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高中教師應當對課程設計、教學目標、教學理念、課程性質等進行重新審視與組織體育教學不是學生的休閑課堂,而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體育技能增長、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養(yǎng)成的搖籃,在此背景下,教師需要通過改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致力于提升體育教學有效性。
新課標對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之下,教師需要對體育教學目標、教學價值、教學內容與教學體系進行優(yōu)化與改進,以此提升體育教學有效性。教師在進行這項工作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并鼓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提升其對體育的正確認識,提升他們對體育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學生的態(tài)度是決定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是否能夠有效獲得提升的關鍵因素。本文將對影響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因素進行闡述與分析,并提出提升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
1 影響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各項因素
作為高中體育教師,我們要想有效提升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首先就要觀察和了解哪些因素能夠對教學有效性產生影響,只有對這些因素有足夠得了解,我們才能實現(xiàn)提升體育教學有效性的目標。就高中體育教學來講,影響其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包括:教師、學生、體育器械、教學環(huán)境、教學模式、體育教材等因素。
1.1 教師對教學有效性的影響
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人物,沒有教師體育教學就無法開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與選擇,會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涉和影響學生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從而對體育教學有效性產生直接的影響。如有的教師教學缺乏計劃性、教訓內容選擇存在隨意性、態(tài)度較為散漫、不愿意與學生近距離接觸、不愿意鉆研提升本專業(yè)知識與教學素養(yǎng),必然會導致教學有效性降低;有的教師喜歡創(chuàng)新,因此能夠不斷的提升自身專業(yè)知識與教學素養(yǎng),切能夠遵循新課標的標準要求制定與學生契合度更高的教學內容及方法,其教學態(tài)度比較熱情,愿意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互動,主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能夠親其師信其道,從而有效促進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1.2 學生對教學有效性的影響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是受教育的一方,教育是否成功以學生是否被培養(yǎng)成才為核心標準。同時,學生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他們在教學活動中表現(xiàn)如何,直接決定了教學效率能否獲得有效提升。學生是否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性因素,如果學生課堂學習態(tài)度不積極,不愿意參與到教師或同學之間的互動,那么其就無法接觸和深入學習到教師規(guī)劃內的知識與技巧,導致其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學生一節(jié)課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就會對其日后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產生較大影響,如果學生長期存在學習態(tài)度不積極、參與態(tài)度不主動的情況,就會與其他學生拉開較大差距,同一班級中的學生如果體育水平差異過于明顯,就會給教師教學帶來新的教學難度,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無法被滿足,從而導致教學效率進一步下降。
其次,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會對體育教學有效性產生直接的影響。有的學生學習態(tài)度積極,愿意主動與教師、同學進行互動與合作,但是他們的學習方法存在不合理性,導致學習效率并不高。體育是一門實用性學科,學生學會了某項體育技巧之后,應當將其應用到實際體育活動之中,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方法和學習思路不正確,將體育學習定義為簡單的動作模仿和重復練習,這導致學生參加某項體育活動或比賽時,不能對所學所練的體育技巧進行靈活運用,從而競技成績不佳,這也是導致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不強的原因之一。
1.3 教學內容對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影響
教學內容會對體育教育教學有效性起到重要影響,教學內容指的是體育教師和學生作用的客體或對象,是經過教師編制和設計的行為習慣、思想觀念、技能、知識體系。學生在體育課堂學習中需要對教師提供的這些內容進行觀察、分析、研究、模仿、練習、應用,如果教師研制的教學內容符合學生身心成長特點、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滿足學生學習需求,那么學生就能夠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學習、加強鍛煉,并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形成正確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有效促進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如果教師所選擇的教學內容不豐富、不精彩、不靈活,不符合學生興趣和需求,那就會導致學生不感興趣、學習態(tài)度不積極、學習方法不正確,從而對體育教學有效性產生不良影響。新課標下,教師需要從“教什么”的思想誤區(qū)中走出來,秉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考慮和解決學生“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學生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思路、學習需求、身體素質都存在很明顯的區(qū)別,教師能否通過教學內容的階梯化和層次化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直接決定了學生能否獲得快速進步,決定了全體學生是否都能達到新課標的需求,這些都是影響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
新課標下,體育教師不但要滿足學生的體育技能提升與身體素質提升需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與綜合素養(yǎng),要想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就要對體育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唯有制定了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內容,學生才能通過體育學習,提升自身創(chuàng)新性、創(chuàng)造營素養(yǎng)。
1.4 教學環(huán)境對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影響
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有著較大的區(qū)別,其他文化類課程大多都在教室范圍內進行教學,體育學科對教學環(huán)境有著特殊的需求,體育教學環(huán)境與體育教學有效性之間相互制約、聯(lián)系緊密。高中體育教學環(huán)境分為自然教學環(huán)境與物質教學環(huán)境。自然教學環(huán)境指的是,校園操場周圍的花草樹木、藝術雕塑及建筑物風格等,指的是與教學場所有關的自然環(huán)境,自然教學環(huán)境主要對學生的情緒、心情產生重要的影響。好的自然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愉悅學生心情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學習積極度,有利于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反之,則會對教學有效性產生不利的影響;物質環(huán)境指的是學校為了提升體育教學有效性而建設的體育教學場所,包括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械等專業(yè)硬件設施,良好的物質教學環(huán)境能夠滿足教師教學需求,有利于教師充分發(fā)揮自身教學能力。 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按照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體育項目,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特長,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有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如果教學物質環(huán)境建設不足,無法供教師與學生盡情開展教學活動,就會影響教學效率的提升。此外體育教學人際環(huán)境也會對教學有效性產生明顯影響,如果師生關系融洽、生生關系和諧,教學效率就能得到有效提升,反之亦然。
2 提升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
