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艷,苗文帆
(黃山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安徽 黃山,245041)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射頻識別技術(RFID)在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射頻識別的電子標簽相比于條形碼、二維碼等具有識別速度快、信息容量大、適用環(huán)境廣等優(yōu)點,電子標簽的信息需要利用RFID閱讀器獲取,閱讀器的天線設計直接決定了閱讀器的性能、成本。不同國家RFID頻帶劃分各不相同,比如,最常用的超高頻UHF和微波2.45 GHz波段。中國的RFID頻帶范圍為0.840~0.845 GHz,0.920~0.925 GHz、922~928 MHz和2.400~2.483 GHz;韓國的RFID頻帶范圍為0.917~0.923 GHz和2.400~2.483 GHz等。傳統(tǒng)的閱讀器天線工作在單頻段,這限制了閱讀器的使用范圍。為了使閱讀器能夠適用于不同波段,天線的寬帶多頻覆蓋問題成為近年的研究熱點問題。另一方面,UHF波段的波長很長,使得天線的尺寸也變得非常大,從而限制了手持式RFID閱讀器的發(fā)展。因此,RFID閱讀器天線的小型化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天線的多頻化主要有多層貼片技術[1-2]、添加枝節(jié)[3-5]、采用雙饋網絡[2]、表面開槽加載縫隙技術[6-11]、分形技術[11]等,其中,開槽加載縫隙不但可以實現天線多頻化,而且可以實現寬帶化和小型化。具體RFID閱讀器天線的雙頻化,也有一些學者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如杜挺等[7]設計的縫隙加載雙頻天線,工作在 UHF 和 2.45 GHz 兩個頻段,帶寬較大,但是加載了兩層介質層和一層空氣層,這種多層技術使天線剖面過大。南敬昌等[8]通過在輻射貼片中間、四角和邊緣開槽開縫延長電流路徑從而達到小型化和雙頻化的目的,但帶寬偏窄。王明啟[9]在貼片中加載兩個對稱C型縫隙實現了雙頻化,并通過進一步設計實現了三頻化。NIOTAKI等[6]利用半波偶極子在60 mm×60 mm×60 mm的立體空間實現了0.915和2.45 GHz的兩個頻段的覆蓋。
本文將針對傳統(tǒng)RFID閱讀器天線的問題,通過設計在天線的UHF和微波ISM波段雙頻的基礎上實現了尺寸更小,帶寬更大的目標,使得應用范圍更廣泛。
天線的結構見圖1,介質基板采用廉價的玻璃纖維環(huán)氧樹脂FR4材料,其介電常數為4.4,損耗正切角為0.02,介質基板的厚度為H=1.6 mm,利用50 Ω同軸進行饋電。在正方形貼片上通過刻蝕四角星來改變電流路徑,從而達到縮小尺寸、實現雙頻的目的,通過改變同軸饋電點的位置實現阻抗的匹配。正方形地板的邊長為G,正方形輻射貼片的邊長為L。在正方形輻射貼片中間挖去一個四角星,同時,在4個邊長分別刻蝕半個四角星,四角星由4個等腰三角形圍成,三角形的底邊長為Sa,高為Sb。此外,在輻射貼片的一組對角上刻蝕一對等腰直角三角形,便于高頻段的調節(jié)控制,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長為Tr。饋電點距離天線中心的距離分別為Fx和Fy。
圖1 天線的幾何結構Fig.1 Geometry of the proposed antenna
根據微帶天線的原理,貼片的初始尺寸可由公式(1)初步確定。
(1)
其中,f為諧振頻率;c為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εe為修正后的介質介電常數;根據公式初步取L=70 mm。
為了具體說明天線的原理,仿真分析了幾個關鍵參數與回波損耗S11的關系。圖2(a)所示為拼成四角星的三角形邊長Sa越大,高頻和低頻諧振點均越來越低。這是因為刻蝕四角星越大,電流路徑越彎曲,有效路徑越長,從而降低諧振頻率。通過粗調Sa的大小使天線工作在指定頻段,當Sa取6 mm時,低頻諧振點接近 920 MHz,高頻諧振點在 2.45 GHz 左右。圖2(b)表明拼成四角星的三角形高Sb越大,低頻諧振點越來越低,但高頻諧振點變化不大。因此,在滿足高頻諧振點的情況下,可通過調節(jié)Sb使低頻諧振點滿足要求。圖2(c)中對角上切角三角形的邊長Tr越大,高頻諧振點越高,對低頻諧振點影響較小。圖2(d)所示為饋電點位置Fy的變化對諧振頻率點幾乎沒有影響,但是隨著Fy的減小低頻諧振點的回波損耗|S11|越大,高頻諧振點回波損耗變化不大??紤]到輻射貼片中間刻蝕了四角星,Fy取3 mm左右。
