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姜海達
對高三學生而言,古代詩歌鑒賞的復習是難點。多數(shù)教師帶領學生備考時都會系統(tǒng)地梳理讀詩方法,用大量的例詩講解鑒賞方法,但學生不僅對理論很難理解,對例詩也不甚熟悉,導致學習效果事倍功半?!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要求背誦的詩詞曲共40首,很多學生并沒有充分理解其內容,只靠死記硬背。如果能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背誦,再理解古代詩歌鑒賞理論,就能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這也是一條大有可為的突破復習板塊獨立化的路徑。
北京卷古代詩歌鑒賞題的選材以唐詩、宋詞為主?!墩n程標準》要求背誦的40首詩詞曲中,唐詩、宋詞近30首,都是名篇,且多為精講課文,學生對多數(shù)篇目“詩歌內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體察”“詩歌語言、表達技巧的賞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學習。北京卷命題也有與課內詩歌進行比較閱讀的案例。如2021年北京卷古代詩歌鑒賞題,第13題從情感主旨、表達技巧、語言風格等多個角度與《歸園田居》進行比較;2020年北京卷第13題D項涉及與《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情感風格進行比較。2018年北京卷第15題涉及對《念奴嬌·赤壁懷古》《蜀道難》的化用。
這40首詩詞曲,時間跨度大,題材、體裁多樣,思想內容、情感和語言風格豐富多樣,表達技巧高超。這些作品涉及眾多著名文人,每位文人都有其鮮明的語言風格,陶淵明的平淡質樸、李白的豪放飄逸、杜甫的沉郁頓挫、李商隱的朦朧隱晦、蘇軾的豪放曠達、王安石的遒勁峭拔……在表達方面,無論是記敘、議論、抒情、描寫的表達方式,賦比興、聯(lián)想、想象、對比、烘托等表現(xiàn)手法,還是行文方式、修辭手法,都堪為古詩詞中的典范。因此,這40篇詩詞曲雖然看起來數(shù)量不多,但卻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古詩詞庫,其中蘊含著很多值得深入挖掘的考點。
年份文本考點梳理試題分析2021年蘇軾《和陶歸園田居(其一)》1.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體察2.詩歌的比較閱讀(比較情感主旨、表達技巧、語言風格)3.對詩歌語言、表達技巧和意境的分析2020年李白《寄東魯二稚子》1.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體察2.詩歌的比較閱讀(比較詩歌抒情風格)3.對詩歌表達技巧、語言和風格的理解4.聯(lián)系詩歌內容,鑒賞詩歌意象的意義及作用2019年陳與義《和張規(guī)臣水墨梅五絕》1.對詩歌內容的理解2.對詩歌表達技巧的理解3.詩歌的比較閱讀(比較內容、表達技巧和主旨)2018年辛棄疾《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體察2.從表達技巧入手,分析詞中重要語句的思想內涵3.結合詩論,理解并分析詞作的藝術特色2017年王維《曉行巴峽》1.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體察2.對詩歌表達技巧的賞析3.詩歌的比較閱讀(比較運用意象和抒發(fā)情感)2016年陸游《西村》1.對詩歌內容的理解2.對詩歌表達技巧的賞析3.詩歌的比較閱讀1.試題選材以唐詩、宋詞為主2.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體察是重中之重3.重視對詩歌表達技巧的理解和賞析,與詩歌形象、語言、思想內容等進行綜合考查4.重視對多篇詩歌作品的比較、辨析能力
1.看題目推知大意
《夢游天姥吟留別》以“夢游”為線,寫向往入夢,夢中瑰麗變幻的奇景和夢醒后的失意與感慨;《歸園田居》寫離官歸隱,享受田園生活,抒發(fā)對田園生活的感慨;《蜀相》的寫作對象為諸葛亮,內容與諸葛亮一生功業(yè)和才智品德相關;《登高》《登岳陽樓》《登快閣》均為登臨之作,但所見之景卻大不相同。題目是理解詩詞的窗口,不妨深入挖掘背誦篇目的題目的含義,善看詩題,或能把握大意、感知情感。
2.以作者設計專題學習內容
采用專題學習的方式便于了解作者人生的階段性經(jīng)歷,進而體察詩歌內容和情感。如,以李白作品《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設計專題——“人生挫折對作品內容和情感的影響”,能引導學生梳理李白被賜金放還的始末,進而讀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無奈與自我安慰,才能讀出《將進酒》中懷才不遇的悲憤。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宣言中,有李白的自信和豪邁,“必有用”是受挫之后的自我肯定。他在仕途出現(xiàn)波折后,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態(tài),但整體上還是以“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為意脈。這是李白經(jīng)過人生挫折后淬煉出的偉大人格,影響著其詩作的內容與情感。
以杜甫作品《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陽樓》設計專題——“人生境遇對詩作主題的影響”。梳理杜甫的晚年經(jīng)歷,四首詩都創(chuàng)作于杜甫人生最后的八年里。杜甫痛心時政而棄官,目睹安史之亂生靈涂炭卻無路請纓,因而對挽救時局的諸葛亮倍加敬重,所以作了《蜀相》。杜甫長年顛沛流離之后,居草堂而暫安,恰逢友人來訪,心情輕松高興,乃作《客至》?!兜歉摺贰兜窃狸枠恰纷饔诙鸥轮蹥w鄉(xiāng)之際。經(jīng)歷戰(zhàn)亂紛紛,老病孤愁的杜甫既感慨自己漂泊無定,又憂心于國家的多災多難,登高望遠,將壯闊景象與身世之悲、憂國之思結合起來,氣象宏放,含蓄深遠。
