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瞿逸彤 廖理立
關于大學生安全教育,從國內各大學術論文網站檢索關鍵詞為“大學生安全教育”能搜到 1530 條文獻。最早是1994 年席嘉的《關于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思考》,文中提出了當時高校安全教育起步階段的不足,結合《大學生安全教育實用知識》將大學生安全教育劃分為約束性內容、預防性內容、對策性內容和疏導性內容;檢索關鍵詞為“高校安全教育”,檢索結果與“高校保衛(wèi)部門”相關的僅有一篇期刊文章發(fā)表于2020年5 月;以“培樹師生安全意識”“高校安全實訓基地”為檢索關鍵詞的期刊或碩博論文無一篇檢索結果。從檢索結果發(fā)現由高校保衛(wèi)部門開設的安全教育理論課程、實訓課程以及通過此類課程培樹高校師生安全意識的研究還為被重視。高校保衛(wèi)部門開展的安全教育課程是人才培養(yǎng)中長期被遺忘的領域。
不同于我國對高校師生的安全意識培樹,國外的經驗有借鑒意義,無論是課程體系、教學內容還是高校安全管理,針對每一次模擬演練,首先由學校保衛(wèi)部門的前提下制定詳細的演習計劃,然后模擬安全事故的場景,由老師和其他人員組織學生進行有序的逃離和救援。此舉可以提升學生對于安全事故的敏感度,培養(yǎng)他們面對事故的自救能力和逃生手段,課程內容側重于安全和保健,除了實訓過程中的體能鍛煉還強調了樹立安全意識的必要性。
本文將圍繞高校保衛(wèi)部門開設安全教育課程并形成校園內師生安全教育體系這一主題,進一步理清高校保衛(wèi)部門對師生安全意識培樹的方式方法;同時積累有益經驗,結合大學生心理成長的客觀規(guī)律,嘗試建構高校師生安全教育的內容框架,建立高校安全實訓基地理論基礎,有助于豐富高校安全意識培樹的研究視角,為高校深入開展安全教育提供理論借鑒。
第二,高校保衛(wèi)部門開設安全教育課程有助于進一步促進高校安全實訓基地的建設和發(fā)展。將二者結合在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中將不同于傳統(tǒng)安全教育模式及安全知識理論宣講,依據全國已建成的高校安全教育實訓基地中的各類沉浸式體驗教學內容及行業(yè)內專家關于高校安全教育的相關論述和國家安全觀為指導開展高校師生安全教育,將開啟當前高校安全教育的新篇章;同時,在高校安全教育理論、國際安全、國家安全觀等學科的研究成果中,針對高校師生群體進行安全意識培樹的研究卻少之又少。因此本文的研究,將進一步拓展高校師生培樹安全意識的研究領域和視野,充實高校安全教育理論的相關研究。
第三,由高校保衛(wèi)部門開設的安全教育課程面向群體不僅是在讀學生,如高校心理咨詢中心,受眾應為廣大教職員工,不僅是以往單獨開設給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高校職工、實驗室教師、后勤保障部門員工等也需要安全意識的培樹。在培樹安全意識的教育實踐過程中增強高校師生對保衛(wèi)部門的認同感和敬畏意識,改變高校師生對保衛(wèi)部門的偏見,以信任和支持重視高校保衛(wèi)工作者。
擬構建符合十四五規(guī)劃教育目標的高校師生安全意識和能力培樹的策略措施,通過豐富的實際案例向師生展現各類安全事故的危害,不同于以往的大學生安全教育以理論宣講為主。高校保衛(wèi)部門處理過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真實安全事故編寫在安全實訓基地的沉浸式體驗教育中,使參與的高校師生有身臨其境的切實感受,心有畏懼才會在心中樹立較強的安全意識。保衛(wèi)部門開設的高校安全教育課程要緊隨與時俱進的安全策略,正確引導處置安全問題的輿論氛圍,配合學校其他育人導向,形成全方位育人合力,突出樹立正確的安全防范、責任、補救意識,發(fā)揮保衛(wèi)部門參與學校立德育人的長效管理機制。
雖然我國現階段對高校師生安全意識的培樹研究較少,結合“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為我國高校保衛(wèi)部門開設安全教育課程提供了很大的發(fā)展空間。高校保衛(wèi)部門結合當地派出所、反詐中心等職能部門,與有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資質的教師共同備課,針對不同階段學生、不同身份教職員工制定不同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方面根據以在校內安全實訓基地作為教學應用的主要場所,配合理論部分安全常識教育方面的學習,以安全事故多發(fā)的模擬場景配合專業(yè)的身份演繹教師或學生志愿者為學習者還原較為真實的體驗為主要手段。調研階段筆者參觀訪問了桂林理工大學大學生安全教育基地(圖1),該基地由桂林理工大學、武漢灣流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校友企業(yè))共同出資建設,共設有國家安全教育區(qū)、交通安全體驗區(qū)、治安知識學習區(qū)、禁毒知識學習區(qū)等11 個功能區(qū)。
