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峰,黨 其
(1.晉能控股煤業(yè)集團王家?guī)X煤礦,山西 忻州 036600;2.山西煤炭運銷集團設計院研究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晉能控股煤業(yè)集團王家?guī)X煤礦18104 工作面回撤通道沿4 號煤層底板掘進,全煤厚為7.01~7.24 m,凈煤厚為5.51~6.29 m,全煤平均厚度為5.7 m,煤層中含2~3 層穩(wěn)定夾矸,多為炭質泥巖及砂質泥巖,傾角4°~9°,掘進段破底0.2~0.5 m,為高嶺質泥巖和泥巖,煤層局部裂隙發(fā)育,裂隙基本延南北展布。煤層頂?shù)装迩闆r:老頂,巖性主要為粗砂巖、含礫粗砂巖,局部為中細砂巖,中厚-厚層狀,水平層理,交錯層理發(fā)育,鈣泥質膠結,分布穩(wěn)定,厚度為2.5~9.75 m;直接頂,巖性主要為炭質、砂質泥巖及薄煤層互層,沿層面微細軟弱面較為發(fā)育,頂板穩(wěn)定性較差,厚度為0.6~3.5 m;偽頂,巖性主要為炭質泥巖,薄層狀,水平層理,厚度為0.1~0.2 m;直接底,巖性主要為砂質泥巖、細砂巖,厚度為0.53~1.2 m。
18104 工作面設計走向長度為1 450 m,傾向長度為300 m,工作面采用綜合機械化回采工藝,截止目前工作面已回采至1 380 m,掘停采線15 m;為了便于工作面設備后期安全快速回撤,決定在停采線處施工一條回撤通道,設計回撤通道長度為300 m,寬度為5.0 m,高度為4.0 m。
18104 工作面回撤通道初步設計采用提前對回撤通道進行施工;當18104 工作面回采至距停采線20 m 處工作面停止回采,在停采線前方5.0 m 處采用爆破的方式進行回撤通道施工,回撤通道施工期間在運輸順槽帶式輸送機上方安裝一部P-60B 型隔爆耙?guī)r機進行出煤,當回撤通道施工長度達30 m時在回撤通道內安裝一部40T 刮板輸送機聯(lián)合耙?guī)r機出煤;回撤通道施工期間對頂板及工作面?zhèn)让罕诩皶r采用金屬錨桿(索)進行支護,對古塘側煤壁采用玻璃鋼錨桿支護;回撤通道施工完后工作面繼續(xù)回采,當工作面回撤通道時及時與工作面貫通即可。
1)對工作面回采影響大:提前施工回撤通道時,工作面受掘進影響必須停止回撤,而且采用爆破施工時,受爆破震動影響,工作面頂板影響大,很容易出現(xiàn)端面破碎、煤壁片幫現(xiàn)象。
2)施工工序復雜:提前施工回撤通道時需安裝耙?guī)r機、刮板輸送機,工作面內安裝機械設備數(shù)量多,而且施工工序復雜,回撤通道整體施工周期長。
3)支護成本費用高:回撤通道提前施工時需對回撤通道兩幫及頂板及時進行支護,而工作面回采與回撤通道貫通后,采空區(qū)側煤幫支護無法回收,導致通道支護成本費用高。
4)采動影響嚴重:回撤通道施工完后工作面在回采過程中,通道內圍巖受工作面超前應力影響大,當工作面回采至距回撤通道5~10 m 時回撤通道圍巖變形嚴重,伴隨著頂板及煤壁冒漏、片幫現(xiàn)象,需對回撤通道二次維護;同時工作面與回撤通道貫通期間頂板承載強度降低,很容易發(fā)生頂板垮落事故。
為了提高工作面回采效率,縮短回撤通道施工周期,決定采用采煤機直接施工回撤通道,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1)工作面回采至掘停采線5.0 m 處及時調整工作面?zhèn)涡?,并將工作面機道處浮煤運輸干凈,將工作面液壓支架移架到位。
2)將采煤機移至端頭,然后從端頭斜切進刀割煤,割煤深度為0.5 m,當采煤機割煤長度為50 m后及時停止割煤,對工作面頂板進行支護;支護后采用超前分段移架及時對頂板及煤壁進行支護。
3)待頂板支護后采煤機繼續(xù)割煤,以此類推直至工作面第一刀割煤完成;第二道割煤工序與第一刀相同,直至工作面回撤通道寬度達5.0 m 后及時對煤壁進行支護,整個回撤通道施工完成。
通過技術研究決定對18104 工作面回撤通道采用“錨桿+錨索+鋼筋焊結網(wǎng)+鐵絲網(wǎng)+W 鋼帶”聯(lián)合支護設計[1-3]。
1)頂板錨桿采用左旋螺紋鋼(25MnSi),Ф22 mm×2 400 mm,頂錨桿鉆孔深度2.35 m,外露50 mm,排距1.3 m,間距1.0 m;采用規(guī)格為BHW-280-4-4800,寬度280 mm,厚度4 mm,長度4.8 mW 型鋼帶,并與頂、幫錨桿配套使用。錨桿托盤厚度為10 mm 穹形錨桿托盤,規(guī)格為150 mm×150 mm×10 mm。
2)幫錨桿鉆長度為2.0 m,排間距為1.0 m,每排4 根錨桿,上幫錨桿距離頂板300 mm,幫錨桿向頂?shù)装鍍A斜約20°;同時在工作面?zhèn)让罕谏喜贾? 排錨索,錨索排距2.0 m,縱向布置,垂直巷幫,上部距頂板1.5 m,幫錨索長度為4.3 m,直徑為17.8 mm。
3)頂錨索采用19 股鋼絞線,Ф21.8 mm×8300mm,鉆孔深度8.3 m,外露長度為150~250 mm;頂板共計布置三排錨索,錨索排距為2.0 m,間距為3.0 m,垂直頂板布置;采用鋼托板與頂錨索配套使用,如圖1 所示。
圖1 18104 回撤通道聯(lián)合支護剖面示意圖(未標單位:mm)
4)頂板及幫鋪設雙層網(wǎng),內層用8 號鐵絲編織的菱形金屬網(wǎng),網(wǎng)孔尺寸50 mm×50 mm;外層用Ф6.0 mm 鋼筋焊接,網(wǎng)孔尺寸為100 mm×100 mm 的矩形網(wǎng)。網(wǎng)片搭接采用“半網(wǎng)魚鱗”式,用16 號雙股鉛絲聯(lián)接,每隔200 mm 聯(lián)網(wǎng)一道。
5)頂板每根錨桿及錨索采用K2360 和Z2360錨固劑各一支,安裝錨固劑時,K2360 在前,Z2360在后;錨桿設計錨固力150 kN,預緊扭矩不低于250 N·m;錨索設計張拉力不低于250 kN。
截止2021 年3 月12 日18104 工作面回撤通道已施工完成,通過對回撤通道施工工藝進行優(yōu)化后,通過實際應用效果來看,采取采煤機施工回撤通道的方法相比傳統(tǒng)提前施工回撤通道方法,施工周期縮短了6.5 d,支護成本費用減少12.8 萬元,實現(xiàn)了工作面回采與回撤通道同步施工,保證了施工安全,回撤通道施工期間未出現(xiàn)頂板破碎、煤壁垮落現(xiàn)象,取得了顯著應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