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 莉
(太原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山西 太原 030401)
“學前衛(wèi)生與保健”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理論基礎課,其課程開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保育保健知識和能力。以往“學前衛(wèi)生與保健”課程設計僅局限于“理論”,忽略了學生保育保健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國家大力發(fā)展學前教育事業(yè)的背景,推動了學前教育的產(chǎn)業(yè)需求,對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guī)范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加強兒童發(fā)展、幼兒園保育教育實踐類課程建設,提高培養(yǎng)專業(yè)化水平?!眹鴦赵骸秶衣殬I(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指出:“以促進就業(yè)和適應產(chǎn)業(yè)發(fā)展需求為導向,著力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可以看出,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發(fā)展為保障是今后學前教育尤其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課程定位的核心。
OBE理論亦稱為能力導向教育理論、成果導向教育理論和需求導向教育理論。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OBE理論于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后,很快得到了人們的重視與認可,已成為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OBE是指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目標是學生通過教育過程最后所取得的學習成果(learning outcomes)。OBE強調如下四個問題:第一,我們想讓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是什么;第二;為什么要讓學生取得這樣的學習成果;第三;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取得這些學習成果;第四,如何知道學生已經(jīng)取得了這些學習成果??梢姡設BE理論為引領的“學前衛(wèi)生與保健”實訓體系的構建與當前學前教育尤其是高職學前教育人才能力培養(yǎng)要求相契合。
在OBE理論基礎上,實訓是“學前衛(wèi)生與保健”課程建設的突破口。在實訓中,學生通過參與式學習,獲得實際經(jīng)驗和實踐能力,而實訓體系的構建則使“學前衛(wèi)生與保健”實訓過程更加規(guī)范、系統(tǒng)。OBE理論下“學前衛(wèi)生與保健”實訓體系見圖1。
圖1 OBE理論下“學前衛(wèi)生與保健”實訓體系
“學前衛(wèi)生與保健”實訓目標定位于以提高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保育保健能力為導向和核心;遞進式整合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夯實學前兒童保育保健實訓質量,助力學生零距離上崗。
具體而言,知識目標指學生熟悉和掌握學前兒童保育保健知識、技能操作方法及活動組織流程;能力目標指學生通過操作練習、小組合作、情境模擬等多種實訓方式,強化保育保健操作能力、完善保育保健活動組織能力、提高保育保健問題處理能力;情感目標指學生在實訓中體會保育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增強保育保健意識,培養(yǎng)責任感,提升職業(yè)熱愛度。需要注意的是,“學前衛(wèi)生與保健”實訓體系中,三維目標是整合、相輔相成的,學生在實訓中獲得知識、習得技能、體會情感,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學前衛(wèi)生與保健”實訓體系內容設置與幼兒園保育保健工作內容對接,注重實踐性、應用性、全面性。在此原則上,對標“保育員國家職業(yè)技能標準”,將“學前衛(wèi)生與保健”實訓體系內容整合為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能力、生活管理能力、安全工作能力、健康管理能力四方面內容,具體可細化為清潔工作、消毒工作、一日生活組織、常規(guī)教育及管理、意外預防、事故處理、健康觀察、疾病處理八大模塊。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模塊都涵蓋了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兩部分內容,一一對應,理實結合。
鑒于“學前衛(wèi)生與保健”課程在學生入學第一學年第一學期開設,結合院系課程設置,“學前衛(wèi)生與保健”實訓體系的實施借助三個課堂縱向開展:第一課堂為理論知識課堂,由學科教師組織教學,學生完成保育保健知識的學習;第二課堂為保育保健實訓室,由學科教師及實訓指導教師共同合作組織活動,學生完成保育保健技能的學習;第三課堂為校內附屬幼兒園,由學科教師及幼兒園教師協(xié)同組織,學生入園進行幼兒園保育保健見習及研習活動。實訓具體時間安排為:每周1課時第一課堂理論課和1課時第二課堂實訓課,模塊化推進實訓內容,根據(jù)具體模塊實訓內容安排相應的教學周數(shù),每一模塊內容結束后,進行一周的第三課堂見習及研習活動。第三課堂活動不僅是第一、二課堂的落地和延伸,還應推動第一、二課堂的更新變革,以此保證實訓實施的螺旋式有效循環(huán)。
由學校學科教師、實訓指導教師、幼兒園教師共同組成多元化教學團隊,每周定期組織教研、研磨課程,根據(jù)不同課堂特點制定相對應的教學計劃以及進行教學設計。第一課堂教學活動組織中應注意教學方式多樣化,突出學生主體參與,突破以往理論教學教師滿堂講、學生被動聽的單一線性模式,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f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問題導思,梳理知識,啟思明智;通過小組研討,理實結合,深化所學。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組織中應注意遞進式推進學生保育保健技能練習,將學生個人練習、小組練習、情景模擬練習相結合,豐富技能學練方式。第三課堂活動組織中應注意明確學生入園見習、研習的任務,根據(jù)實訓模塊內容有序推進,在見習中就模塊內容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觀察、分析、陳述、反思、內化,學生見習、研習結束后,撰寫報告。