圖1 桂林理工大學安全教育基地
經過實地考察,該場館的建成向我校提供了很好的建設思路。2020 年10月底至12 月,我校學保衛(wèi)處、學生工作處等先后5 次到桂林理工大學就大學生安全教育基地建設情況進行實地調研,以便于我校建設大學生安全教育實訓基地。我校安全教育實訓基地建成后,由保衛(wèi)部門成立大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委員會,定期組織開展安全交流、安全開放日等活動;同時,將安全教育課程納入必修課教學(8 學時、2 個學分),由保衛(wèi)部門、公安部門聯(lián)合學工處進行教務系統(tǒng)排課,并組織全校學生有計劃的到基地進行免費學習和訓練。
具體調研情況如下:作者一行人由該場館的負責人、講解員的帶領,通過多感官、多維度、多視角的體驗場館內設置的國家安全教育區(qū)、交通安全體驗區(qū)、治安知識學習區(qū)、禁毒知識學習區(qū);沉浸式探索報警中心體驗系統(tǒng)、電子模擬滅火體驗系統(tǒng)、火災成因試驗臺、結繩訓練、安全知識搶答競賽系統(tǒng)、防詐騙互動體驗平臺等實景演練配合豐富生動的案例解析,對于安全教育的理論教育部分是鞏固也是寓教于心的教育成效。在研學討論的過程中參觀者各抒己見表達演練后的直觀感受以及對日常生活中自己遇到的安全事件分享,加深參與者的印象,增強參與學習師生的規(guī)避危險的意識,提高應對危險、詐騙、突發(fā)事故、緊急災難的能力。筆者認為此類的體驗教育在高校安全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符合當下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時代發(fā)展勢頭。經過充分討論,大家一致建議參照武漢灣流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桂林理工大學大學生安全教育基地的設計規(guī)劃基礎上,增加模擬火場逃生體驗區(qū)、自然災害體驗區(qū)、國防安全教育區(qū)等功能區(qū)、心肺復蘇體驗、消防裝備及展臺、毒品展示及展柜、消防安全“四個能力”三維互動培訓系統(tǒng)、多媒體控制系統(tǒng)、網絡詐騙升級、火災成因實驗升級、仿真毒品警示、XF 系統(tǒng)、VR 一體機、VR 隱患排查及醉酒駕駛體驗等系統(tǒng)。項目實施平面效果圖(圖2)如下:
圖2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qū))安全教育基地平面圖
當下大學生對說教式的理論教學較為敷衍,上課玩手機、打瞌睡的屢見不鮮,教學效果不顯著。本次研究將調整以往理論大于實踐的教學固有模式,縮減理論教學時長,根據不同學院專業(yè)特色、學生年級從新生適應角色轉換、面對電信詐騙、宿舍防火防盜、社會輿論上海、就業(yè)投資防騙、交通或自然災害等安全內容為主,高校保衛(wèi)處教師和當地公安部門具有安全教育資質的講解員整合理論教育資源向學生講解涉獵廣泛,多學科交叉的安全教育理論知識。與此同時,縮減理論教育時長的同時增加切身體驗的實踐教學內容是課程創(chuàng)新的重中之重,單一的安全講座、安全宣傳欄圖文體驗已經不能滿足當下高校所應對外界以及自身發(fā)展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對此高校安全教育實訓基地的建成已成為必然。教學過程中的實踐部分在實訓基地進行,由保衛(wèi)處教師進行循序漸進的講解和示范,沉浸式探索形式多樣的詐騙情景模擬、人身安全技能訓練,提高防范意識和自救能力,使體驗學習的師生切實體會到安保人員的工作重點與難點,模擬真實的案件發(fā)生場景,心中的恐懼伴隨著后怕能更好的的樹立師生員的安全責任意識。
隨著大學生教育課程的創(chuàng)新改變模式,將使師生員工樹立較強的安全意識。通過環(huán)境的潛移默化和安全教學教學活動氛圍的作用,較好的起到高校保衛(wèi)處預防和減少校內安全事故以及師生員工涉及違法犯罪、電信詐騙和社會治安問題,更好的配合靈川縣公安機關處理校園內刑事案件,對于偵破周邊違法犯罪、電信詐騙、盜搶等案件起到輔助性效果。希望通過本研究的課程創(chuàng)新,在師資培訓過程中改善我校保衛(wèi)處干部職工及安保工作人員的隊伍建設提高思想道德、業(yè)務水平和突發(fā)事件應對能力,在對師生員工的教育過程中給學生、老師、校外企業(yè)等參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為高校保衛(wèi)群防群治工作目標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