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提出了學科教學中以大概念促進核心素養(yǎng)落實的要求。統(tǒng)編歷史新教材時間跨度大、內容多、知識點細碎,而大概念代表了學科本質。因此,以大概念為核心,以主題為引領,有利于提高教學有效性。
中國古代邊疆與民族治理是新教材新課標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實際教學中,采取圖文結合與表格歸納結合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理清線索并理解識記結論。本文嘗試融合大概念和科學課堂理念,主張以教材為基本學習材料,以地圖為抓手,注重教師示范與學生模仿,采用直接教學法,配合自主學習、同伴交流、小組合作和集體學習,對中國古代邊疆與民族治理進行主題式教學,以幫助學生對零散的地圖與知識點建立關聯(lián),形成知識體系,促進形成歷史解釋。
一、分析圖型,對照課標,提煉大概念
分析《中外歷史綱要(上)》中國古代史課文所配套地圖,發(fā)現(xiàn)多是各朝代形勢圖或疆域圖,對照新課標中國古代史部分,可以發(fā)現(xiàn)以下關鍵詞:“統(tǒng)一業(yè)績”“開疆拓土”“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及鞏固”“民族交融、區(qū)域開發(fā)”“統(tǒng)一全國和經(jīng)略邊疆”“中國版圖”“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對比舊課標,以上要求是新增加的。可見,中國古代邊疆與民族治理是新教材新課標的重要內容。對照教材編排,中國古代史教材所配套的各朝代形勢圖或疆域圖,可以提煉為“中國古代邊疆與民族治理”這個大概念作為主題教學。
二、例規(guī)法:教師以秦朝示范,建立規(guī)則
(一)圖文結合,化繁為簡,形象了解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3課《秦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描述:
大段的文字論述,枯燥抽象,要理清識記比較困難。教學中,教師示范圖文結合(閱讀文段過程中,同步在形勢圖上用鉛筆對應跟畫、標注關鍵詞),在地圖上落實時空,化抽象為形象,以使學生對文字形成直觀印象,生成理解性記憶。
具體跟畫標識如下右圖(下左圖為原圖):①東滅六國;②南征百越;③西控云貴;④北退匈奴、筑長城,疆域四至。
(二)表格歸納,系統(tǒng)認識,抽象歸納
三、規(guī)例法:學生根據(jù)示范,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相結合,運用規(guī)則,形成能力
根據(jù)示范,學生分四小組對漢、唐、元、清的形勢圖或疆域圖進行圖文結合學習,形象了解各時期的疆域變化,并用表格歸納邊疆和民族治理措施或機構。要求按照獨學(獨立完成)——對學(結對交流完善)——群學(組內討論,合力做出組內最佳答案)——評價(各小組代表展示,組間交流,全班合力得出各任務最佳答案)的環(huán)節(jié)進行。
四、回歸大概念,緊扣核心問題,形成歷史解釋
版圖變化實質反映的是邊疆治理政策與民族關系變化,而疆域的逐步擴大與邊疆治理能力的加強、民族關系的處理日善的過程更是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與發(fā)展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幾千年來中華各民族共同對邊疆治理和開發(fā)、不斷開拓進取和鞏固發(fā)展的結果,是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的主流和必然趨勢。
五、對應考點訓練,檢測學習目標
(一)學習目標
1.具體史實:通過解讀材料歸納了解各歷史分期邊疆治理與民族關系的措施。
2.關聯(lián)主題:知道形勢圖或疆域圖體現(xiàn)的邊疆治理與民族治理的本質屬性。
3.大概念:明確邊疆治理與民族治理體現(xiàn)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趨勢。
(二)對應訓練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普通高中教科書《中外歷史綱要》(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3]徐藍,朱漢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徐奉先.高考歷史學科關鍵能力考查路徑研究[J].歷史教學,2019(1).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