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華
(河南大學 文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同義連用在古代漢語中較為常見,是復音節(jié)詞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過渡階段。同義連用現象有不同的命名,如“連文”“同義字復用”“同義復合詞”等。但我們認為同義連用應該是一種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同義連用包括三種類型,即復合詞、詞組與過渡階段?!斑^渡階段”這一類型,就是指復合詞與詞組之間的或此或彼、非此非彼現象,這三種情況我們統(tǒng)稱為“同義連用詞語”[1]。同義連用是依語境義來考察兩個或兩個以上義同、義近詞語的使用情況,最終是否發(fā)展為復合詞取決于同義連用結構的黏合程度與運用廣度。
1.昵因
清華簡“昵因”的構成語素凝固性不強而不成詞,我們可視其為同義連用詞組。在傳世文獻中,與其相當的形容詞有“親昵(親昵)”,如《春秋左傳·襄公十四年》:“庶人工商皂隸牧圉,皆有親昵,以相輔佐也?!薄洞呵镒髠鳌ふ压辍罚骸拔乙欢H昵甥舅,不皇啟處,于今十年。”
2.豈庸
表疑問的雙音節(jié)詞“豈庸”在清華簡中僅見一例,傳世典籍中未見該詞。清華簡柒《越公其事》簡13:“今我道路修險,天命反側。敳(豈)甬(庸)可知自得?”整理者注釋為甬讀為庸,與“豈”同義連用。[3]121“豈庸”皆表示豈可、難道。
先秦典籍中有“其庸”“豈巨”等疑問副詞同義連用情況,如《左傳·僖公十五年》“晉其庸可冀乎?”楊伯峻注:“其、庸二字之用法俱同‘豈’,此是同義虛詞連用?!盾髯印ね踔破贰M渠得免夫累乎’、《正論篇》‘是豈巨知見侮之為不辱哉’之‘豈其’、‘豈渠’‘豈巨’連用也?!薄熬蓿嘭M也,古人自有復語耳。 或言‘豈巨’,或言‘豈遽’, 或言‘庸詎’,或言‘何遽’,其義一而已矣?!盵4]《楚辭·哀時命》:“愿舒志而抽馮兮,庸詎知其吉兇?”疑問副詞的連用,使詰問語氣更加強烈。
3.瞻顧
《玉篇》:“顧,瞻也?!薄冻o·離騷》:“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瞻顧”當是瞻前顧后之省,清華簡拾《四告》簡27:“獄訟無得(瞻)顧,慆于非彝。”瞻、顧皆表察看、觀察。
4.鬱怨
5.攝飭
6.糾修
清華簡陸《鄭武夫人規(guī)孺子》簡6:“老婦亦將丩(糾)攸(修)宮中之政,門坎之外毋敢有知焉?!闭碚咦⑨專骸凹m修,治理?!蹲髠鳌氛压辍m之以政’,孔疏:‘糾,謂舉治也?!墩撜Z·堯曰》‘修廢官’,皇侃義疏:‘治故曰修。’”[7]106糾修皆表治理。
7.躬恭
清華簡陸《鄭武夫人規(guī)孺子》簡7—8:“媚妬之臣躳(躬)共(恭)其顏色,掩于其巧語,以亂大夫之政?!薄抖Y記·緇衣》:“《小雅》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碧脐懙旅鳌督浀溽屛摹罚骸肮惨艄?。皇本作躬,云:躬,恭也?!惫Ы员砉Ь础?/p>
9.戚惕
清華簡陸《子儀》簡7:“是尚求弔(蹙)易(惕)之怍,處吾以休,賴子是救?!?整理者注釋:“蹙,覺部清母,音近通用?!对姟ば∶鳌贰掠荨?,毛傳:‘蹙,促也?!?、惕近義連用?!盵7]132王挺斌“弔惕”讀作“戚惕”,指憂慮戒懼。[8]其說可從。
10.違拂
清華簡陸《子產》簡16:“與善為徒,以愨事不善,毋茲愇(違)柫(拂)亓事?!?古文獻中,柫、拂相通,如《廣雅·釋器》“柫謂之枷?!蓖跄顚O疏證:“柫之言拂也。”[9]《易·頤·六二》:“顛頤拂經于丘頤?!睗h帛書本拂作柫[10]。整理者注釋,“拂,《荀子·臣道》‘無撟拂’,楊倞注:‘違也’?!边`拂皆表違逆。
12.弼持
13.怡豫/憙
《玉篇·心部》:“怡,悅也。”《說文·心部》:“悆,忘也,嘾也。……《周書》曰:‘有疾不悆。’悆,喜也?!庇帧皯儯f也?!币虼?,怡、豫、憙皆表喜悅,與簡46“其落者,王見其執(zhí)事人,則憂戚不悆(豫)”相對為文,怡豫與憂戚、憙與不豫相對為文。整理者注釋:“‘’,讀為‘怡’。悆,當讀為豫樂之‘豫’。怡、豫,同義連用。《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近漢之世,燕、蓋交遘,有上官之變,以身值此,何敢怡豫邪?’”[3]138那么怡豫憙似或可讀為“怡豫/憙”,也屬同義連屬,皆表喜悅。
14.傾昃
15.耆耇
《說文·老部》:“耆,老也。”《爾雅·釋詁》:“耇,壽也?!惫弊ⅲ骸奥T,猶耆也。皆壽考之通稱?!鼻迦A簡壹《皇門》簡1:“朕寡邑小邦,蔑有耆耇慮事屏朕位……”簡文中“耆耇”同義連用皆指年老人。漢《四子講德論》:“龐眉耆耇之老,咸愛惜朝夕,愿濟須臾?!标嚷T指德高望重之人。
16.告
17.枉違
18.氐降
清華簡玖《成人》簡5:“我后,古天砥(氐)降下民,作寺后王、君公,正之以四輔?!闭碚咦⑨專骸绊?,《說文》‘厎’字或體,可讀為‘氐’?!墩f文》:‘氐,至也。’……亦‘氐’、‘降’連言?!盵2]158“天氐降下民”指天降下民。
19.彌篤/益耆
也有多個單語素詞同義連用情況,如“悚/惕/畏/恐”等,清華簡玖《成人》簡1:“王則(悚)替(惕)(畏)(恐)”,“悚、惕、畏、恐并言王對妖象之惶懼。”[2]157又如“屯/圓/滿/溢”連言,皆指充滿,清華簡叁《芮良夫毖》簡8—9:“兄弟慝矣,恐不和均,屯員(圓)(滿)(溢),曰余未均。”
同義連用或是語境義的臨時組合而后世未沿襲,如“違拂”“枉違”等,或是后世文獻傳承下來發(fā)展為復合詞,如“傾昃”“瞻顧”“怡豫”等。同義連用是并列式復合詞產生的一個重要途徑。多義的單音節(jié)詞在與同義詞連用時,使其雙方含義都趨于一致,增強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清華簡屬于戰(zhàn)國楚簡,同義連用是漢語單音節(jié)詞向復音節(jié)詞發(fā)展的一個過渡現象,同義連用詞義的探析,有利于了解漢語詞匯史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