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達
2022年3月31日,第三次阿富汗鄰國外長會在安徽屯溪召開,中國、伊朗、巴基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七國外長或高級代表出席。
3月31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安徽屯溪主持召開了第三次阿富汗鄰國外長會,中國、伊朗、巴基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七國外長或高級代表出席。國家主席習近平發(fā)表書面致辭。習近平指出,阿富汗飽經滄桑,百業(yè)待興,正處在由亂及治的關鍵時期。一個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繁榮的阿富汗,是全體阿富汗人民的期盼,也符合地區(qū)國家和國際社會共同利益。他強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中國一貫尊重阿富汗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致力于支持阿富汗實現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
當日,阿富汗鄰國與阿富汗臨時政府首次外長對話會同步舉行,阿臨時政府代理外長穆塔基出席,卡塔爾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印度尼西亞外長蕾特諾作為嘉賓參加。此外,阿富汗問題“中美俄+”磋商機制會議也于當日舉行,中國外交部阿富汗事務特使岳曉勇、俄羅斯總統(tǒng)阿富汗問題特別代表卡布洛夫、美國國務院阿富汗問題特別代表韋斯特與巴基斯坦總理阿富汗問題特別代表薩迪克出席會議。
習近平主席的書面致辭體現了對阿富汗當前形勢及該國在地區(qū)和國際事務中地位的精準判斷,彰顯了中國在阿富汗重建過程中越來越重要的引領作用。
2021年8月美國自阿富汗倉皇撤軍及隨后阿富汗塔利班(阿塔)的重新掌權,并不意味著阿富汗從此將順利走上和平與發(fā)展之路。恰恰相反,阿富汗的安全形勢仍然面臨挑戰(zhàn),甚至呈現新的特點,若不能妥善處理,不僅可能導致阿富汗錯失由亂及治的歷史機遇,更可能使其安全問題外溢,威脅地區(qū)與國際社會安全。當前,阿富汗的主要安全矛盾已從美軍、阿富汗前政府安全部隊與阿塔三者之間的矛盾轉向阿塔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之間的矛盾。具體說來,“伊斯蘭國”自2015年成立在阿分支以來就一直與阿塔為敵,試圖取代阿塔成為阿境內的主要“圣戰(zhàn)代言人”。2021年8月26日,即美軍正在撤出的過程中,“伊斯蘭國”在喀布爾國際機場發(fā)動大規(guī)模恐怖襲擊,導致上百人死亡。這引發(fā)了民眾對阿塔的強烈不滿,指責阿塔沒有履行承諾確保民眾安全。此后,“伊斯蘭國”又在阿北部邊境戰(zhàn)略要地昆都士市、南部坎大哈省首府坎大哈市、東部楠格哈爾省首府賈拉拉巴德市等地頻繁發(fā)動襲擊。此外,“伊斯蘭國”還著手襲擊電塔、油罐等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使民眾充滿不安全感,以打擊阿塔主導的臨時政府的合法性。2022年2月,聯合國安理會發(fā)布報告稱,“伊斯蘭國”在阿富汗的活動軌跡已遍布全國,其武裝人員也已達到4000人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伊斯蘭國”是具有全球“圣戰(zhàn)”野心的國際性極端組織。若阿塔政權對“伊斯蘭國”打擊不力,該極端組織可能在阿富汗策劃和實施針對阿境外的恐怖襲擊。與此同時,“伊斯蘭國”還支持在阿富汗境內的“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等地區(qū)恐怖組織的訴求,這對毗鄰阿富汗的中亞和南亞國家也構成嚴峻威脅。
阿富汗重建主要包括政治、經濟和安全三大領域,三者相互關聯,缺一不可。其中,政治重建是根本,經濟重建是基礎,安全重建是保障。
在政治重建方面,實現包容性政治安排是阿富汗國內外對阿塔的共同訴求。從阿塔在2021年9月7日和9月22日分兩次公布的臨時政府要職名單上看,塔利班部分落實了包容性建政的承諾。其中,第一輪臨時政府名單的包容性非常有限。從組織上看,阿塔人員幾乎壟斷了所有緊要職位,沒有體現該國其他政治組織的代表性。從民族上看,阿境內第一大族群普什圖人所占比例過高,占據了33個內閣職位中的30個,其他族群的代表性嚴重不足。相比而言,第二輪臨時政府要職名單彰顯了更大的包容性。從組織上看,阿塔人員占據了總理和關鍵的部長職位,但也有少數非阿塔人員擔任了貿易部、衛(wèi)生部等部門主管;從民族上看,普什圖人在共計53人的名單中仍占主導地位,但其他族群的代表性有所提升,共有十名少數族群人員進入內閣。
回顧歷史,阿富汗社會結構長期以來具有多元化與碎片化的特點,各大主體民族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疊加外部勢力的頻繁插手干預,任何勢力若試圖壟斷阿政權都會遭到其他政治勢力的抵制和反對,并由此引發(fā)武裝沖突甚至內戰(zhàn)。美國紐約大學阿富汗問題專家魯賓表示,2001年美國曾拒絕將阿塔納入當時決定阿富汗政局演變的“波恩進程”,這直接導致阿塔此后對美在阿駐軍長達20年的武裝反抗,并最終導致2021年8月阿富汗加尼政府的倒臺。因此,若阿塔不能增強其臨時政府的包容性,那么或將重蹈美國的覆轍。
