斷提供參考。血栓四項也可用于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早期檢測。目前對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檢測主要是以篩查為主,無法早期發(fā)現、分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治療效果判定的臨床指標與原發(fā)性疾病癥狀是否改善很難區(qū)分,目前實驗室檢查指標主要是血小板計數、纖維蛋白原及纖維蛋白降解產物,這3 個指標的恢復比較慢,無法實時反映疾病狀態(tài)。據多項研究表明,TM、PIC 和t-PAIC的水平升高可以早期預測膿毒癥患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發(fā)生,聯合預測的價值優(yōu)于單個檢測,其中當TM>11.5 TU/mL 時膿毒癥患者死亡風險升高,聯合序貫性器官衰竭評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1 分可為診斷膿毒癥相關性凝血病提供參考[7-8]。
Shine i2900 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是基于磁微?;瘜W發(fā)光法進行血栓四項的檢測,具有檢測速度快、操作簡便的特點,適合常規(guī)實驗室開展。根據ISO 15189:2012 要求,實驗室在引入新的檢測系統(tǒng)前,需進行獨立驗證,應通過獲取客觀數據證實檢驗程序的性能與其聲明相符。
本次實驗參考WS/T 492—2016,選用2 個濃度的質控品進行精密度測試,得出血栓四項的實驗室內CV 均小于2%。因該項目為新開展項目,衛(wèi)生部臨床檢驗中心尚未提供評價標準,故參考廠商說明書的聲明值(CV≤8%),該儀器的精密度良好。之后通過測量2 個濃度的廠商校準品來進行正確度驗證,4 個檢測項目的偏倚為-7.04%~-2.07%,結果存在一定的負偏倚,偏倚度滿足廠商要求,正確度也符合要求。
表12 TAT 穩(wěn)定性測試結果
表13 PIC 穩(wěn)定性測試結果
線性是指在給定的范圍內,測定結果與檢測分析物的量直接成比例的能力,實驗室正確評價檢測系統(tǒng)的線性范圍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有效性。本次線性范圍測試在驗證實驗數據無離群點存在的前提下,回歸分析顯示4 個檢測項目均為一次多項式為最適多項式,實驗數據的精密度檢查也符合要求。本次驗證的線性范圍TM 為1.02~200.03 TU/mL,TAT 為0.50~120.00 ng/mL,PIC 為0.06~40.43 μg/mL,t-PAIC為0.50~100.00 ng/mL,與廠商宣稱范圍基本一致,可滿足臨床要求。
表14 t-PAIC 穩(wěn)定性測試結果
可報告范圍是檢測方法所能定量報告的分析物值的范圍,允許對樣本進行稀釋、濃縮或者其他預處理,擴展了患者結果的可報告范圍,其上限的確定一般采用線性稀釋回收法[9-12]。本次實驗結果表明血栓四項最大稀釋倍數均為40 倍,在最大稀釋倍數時的可回收率均<10%。以線性范圍下限作為可報告范圍的下限,線性范圍上限和最大可稀釋倍數的乘積作為可報告范圍的上限,可得出Shine i2900 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檢測血栓四項的臨床可報告范圍。
本次實驗從健康體檢人群中按性別篩選出2組,每組20 人,進行了參考區(qū)間的驗證。在排除離群點干擾的可能性后,有大于90%的結果落在廠商提供的參考區(qū)間內,證明廠商給出的參考區(qū)間在本實驗室適用。
合格的血漿樣本是保證檢測結果準確可靠的前提,其受血液樣本采集和處理的一系列環(huán)節(jié)(如采血器具的選擇、抗凝劑的使用、采血技術、血漿樣本的獲取和樣本的轉運及保存等)影響。實驗室進行常規(guī)凝血項目,如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等檢測時均要求在常溫條件下分離血漿,4 h 內完成檢測[13]。血栓四項作為新型的血栓檢測項目,對樣本穩(wěn)定性的要求未見相關報道。本次實驗比對了常溫放置8 h、2~4 ℃放置24 h 后與即刻檢測的樣本,比對結果的偏差均在10%以內。結果表明在上述存儲條件下,用于血栓四項檢測的樣本性狀穩(wěn)定。
綜上,本次性能評價從精密度、正確度、線性范圍、臨床可報告范圍、參考區(qū)間驗證、穩(wěn)定性測試6個方面對Shine i2900 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檢測血栓四項進行了驗證,綜合結果顯示該儀器檢測血栓四項的效能均達到廠商宣稱指標,可滿足臨床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