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愛會
摘要:目的:分析小兒危重評分設置護理資源在PICU患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與臨床作用。方法:挑選到我院PICU患兒100例為此次的分析目標,特定收入時間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按照“抽簽法”達到分組規(guī)劃,其中的對照組(n=50例)執(zhí)行常規(guī)的責任制護理,分析組(n=50例)執(zhí)行兒危重評分設置護理資源。結果:(1)臨床指標。分析組的滿意度分數(shù)、住PICU時間、功能衰竭器官數(shù)均優(yōu)于對照組(P值<0.05);(2)相關并發(fā)癥產生情況。分析組的并發(fā)癥產生率比對照組低(P值<0.05),分析組的MSOF產生率比對照組低(P值<0.05);結論:小兒危重評分設置護理資源運用在PICU患兒護理工作中,能夠參考患兒的具體病情變化給出最為有效的指導,從而實現(xiàn)預后結局的改善,增高其滿意度。因此,這種護理模式的開展更應得到推薦。
關鍵詞:小兒危重評分;護理資源;PICU患兒;臨床指標;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 ?R473.7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3--01
兒科,尤其是重癥監(jiān)護室的兒科患者很多都屬于危重病情,存在過快的疾病進展速度,相對來講具備的病情狀況也極為復雜多變,所以,要求護理工作足夠專業(yè),再者,國內護理資源的短缺,使得兒科護理工作任務比較大與重,比較考驗該科室的醫(yī)務人員。為此,科學的量化指標以及精準評估患兒病情等顯得尤為關鍵,這對于護理工作質量以及預后結局的改善均有積極作用[1]。詳細的護理作用分析內容如下:
1.資料、方法
1.1資料
挑選到我院PICU患兒100例為此次的分析目標,特定收入時間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按照“抽簽法”達到分組規(guī)劃,其中的對照組(n=50例):男性統(tǒng)計有29例、女性統(tǒng)計有21例,年齡最高13歲、最低4.2個月,年齡均值(2.3±0.7)歲;分析組(n=50例):男性統(tǒng)計有28例、女性統(tǒng)計有22例,年齡最高13歲、最低4.1個月,年齡均值(2.3±0.6)歲。通過統(tǒng)計學處理后,結果“P值>0.05”。
1.2方法
對照組(n=50例)執(zhí)行常規(guī)的責任制護理,在患兒入院以后,由護理人員進行責任小組工作內容的分配,然后其小組內的工作人員將護理內容完成,例如:按照醫(yī)生交代的醫(yī)囑進行給藥干預,對患兒的基本體征(a.血壓、b.心率、c.體溫)進行監(jiān)測[2],針對飲食方面給出指導,最好是選擇喂養(yǎng)。對于患者情緒的變化進行穩(wěn)定式疏導,由小組的組長進行最終責任護士的分配。分析組(n=50例)執(zhí)行兒危重評分設置護理資源,即按照評分的具體結果評估出患者在護理方面的需求以及病情危重等級,再針對性給出護理干預對策[3]。涉及的評分系統(tǒng)如:a.胃腸道系統(tǒng)的臨床表現(xiàn),b.血紅蛋白,c.尿素氮,d.PH等。當評分等于或者低于70分的時候,記錄為病危;當評分大于70分且小于80分的時候,記錄為病重;當評分大于80分的時候,記錄為一級。參考病情等級實施分級護理,包含:a.特技護理、b.重點護理、c.一級護理。尤其是針對評分等于或者小于80分的患兒,應選擇對應設備強化監(jiān)護工作[4]。對護理資源進行如下的設置:第一,極危重類的患兒,護患設置比例應是1.5:1。第二,危重類的患者,護患設置比例應是1:1。第三,非危重類的患兒,護患設置比例應是0.5:1,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將護理工作重心放在開展預見性護理方面上。
1.3觀察指標