在經濟重建方面,發(fā)展內生經濟增長動力道阻且長。從整體上看,阿富汗經濟在過去20年間長期依靠外部援助和大量外軍駐扎而催生的服務經濟,迄今沒有形成內生經濟增長動力。同時,美西方等仍然敵視新生的阿富汗臨時政府,以部分阿塔領導人仍在美國財政部和聯合國安理會制裁名單上為由繼續(xù)對阿實施制裁。此外,阿富汗毒品等非法經濟貿易數額不小,其存在本身是阿富汗國家肌體上的毒瘤,嚴重擠壓了阿富汗合法經濟的發(fā)展空間。
在安全重建方面,除面臨來自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構成的嚴峻挑戰(zhàn)外,阿塔還面臨諸多難題,例如,如何構建新的阿富汗國家安全部隊。阿塔成為執(zhí)政者后,其軍事力量面臨從習慣游擊戰(zhàn)的“非正規(guī)軍”向正規(guī)國家安全部隊轉型的艱巨任務。然而,受國際制裁和國內經濟滑坡影響,阿塔財政極為緊張,甚至難以向其雇員支付薪水。再如,如何消化吸收前政府軍成員,避免他們被“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所用。阿前政府安全部隊人員規(guī)模在名義上高達30萬人,在阿塔重新掌權后該部隊迅速“土崩瓦解”,大量受過專門軍事訓練的安全部隊成員失業(yè),他們迫于生計受雇于任何能發(fā)薪水的勢力的可能性極大,這為“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提供了充足的高素質兵力來源。
作為阿富汗的友好鄰邦與唯一沒有傷害過阿富汗的大國,中國在過去幾十年來始終密切關注阿富汗形勢的演變,并且及時伸出援手,幫助阿富汗人民解決當務之急。如今,阿富汗百業(yè)待興,正處于由亂及治的關鍵時期,中國將在阿富汗重建方面彰顯中國智慧,提出中國方案,發(fā)揮負責任大國的獨特作用。
中國堅決主張全面、不偏不倚地幫助阿富汗推動政治重建。一方面,中國尊重阿富汗人民自主推動產生的內部變化,尊重阿富汗人民自主探索的符合自身國情、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的發(fā)展道路。另一方面,中國及阿富汗其他鄰國在總體上肯定阿富汗臨時政府在過去半年多時間里的施政努力,呼吁各方同阿富汗開展接觸和對話,支持阿富汗經濟社會發(fā)展,反對制裁和施壓,反對將人道主義援助政治化。中國強調國際社會要看到阿臨時政府所取得的進步,不能一味提條件而沒有絲毫正面回饋。與此同時,中國期待包括阿塔和其他政治勢力在內的阿富汗各方放下歷史包袱,著眼未來實現和解,并通過對內廣泛包容建政和對外睦鄰友好,真正走上和平與發(fā)展之路。
在經濟重建上,中國堅持“雪中送炭”與“授人以漁”的同步推進。一方面,以“雪中送炭”的方式繼續(xù)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中方將加快落實向阿富汗提供糧食、越冬物資、新冠疫苗、醫(yī)療器械等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的承諾,愿通過雙多邊渠道提供新的人道主義援助。此外,中方將繼續(xù)向阿富汗提供抗疫物資,并與阿開展傳統(tǒng)中醫(yī)藥合作,支持阿富汗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運轉,幫助阿富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方及其他阿富汗鄰國還呼吁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支持,幫助阿富汗恢復資金流動性,避免阿富汗出現人道主義災難。
阿富汗在過去20年長期依靠外部援助和大量外軍駐扎而催生的服務經濟,迄今沒有形成內生經濟增長動力。圖為當地民眾經營的修鞋鋪。
另一方面,以“授人以漁”的方式幫助阿富汗探索可持續(xù)的自主發(fā)展之路。根據阿富汗的資源稟賦,互聯互通、礦產開發(fā)、現代農業(yè)等有望成為該國未來發(fā)展根基。例如,互聯互通對身為“陸鎖國”的阿富汗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極為重要。中方愿支持阿富汗在用好現有周邊交通網絡的基礎上,探索打造新的便捷通道,加強同鄰國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和規(guī)則標準的“軟聯通”。同時,中方支持中巴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向阿富汗延伸,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同阿富汗發(fā)展戰(zhàn)略對接,支持中阿直達貨運班列順暢運行,幫助阿富汗更好地融入地區(qū)經濟一體化進程。再如,中方支持中國企業(yè)在安全形勢允許的條件下赴阿投資興業(yè),適時重啟艾納克銅礦、阿姆河油田等項目。此外,中方支持阿富汗引種棉花、辣椒、葵花籽等農產品并對華出口,并將繼續(xù)支持阿富汗松子、藏紅花、巴旦木等特色農產品輸華。中方還承諾將繼續(xù)向阿富汗提供發(fā)展援助,重點用于面向基層的中小型民生項目。
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強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善鄰是福,中國將繼續(xù)通過雙邊和多邊渠道,推動阿富汗由亂及治,從而幫助阿富汗實現持久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