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
名著閱讀是提升學生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實踐中,初中學生名著閱讀活動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學生閱讀興趣不高,閱讀目標不明確,閱讀過程淺嘗輒止,閱讀體驗不深刻;教師指導閱讀時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回歸閱讀的本原,感受閱讀的樂趣,并進而走向深度閱讀,以充分發(fā)揮名著閱讀的育人價值呢?而且,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與推進,學生的學習壓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名著閱讀有沒有可能成為學生自主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呢?
為此,“南方教研大講堂”第32場活動聚焦整本名著閱讀,重點推介廣東實驗中學楚云老師團隊榮獲2019年廣東教育教學成果獎(基礎教育類)一等獎的教學成果《初中整本名著“三元聚合型”深度閱讀體系的構建與實施》?;顒友埩顺评蠋熂捌鋱F隊教師、學生及家長代表、語文課程專家、教研員共同參與,通過成果主持人專題發(fā)言、“三讀三階段”深度閱讀模式課例展示、課程專家點評、教研沙龍等板塊,展示廣東實驗中學語文科組推動家校資源整合,改進整本名著閱讀教學生態(tài),建構和實施“三元聚合型”深度閱讀體系的實踐經驗。
一、成果簡介:三元聚合,深度閱讀
楚云老師作《構建“三元聚合型”深度閱讀體系,提升初中名著閱讀育人效果》專題講座。她詳細介紹了以學生、教師、家長為主體,以師生同讀、生生比讀、親子共讀、社會助讀為樣式的“三元聚合型”整本名著深度閱讀體系。
針對學生閱讀活動存在的“不愿意讀、讀不下去”的問題,楚云老師提出四個對策:一是團隊共進對抗閱讀惰性,以“學生、教師、家長”組成的閱讀共同體給學生提供持續(xù)的閱讀動力;二是保障投入發(fā)揮閱讀效益,以每日打卡、每周打卡、三年競讀的方式保證充足的閱讀時間;三是及時反饋提高閱讀興趣,在學生定時定量完成閱讀任務后及時舉行閱讀分享,延續(xù)學生的閱讀熱情;四是活動體驗挖掘讀寫資源,用多種多樣的讀寫活動交流展示學生的閱讀收獲,在關聯(lián)、遷移、運用中拓展名著閱讀的廣度與深度。
針對學生閱讀活動存在的“讀得膚淺”的問題,楚云老師提出了“三讀三階段”深度閱讀模式?!叭x三階段”是指情節(jié)泛讀、細節(jié)精讀、專題跳讀三個階段。該模式主要通過精細化的閱讀過程、生活化的閱讀體驗、綜合化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和多元化的閱讀評價來推動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并經由名著閱讀,發(fā)揮名著的育人價值,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我的成長。這樣的閱讀模式與傳統(tǒng)的相比,突破“課堂閱讀者”的被動閱讀誤區(qū),著眼于終身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致力于讓經典閱讀成為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
二、課例展示:由淺入深,關注成長
相較于單篇課文的教學,整本名著閱讀的教學一直是老師們的難點。對應著“三讀三階段”深度閱讀模式,廣東實驗中學三位老師分別展示了讀前導讀課例、專題探究課例以及交流分享課例。
李科良老師《簡·愛》讀前導讀課重在激發(fā)學生閱讀的好奇心,喚醒學生的閱讀期待。課堂設計了制作《簡·愛》名片、猜讀故事情節(jié)、規(guī)劃整本書閱讀任務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通過瀏覽目錄的方式,選取大家最感興趣的一章進行共讀。然后以“我的預測是……我的預測得到/未得到證實。我發(fā)現(xiàn)了……”的句式進行分享交流,引導學生于成功預測處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在未得證實處體會構思之巧妙。展示的片段教會了學生通過目錄快速了解整本書內容的閱讀方法,在“預測——驗證——再次猜想”中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有策略的讀者。