師資是整個實訓體系的基礎和前提,首先要甄選教師,配備適崗教師,為保育保健實訓體系的開展奠定基礎。學科理論教師統(tǒng)籌協(xié)同整個實訓教學過程,應選擇既有豐富保育保健理論教學經(jīng)驗同時又具備保育保健實踐技能的雙師型教師承擔教學任務,實訓室指導教師應持有高級保育員資格證書,幼兒園見習、研習教師應選擇具有三年以上帶班經(jīng)驗的幼兒教師。其次應加強師資培訓,為保育保健實訓教學的實施注入活水,師資培訓中應注重取長補短,針對不同類型教師進行有側重的培訓。
保育保健實訓室是整個實訓體系的轉承場所,首先實訓室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能夠高度還原幼兒園保育保健實施場景,以期為學生實訓活動提供仿真模擬平臺;其次應保證實訓室物資配備完善,從種類上應涵蓋學生保育保健各模塊實訓內容所需所有物資,從數(shù)量上能根據(jù)不同實訓內容的開展形式,滿足個人、小組、集體的實訓需要。此外,要加強保育保健實訓室管理,嚴格執(zhí)行實訓室使用制度,保證保育保健實訓室運轉良好,做到制度化、可持續(xù)化、長效化。
實訓基地是實訓實施的落地環(huán)節(jié),基地的建立和良好運作是“準幼兒教師”立足于真實的教育情境,增強問題意識和實踐意識,將其專業(yè)能力有效地轉化為實際工作中所需實踐能力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撐平臺[1]。學校附屬幼兒園為學生保育保健實訓的開展提供了最便捷的通道,學生親臨真實的幼兒園環(huán)境中,感知、檢驗、對比、融合課堂所學,積累實踐經(jīng)驗,查找方向。應注重校內附屬幼兒園實訓基地的建設,加強校、班、園三方合作溝通,明確基地實訓制度要求,細化基地實訓流程內容,量化基地實訓任務分配,為學生的保育保健基地實訓打通渠道、連接場域、促學促教。
保育保健實訓體系的評價中,對學生實訓成果的評價應從多方面進行,體現(xiàn)多元化、綜合性、科學性。首先是評價主體的多元,保育保健實訓實施中涉及到學科教師、實訓指導教師、幼兒園教師、學生本人、小組及集體成員多類角色,在進行評價時,應結合各類主體的評價內容進行評價結果判定,以期保證評價結果的公正性。其次是評價內容的多元,評價內容要求能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對標保育保健實訓體系目標,從知識、能力、情感等多維度對學生進行考查評價,保證評價結果的全面性。最后是評價方式的多元,從縱向層面,評價方式要注重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體現(xiàn)評價的動態(tài)性;從橫向層面,各個課堂要針對課堂特點采用針對性、多樣化的評價方式。第一課堂即理論知識課堂,將卷面考試、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情況、小組合作成果相結合,作為評價判定依據(jù);第二課堂即保育保健實訓室,將學生保育保健技能操作能力、處理問題能力、活動組織能力相結合,作為評價評定依據(jù);第三課堂即附屬幼兒園,將學生的見習研習任務成果作為評價依據(jù),通過經(jīng)緯交叉方式的評價,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
保育保健實訓體系的評價雙向多軌進行,除了對學生進行評價,還應由學生進行評價,每一教學模塊內容結束后,學生對實訓過程中的人、物、空間等進行評價,綜合學生的評價建議,進行下一模塊實訓的改進。
打破以往課堂中根據(jù)教材內容安排教學進程的方式,從幼兒園實際保育保健活動中,提煉保育保健模塊內容,即根據(jù)實訓操作活動內容所學,引出保育保健教學內容,體現(xiàn)能力導向、反向溯源,從實踐模塊中對應知識,從需求能力對接知識,使學生在實訓中有跡可循、有理可依,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進而促進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理論融入實際的能力。
練習和運用是學生保育保健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通過多次螺旋式課堂練習、實訓模擬實操、幼兒園實地學習,學生的保育保健能力獲得了質和量的提升,對標崗位能力需求,在實練、實踐、實戰(zhàn)中,扎實學生保育保健能力基礎。
實訓的過程是學生由被動聽講轉為主動參與的過程,學生成為主體,獲得實在、實用的知識能力。在此過程中,對保育保健崗位工作內容有了切實的體驗,對保育保健崗位職責有了切身的體會,對保育保健身份有了切當?shù)恼J同,在自然而然中改變了態(tài)度,樹立了職業(yè)信念。
虛擬實訓平臺指依托數(shù)據(jù)庫、多媒體、網(wǎng)絡通信等數(shù)字化技術建設的線上實訓平臺,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虛擬實訓功能,即學生在虛擬、仿真的幼兒園三維空間中,模擬進行保育保健活動的設計以及活動探索;二是線上實訓共享功能,通過此項功能,學生能夠共享資源、互動交流,如分享虛擬實訓活動操作視頻,學生進行線上討論、評議,實現(xiàn)互助學習;三是線上活動指導和幫助功能,即在各線上模擬場景中,設置有提示和幫助信息,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糾錯??傊ㄟ^虛擬實訓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實訓操作練習、互助學習。
《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鼓勵職業(yè)院校學生在獲取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yè)技能等級證書?!睂W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可關注職業(yè)技能證書的獲取,如幼兒教師資格證、保育員證?!皩W前衛(wèi)生與保健”實訓體系的構建致力于學生保育保健能力的提升,因此可將體系構建與證書獲取產(chǎn)生聯(lián)系,推動實訓實施的兌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