高中體育教學活動指的是體育教師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將體育知識、體育技巧傳授給學生,并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掌握正確體育學習方法的過程。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指的是學生通過體育學習之后,是否在運動參與、運動技能、社會適應能力、價值觀、態(tài)度和情感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提升,是否達到了新課標的標準。要想有效提升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教師就要樹立起正確的教學理念、研制科學的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策略、完善教學評價。
2.1 教師要樹立起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
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與教師的教學觀念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的教學觀念指的是教師對最新教學政策的了解、對新課標下教學目標的了解等,可以說教師的教學觀念是指引其教學行動的指導意見。教師唯有樹立起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才能在此基礎上,確認正確的教學目標,設計正確的教學內容,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才能促進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傳統(tǒng)教學觀念下,體育教師本身對體育教學沒有清晰、正確而全面的認識,認為體育課可上可不上,甚至部分文化課教師利用體育課時間進行其他學科教學,嚴重阻礙了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在這種教學理念下,教師認為體育課就是將體育教材中包含的知識與自身過去所積累的體育知識與技巧傳授給學生,如此就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新課標下,這一理念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教學大綱目標需求以及人才培養(yǎng)需求,所以,教師需要及時更新自身教學觀念,以學生的成長為出發(fā)點開展體育教學。首先,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明白體育教學并非是簡單的將教材中的體育知識教給學生,而是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體育學習、探究、體驗空間,令學生研究明白體育學科中蘊含著的原理、規(guī)律與邏輯,并據(jù)此構建自身體育知識與技能體系,如此,學生才能在體育學習中形成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的良好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新課標下,體育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應對學生的思想一刀切,而是要允許、支持學生有自己的觀念和想法,并引導學生利用實踐活動檢驗自身觀點、意見是否正確,從而通過體育教學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體育思辨能力,這對于學生終身體育學習具有正向的影響。
新課標下教師應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有正確的理解,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使師生之間呈現(xiàn)友好合作、民主平等、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狀態(tài)。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主動邀請學生參與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加強學生學習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意識、主動探索意識,如此才有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要客觀的看待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新教學觀念和知識觀念的指引下,不斷進行自我學習和自我提升,持續(xù)優(yōu)化自身專業(yè)教學素養(yǎng),為學生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提升教學有效性。
2.2 研制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案
新課標對體育教師和體育教學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想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就要審慎研制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教師要想提升體育教學有效性,就要機遇體育教學目標,有計劃、有邏輯、有目的的進行教學準備,準備內容包括與學生需求契合度更高的教學內容,有利于提升學生體育綜合水平、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習慣的教學方法。教學設計工作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教師要想做好這部分工作,就要具備深厚的體育素養(yǎng)與專業(yè)教學素養(yǎng),還需要教師對學生有足夠得了解,對新課標標準有透徹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設計更精準的教學內容,促進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教師制定完教學內容與方案之后,還需對此進行仔細的研究和記憶,并在教學開始之前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情緒狀態(tài)和教學狀態(tài),為學生提供更具活力的體育課堂教學,促進教學有效性提升。
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設計時需要遵循新課標的要求與理念,使用科學的方法和觀點,明確教學目標,并基于目標按照一定的邏輯與順序,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調動周邊教學資源,制定教學內容、流程和形式,提前做好教學規(guī)劃和教學安排。以“籃球體前變換手”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應當充分考慮到新課標對培養(yǎng)學生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的要求,并將其納入教學目標,將目標確認為提升學生變換手籃球技能應用能力,提升起團隊合作與競爭意識。確定好目標之后,教師就可以基于目標設計技能教學內容、應用教學內容、小型比賽教學內容等,在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深度結合的情況下,有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2.3 在實際教學中使用實用性教學方式
實用性教學方式指的是教師為有效達到教學意圖與教學目標而采取的各種能夠高效解決體育教學問題的方式與方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實用性較高的教學方式包括趣味性教學、示范式教學和探究式教學。
傳統(tǒng)模式下很多教師對教學趣味性嗤之以鼻,認為教學內容才是教學根本,此教學觀念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提升教學有效性的首要策略就是要提升教學趣味性,趣味十足的高中體育教學才能有效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之后才會關注教學內容,方能有效提升教學有效性。新課標下,教師要致力于提升體育教學趣味性,促進教學有效性提升。
示范性教學是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只有通過觀察和模仿教師的體育動作與技能,才能通過持續(xù)的鍛煉和應用將其內化為自身體育技能。新課標下,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時需要保留體育示范教學環(huán)節(jié),并改進體育示范教學方式。以“足球腳內側傳球接球”教學為例,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采取親自示范教學的方式展開教學,在這種模式下,教師要想讓學生全面清晰的觀看到傳球、接球細節(jié),就需要進行多次不同角度的展示,這會占用較多的課堂教學時間,不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新課標下,教師可轉變教學觀念,利用多媒體設備同時從多個角度展示接球、傳球細節(jié),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探究性教學指的是教師要豐富教學空間,在體育教學中,拋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從而提升學生探索能力、交流能力和總結能力等,這對于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有著積極的運用。
2.4 完善體育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
體育評價環(huán)節(jié)對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新課標下,教師需要打破傳統(tǒng)評價模式,在結果性評價的基礎上融入過程性評價,將學生學習態(tài)度、體育學習參與積極度、日常體育任務完成情況納入評價內容。教學評價能夠激起學生好勝心,豐富評價內容,有助于學生在評價內容得指引下找準努力方向,逐漸提升體育成績及體育綜合水平。同時,完善評價環(huán)節(jié),有利于教師根據(jù)評價結果調整教學方式,對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 結語
新課標下,高中體育教師應當重新審視體育教學目標,重新制定教學內容與形式,注重吸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思路與學習方法,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