丁之境老師《西游記》專題探究課以閱讀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的問題作為起點,教學方式以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師生與文本對話為主,培養(yǎng)學生精讀細節(jié)和提問質疑的高階思維。課堂呈現(xiàn)出“邊讀書,邊思考,邊疑問”的研究性閱讀狀態(tài)。展示的片段圍繞著“回到小說99回,如果悟空可以在成佛和回花果山之間做選擇,悟空會做出怎樣的選擇”這個主問題,兩位學生代表分別聯(lián)系文本展示了個人的見解,其他同學進行補充及反駁。老師帶領學生細讀文本,梳理孫悟空從自然之子到叛逆少年,從天真爛漫到魯莽沖動,最終成為一個英雄的成長歷程。課堂聯(lián)結作品前后的細節(jié),引導學生關注人物成長的艱難與復雜,層層深入,逐步揭示出作品的主題。同時,立足學生的生命成長體驗,將閱讀與鮮活的生命意識緊密結合。
楚云老師《駱駝祥子》交流分享課是一個主題沙龍系列活動,邀請了家長、老師、學生共同參與,大家?guī)е髯缘拈喿x體驗聚在一起暢所欲言。課堂從學生的真實閱讀疑惑“拉車——祥子的唯一出路?”切入,首先結合文本分析“拉車是祥子 ?的選擇”,然后用情境表演的方式為祥子進行第二次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并集體研討其可行性。展示的片段呈現(xiàn)的是家長、老師、學生之間的多元對話。老師、家長聯(lián)系自身和社會背景分享了閱讀感悟,學生也從各自不同的角度,運用心理學、統(tǒng)計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知識和韋恩圖、柱狀圖、雷達圖等不同形式交流了自己的閱讀發(fā)現(xiàn),在平等、開放的氛圍中建立了名著閱讀與認識世界、發(fā)展自我的關聯(lián)。
雖然三個課例都只是節(jié)選了片段,但均體現(xiàn)了學生的閱讀由淺層走向深入,真正地與作品及作者進行深度對話的過程。它們完整展示了“三元聚合型”閱讀共同體以及“三讀三階段”深度閱讀模式的實施路徑,為一線教師的名著閱讀教學提供了借鑒的范例。
三、專家點評:尊重體驗,螺旋發(fā)展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吳欣歆教授對課例進行了細致點評。她指出,“三元聚合型”閱讀體系能夠為學生提供多元的認知角度。教師、家長以各自的經驗去詮釋書籍,幫助學生從語文學習中實現(xiàn)人生經驗的成長,實現(xiàn)了“空間、場域、合作伙伴”的擴展,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名著閱讀的效益。
三個課例對應展示了成果所構建的“三讀三階段”深度閱讀模式,依次體現(xiàn)了名著閱讀的“整、細、深”的特點,在每一階段都有非常清晰的目標指向。在情節(jié)泛讀階段,體現(xiàn)的是對整體內容的了解;在細節(jié)精讀階段,指向整本書閱讀局部的梳理和討論;在專題跳讀階段,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和思想發(fā)育?!叭x三階段”深度閱讀模式實踐了“整體——局部——整體”的名著閱讀策略,使學生對整本書的認識實現(xiàn)螺旋式的發(fā)展。
她還運用接受美學的文本召喚結構理論提出了教學建議。情節(jié)泛讀階段,要關注人物、情節(jié)結構、主題方向的互動關系?!逗啞邸纷x前導讀課在探討目錄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在探討整本書的主題走向。細節(jié)精讀階段,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方法的指導,注意文本的前后勾連。文本中孫悟空在取經路上曾兩次返回花果山,他是在何種情境和條件下回去的?引導學生基于這樣的分析思路,進一步圍繞主問題進行分類討論,孫悟空可能做出的選擇又是否符合相應的情境和條件。專題探究階段,要關注“時空背景下的形象還原”,進行“跨越時空的人性對話”,通過對人性的追問,探究經典作品的當代意義和價值。在討論祥子的形象時,必須回到祥子生活的時空背景下,有了充分的文學體驗后,再進行人性的追問,實現(xiàn)精神成長。