觀察各組的臨床指標(a.滿意度、b.住PICU時間、c.功能衰竭器官數(shù))與相關并發(fā)癥產生情況(a.并發(fā)癥、b.MSOF)以及各個時段小兒危重評分(a.入院時、b.入院1天、c.入院3天、d.入院7天)。
1.4統(tǒng)計學處理
100例PICU患兒的護理數(shù)據輸入“SPSS22.0”內,其臨床指標、各個時段小兒危重評分選擇均數(shù)與標準差形式給予呈現(xiàn),并且開展t檢驗計算;相關并發(fā)癥產生情況選擇n/%形式給予呈現(xiàn),并且開展X2檢驗計算。統(tǒng)計結果顯示:P值<0.05,差異大。相反,差異小。
2.結果
2.1臨床指標
分析組的滿意度分數(shù)高于對照組(P值<0.05);分析組住PICU時間短于對照組(P值<0.05);分析組功能衰竭器官數(shù)少于對照組(P值<0.05);見表1。
2.3小兒危重評分
入院時、入院1天,分析組小兒危重評分雖然略高于對照組,但組間縱向對比差異?。≒值>0.05);入院3天、入院7天,分析組的小兒危重評分均大于對照組(P值<0.05),見表3。
3.討論
在臨床ICU中很多患者都是擁有嚴重的病情變化,尤其在PICU也不例外?;純涸诓∏楦淖兩细拥目?、更加的復雜,由于患兒溝通欠缺,使得護理工作的開展以及治療方案的落實都面臨極大困難[5],所以,針對護理工作也提高了要求、標準,需對病情進行高效的評估,進而開展針對性干預策略,實現(xiàn)護理工作質量的最大提升,有利于改變患兒疾病的預后結果。另外,對于護理人力資源的充分安排設置有重要意義,能夠增高護理工作的實際效率,更規(guī)范的落實干預方案。但是,現(xiàn)有臨床上對于ICU護理資源的設置方面缺少考量的實質工具。曾由學者在21年前提出了關于ICNSS的評分系統(tǒng),可以說能夠對護理需求展開量化性的評估,把全部護理資源最優(yōu)化設置[6],這對于改善護理工作效率以及臨床水準均有促進作用,但是這種方式比較適合運用在一些成年人群體中,當前,兒童群體運用的還很少,醫(yī)療實踐在評價病情以及判斷預后方面的作用非常大。臨床患兒的危重評分處于80分或是以下,相對存在很高的死亡概率,這也意味著:臨床就該類患兒應增強關注度與監(jiān)護力度。與國外經常運用的PRISM評分展開對比,發(fā)現(xiàn)小兒危重評分能夠更為全面且客觀的評估出病情與預后結局。盡管小兒危重評分有十個生理學指標,但是評分系統(tǒng)相對少,其中的指標均為臨床醫(yī)學經常運用到的,存在一定的客觀性特征[7],而監(jiān)測標準十分統(tǒng)一量化,適合廣泛的基礎運用,和國內的國情比較契合。
PICU涉及的護理工作也多數(shù)是床位責任制,以及平均分配制,使得護理資源得不到充分的設置與安排,讓護理效率大打折扣。參考小兒危重評分完成護理資源、護理工作的設置,更具優(yōu)越性。
綜上所述,將小兒危重評分設置護理資源應用在PICU患兒護理工作中,臨床作用比較積極。
參考文獻:
[1]張麗丹, 黃慧敏, 程玉才,等. 4種小兒危重死亡評分對危重患兒死亡風險的預測價值[J].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 2018, 30(1):51-56.
[2]郭穎媛, 李靜濤. 小兒消化危重病護理評分法應用于小兒護理的效果分析[J]. 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8(A02):205-206.
[3]陳昭宏, 楊富芝, 馬勤. 小兒危重病例評分法預測嬰幼兒支氣管肺炎預后的臨床價值[J]. 海南醫(yī)學, 2018, 029(011):1517-1519.
[4]應佳云, 張錚錚, 陸國平. 兒童危重病例評分和第三代兒童死亡危險評分在危重患兒的應用情況[J]. 中國循證兒科雜志, 2018, v.13(03):30-34.
[5]李晶晶, 楊曉敏. 品管圈聯(lián)合小兒危重病例評分法在兒科低年資護士病情觀察能力提升的進展[J].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8, 47(17):2099-2100.
[6]劉瑞嬌. 小兒危重評分設置護理資源應用于PICU患兒護理中的安全性分析[J]. 健康必讀, 2018, 000(014):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