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落地的第一個寒假,體育培訓班十分火爆,許多培訓機構都推出了一些成人化的兒童運動項目,如少兒蹦床、少兒攀巖、少兒跑酷等,這些項目受到了一些家長的歡迎,有些家長不惜付出數(shù)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培訓費。低齡兒童參與這些培訓,出現(xiàn)運動損傷的報道也逐漸增多。對此,天津體育學院教授李慶雯表示,兒童的身體解剖結構和發(fā)育特征與成年人不同,因此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家長要從兒童的身體實際情況出發(fā),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讓孩子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科學鍛煉,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其適合的運動強度、內(nèi)容等也有所不同。兒童不宜過早進行高強度力量性訓練,否則容易造成骺軟骨損傷。
(摘自《科技日報》)
點評:這一提醒很重要!有些家長在為孩子選擇運動項目時往往忽略了成年人與未成年人在運動時身體的差異,欲速則不達,導致孩子過早負重,造成身體損傷。選擇運動項目不能聽憑家長的好惡,還要多聽聽專業(yè)人士的意見,依據(jù)孩子的身體條件、興趣愛好作出選擇。需要謹記的是:運動是為了強身健體,不是為了家長臉面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