“三元聚合型”深度閱讀體系的重點是深度閱讀,深度閱讀是以整體閱讀和細節(jié)性的細致閱讀做基礎的。在整體框架下,還需進一步梳理、建構系統(tǒng)化的閱讀內容,建構起在情節(jié)泛讀階段基本的方向和工具,在細節(jié)精讀階段基本的思想方法和策略路徑,以及在專題探究階段探究經典的時代意義的策略。
四、教研沙龍:凝心聚力,深度思考
廣東省教研院馮善亮老師主持教研沙龍環(huán)節(jié)。沙龍主要圍繞三個問題展開:名著閱讀對人的成長有什么意義和作用?名著閱讀活動開展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和障礙?教師和家長可以為學生的名著閱讀做些什么?嘉賓們分別從語文教師、心理教師、校長、學生、家長的角度出發(fā),交流了自己的看法。
學生代表成孟隆同學結合自己的初中名著閱讀經驗來分享。他認為相較于單篇文章的閱讀,名著閱讀更能鍛煉注意力,提高閱讀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夠去體會生活的意義。楚云老師認為,名著閱讀應當是一種生活方式。書籍的思想是深刻的,但閱讀的方式可以是快樂的,要尊重讀者的個人體驗。丁之境老師認為,名著閱讀不僅可讓人享受樂趣,更可以生長智慧。閱讀名著是開啟智慧的一種重要方式,是各個學科的學習基礎。真正熱愛閱讀的孩子,智力狀態(tài)及學習成績都會表現(xiàn)得出色。心理教師蘇嵐穎老師從心理學角度指出,閱讀會帶來“心流”體會。初中生正處于探索自我的過程,名著閱讀可以幫助他們體驗不同的人生,產生對人生的思考,更是搭建起和諧親子關系的重要橋梁。
針對當前名著閱讀活動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楚云老師指出,教師要以跟學生共同閱讀的書籍為原點進行專題探究式閱讀,將閱讀引向深處。丁之境老師認為,從家校層面,要營造書香氛圍,組成“學生、教師、家長”的閱讀共同體。在指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時,教師不僅僅是閱讀者,更應該是研究者和領讀者。家長代表馮永海認為,家長在與孩子共同閱讀過程中要善于設置“里程碑”,不斷調動學生的閱讀期待。
馮善亮老師表示,雖然整本書閱讀教學對教師的備課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教師也在閱讀過程中豐盈了人生,與學生共享成長。他還對大家非常關注的中考名著閱讀評價方式進行了回應。他指出,中考名著閱讀試題的命題方式在不斷地完善,發(fā)展的趨勢是注重考查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文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應該用長遠的眼光對待名著閱讀,不能單單局限于考試和分數(shù),而應關注其對學生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ǎng),關注其對學生人生與成長的影響。
五、活動總結:分享提升,閱讀育人
在活動總結中,馮善亮老師指出,名著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要扎扎實實地開展讀書活動,落實好讀書活動教學,要重視名著閱讀對人思維發(fā)展及個人成長的積極作用,要關注其當下意義,充分發(fā)揮名著閱讀的育人價值。他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對于名著閱讀教學的兩點基本認識:一是想要讓孩子們愛上讀書,語文老師首先要愛讀書,做一名優(yōu)秀的領讀者。二是讀書活動教學應該抓住三個關鍵點——體驗、分享、提升。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驗人類智慧的豐富深邃,在讀書活動中開展交流分享活動。讀書活動的評價標準應當是看學生的閱讀質量是否有所提升,體驗是否更加豐富,情感是否得到升華,思想是否變得深刻,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否有所提升。
馮善亮老師充分肯定了廣東語文教育工作者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育人路徑上的探索與實踐,指出“三元聚合型”深度閱讀體系既富有個性特點又具有推廣借鑒價值,并期望老師們用自己的思考與行動來回答如何進一步提升初中語文名著閱讀育人效果這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