除上述專題之外,還能以陸游的《書憤》《臨安春雨初霽》設計專題——“同一時期詩作中的思想反復”;以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設計專題——“鐵骨柔情蘇東坡”等。
3.以詩歌題材設計專題學習
以登高懷遠為題材設計專題學習,可選取作品有《登高》《登岳陽樓》《桂枝香·金陵懷古》《登快閣》等。登高望遠一般不被歸為獨立的詩歌題材,但登高望遠、睹物抒懷,是中國文人最常見的一種情感表達方式。登高必看景,意境多開闊高遠;登高必抒懷,情感常有悲意。這類專題學習可以為學生精選學習資源,搭建學習支架,了解作者登高抒懷的文化心理,積累解讀欣賞這一類詩歌的經(jīng)驗。還能以《蜀相》《桂枝香·金陵懷古》《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設計以詠史懷古為題材的專題學習等。
“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體察”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從詩歌題目、作者、題材入手,結合背誦篇目,理解詩歌內容,體察作者情感。如果想更全面地分析詩歌的思想內容和情感,就要把詩歌作為一個整體來讀,切不可教條。
“對詩歌表達技巧的理解和賞析”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需從整體上理解和賞析表達技巧。在表達方式上,可既有直抒胸臆,又有借景抒情;也可將敘事、議論和抒情融合在一起。在表現(xiàn)手法上,可既有虛實相生,又有聯(lián)想、想象;也可既有對比,又有襯托。因此,需要整體把握。
1.表達方式——抒情
抒情方式實例解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聲聲慢》中的“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涉江采芙蓉》《聲聲慢》運用經(jīng)典意象“芙蓉”“酒”“雁”“黃花”“梧桐”“細雨”等表情達意借物抒情《靜女》中男主人公對受贈的普通荑草由衷地贊賞“洵美且異”,荑草是靜女遠郊親手采來的,物微而意深,承載了戀人間的真情借事抒情《燕歌行》《琵琶行》等借事抒情借古抒懷《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詠史懷古詩詞
2.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實例解讀比喻《琵琶行》中用生動的比喻寫聽琵琶女彈奏的感受;《虞美人》中“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水喻愁,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比擬《春江花月夜》中月光徘徊,對思婦有憐憫之情;《揚州慢》中,寫“廢池喬木”都在痛恨金人發(fā)動的戰(zhàn)爭,物猶如此,何況于人夸張《望海潮》中,為了描繪杭州的興盛與繁華,多處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如“參差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騎擁高牙”等雙關《念奴嬌·過洞庭》中的“表里俱澄澈”既是寫秋月秋水之美,沒有絲毫渾濁,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間的琉璃世界,也是寫三萬頃湖上扁舟中的作者,有如秋月秋水,是一個光明坦蕩、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大丈夫”
3.表現(xiàn)手法
(1)賦比興:鮑照的《擬行路難》首聯(lián)由瀉水于地起興,以水流方向的不一來喻指人生窮達的各殊,運用了比興的手法。
(2)用典:《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上片追懷孫權和劉裕從百戰(zhàn)中開創(chuàng)基業(yè)、建國東南的歷史,不僅是仰慕英雄人物,更是感慨南宋茍安江左的現(xiàn)實;下片中的劉義隆、佛貍祠和廉頗三個典故層層轉折,所揭示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感慨,更加味隱而意深。
(3)虛實結合:《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的夢中仙境就是虛象,用仙境的美好反襯現(xiàn)實的黑暗?!督亲印ひ颐露找褂泬簟分?,蘇軾寫“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雖然夢中回到過去,但當年的美好情景已不存在。
(4)對比、襯托:《燕歌行》中士兵的效命死節(jié)與漢將的恃寵貪功,士兵辛苦久戰(zhàn)、久別親人與漢將臨戰(zhàn)失職、縱情聲色形成鮮明的對比。結尾提出“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則是古今對比?!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分幸茉斓娜宋锸侵荑ぃ瑓s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zhàn)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這就是正面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