(a)Sa;(b)Sb;(c)Tr;(d)Fy圖2 天線參數對S11的影響Fig.2 Simulated S11 plot for different antenna lengths
圖3所示為該天線在0.92和2.45 GHz 2個中心頻點的電流分布圖。在低頻諧振點為0.92 GHz時,電流主要集中于四角星的頂點處,所以,改變參數Sa和Sb都會對諧振頻率點產生很大的影響。高頻諧振點2.45 GHz的電流在貼片面上分布相對較均勻,因此,改變貼片的面積會對諧振頻點產生影響,四角星的參數Sa和Sb以及對角上刻蝕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邊長Tr,都對諧振點有較大的影響。
圖3 天線的電流分布Fig.3 Surface current distributions of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通過進一步優(yōu)化與仿真調試,最終確定天線的幾何尺寸見表1。該天線在68 mm×68 mm×1.6 mm的 FR4介質基板上實現了RFID閱讀器UHF和微波2.45 GHz兩個頻段的覆蓋。對天線進行了加工測試,天線的實物圖見圖4,左邊為天線的正面,右邊為天線的背面。設計的天線利用矢量網絡分析儀和微波暗室進行了實測,實測的結果與仿真結果基本吻合,誤差產生的原因主要由于加工精度與測量誤差。
圖4 天線實物圖Fig.4 Prototype of the proposed antenna, top view and bottom view
表1 天線的幾何尺寸Table 1 Dimensions for the proposed antenna mm
天線S11參數的實測與仿真結果見圖5。從圖5中可以看出:低頻段的中心頻率為0.925 GHz,-10 dB阻抗帶寬為0.920~0.935 GHz,共15 MHz,相對阻抗帶寬為1.73%。高頻段的中心頻率為2.450 GHz,-10 dB阻抗帶寬為2.400~2.510 GHz,共110 MHz,相對阻抗帶寬為4.49%。能夠滿足不同國家RFID閱讀器天線對UHF頻段和微波2.450 GHz兩個頻段的要求。
圖5 天線的S11曲線Fig.5 Simulated and measured S11
圖6所示為該天線的史密斯圓圖。從圖6中可以看出:在0.925和2.450 GHz的歸一化阻抗分別為1.046 7+0.614 7i和0.929 3+0.410 0i,與Smith圓圖中心距離比較近,說明在該兩個頻點處阻抗匹配良好。
圖6 史密斯圓圖Fig.6 Smith chart of the proposed antenna
圖7(a)是該天線在925 MHz時的XY和XZ面的二維增益方向圖,該圖近似圓形,最大增益大約為-4.6 dBi。在高頻段2.450 GHz的二維增益方向圖見圖7(b),最大增益可達0.74 dB。該天線在兩個頻段都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可以在較大范圍內進行檢測。
圖7 天線的輻射方向圖Fig.7 Measured and simulated radiation patterns
仿真表明:天線在有效帶寬范圍內,天線增益的最大值為1.1 dBi,最小值為-6.4 dBi,在手持式的RFID閱讀器中,由于閱讀距離較短,該增益對閱讀效果影響不大,可以滿足使用需求。
設計的天線主要性能指標與相關參考文獻的對比見表2。相較于文獻[2]和[7],本文設計的天線尺寸和剖面都更小,但帶寬相對較窄。相較于文獻[8]和[9],本文設計的天線剖面更小,尺寸更小,覆蓋范圍更寬。
表2 幾種RFID閱讀器天線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proposed antenna with existed literature
在矩形貼片的中心和四邊刻蝕四角星,在矩形貼片的對角上刻蝕三角形,改變電流的路徑,實現了920~935 MHz和2.40~2.51 GHz兩個頻段的覆蓋。天線的尺寸為68 mm×68 mm×1.6 mm,相對面積較小,采用FR4介質基板,價格低廉。此外該天線采用單層結構,沒有引入空氣層,剖面低,輻射貼片結構簡單,在實際中加工方便。該天線能夠滿足UHF與微波2.45 GHz雙頻段的手持式RFID閱讀器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