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坐落在南方一個邊陲小鎮(zhèn)的小山村,那里從來沒有我筆下的多姿多彩。我家的房子建造在半山腰上,房子是低矮的平房,從山腳至我家有一道極為蜿蜒陡峭的坡道,坡道邊雜草叢生,常常有許多的雞在雜草間穿梭覓食,雞長得肥肥壯壯的,卻不認生,見著人也只是把翅膀有氣無力地拍打幾下。
我家門前的空地,沒有鄰居家門前的大院那么氣派,姑且稱為“小院”,小院沒有鋪水泥,裸露出一塊塊貧瘠的黃土,小院的西南角還有一口井。
記憶中的家,永遠彌漫著一股潮味,白天極少開燈,卻因厚重的朱漆大門永遠敞開的緣故,光線倒不顯得昏暗。
大門的左邊,儲藏室與廚房一字排開,儲藏室與廚房沒有像樣的燈,只有兩個搖搖欲墜的玻璃燈泡,發(fā)著暗淡昏黃的光。廚房的灶臺邊有一個煙囪伸向窗外,每當傍晚來臨,淡青色的炊煙徐徐融入暮色的天空,消彌于無形。
廚房的前面,還堆放著一些石板,石板下常常棲息著蜈蚣蟑螂螞蟻蚯蚓毛毛蟲,那些動物是我童年不可磨滅、揮之不去的恐懼。記得一日,好奇的我掀開了其中一塊石板,一團團漆黑暴露在我的眼皮底下,我被嚇得魂魄俱散,暗暗咂嘴再給我9個膽也不敢輕舉妄動去掀那些石板了。
我的家背倚著青山,面向著青山。清晨的景致,倒是很美,像北宋名臣王安石詩下“兩山排闥送青來”的樣子。傍晚的夕陽溫和明麗,這時鄉(xiāng)野的樸實無華與夕陽綣繾交織,襯得小屋如一位風韻猶存的婦人。
院子西南角的那口井的旁邊生長著茂密的竹子,青翠欲滴,西去的道路被隱匿了,小時還能伶俐地鉆過去,現(xiàn)在卻是不行了。
西邊的另一端佇立著一座似寺廟的建筑,恢弘而肅穆,現(xiàn)在想去看看也不能了,已經(jīng)沒有路了。
我那充滿潮味與濕氣的老屋,有著太多有開端卻可能無法預料的結局,3年前,險被一個天降的大災給毀滅。因為連續(xù)幾天的特大暴雨,導致后山大面積山體滑坡,泥流排山倒海地泄了下來。我們在外聽到這個消息,心急如焚,父親連夜趕了回去。所幸,除了廚房外,老屋安然無恙。不久,父親請人把廚房好好地修繕了一番。
2020年初,元宵節(jié)的那個晚上,在暮色與夜色逐漸融合交匯的天際下,我提著一張小杌凳,坐在水井旁,呆呆地望著對面的青山。只見山的半邊逆著光,耳畔鳥鳴起伏,山上的樹葉被風吹得輕晃,山頂?shù)脑鹿傲顺鰜?,我的思緒也跟著漲了起來:當我們拖著光怪陸離的城市生活衍生出來的疲倦,踏著越來越絢麗的身影歸家時,卻找不著來時的路,也許只有在這返璞歸真處,才能覓見那種想要的歸宿。
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愛我身后的家身后的老屋,愛它的愚鈍簡樸和那滿是歲月的塵垢。
編輯 王語嫣
一點就通:巧用環(huán)境描寫,奠定全文基調(diào)
小作者構思巧妙,巧用引用修辭手法,在文章開頭引用他人話語調(diào)動讀者對下文的聯(lián)想,增強文章可讀性。文章內(nèi)容也頗具匠心,其中環(huán)境描寫十分出彩,小作者對故鄉(xiāng)家的景象描寫,渲染了一種寂寥哀愁的氣氛,可以說作者的愁包含在敘述之中,能讓讀者去體會,去深思??赐晷∽髡叩奈恼?,想到蘇軾的一句詩:“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只有內(nèi)心真正的安靜下來,感受到來自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xiāng)般的天真淳樸,才能讓自己處于超脫的狀態(tài),才能在返璞歸真處尋覓到想要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