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烈陽,熱風,蟬鳴,少年。
我至今仍記得那段迎風而立,迎風而行的時光。
我被選入了長跑隊。從11月開始,早晨我們便需要比其他同學早半個小時到校,迎著颯颯秋風,身上的長袖T恤顯得單薄,跑起來時風吹拂起衣袖,緩解運動的熱。跑到終點后,比起其他人慢跑放松,我更喜歡迎風而立,感受風吹過臉頰,吹下汗珠,吹動衣裳,少年意氣風發(fā)。
迎著風挺立,迎著風奔跑,一日又一日。
但在3月的選拔中,我以4秒之差落敗,成為了替補隊員。
那時,我一個人立在跑道上。
3月的春風并沒有溫柔地拂過我的臉,我迎風而立,卻有些站不穩(wěn),那柔和的春風變成了凜冽的風,刮在我的心上,激起一道道痕。我是訓練時間最久的人,我是每一次都拼盡全力的人,我也是那個最后落敗的人。是因為什么呢?可能是天生吧,矮個子跟高個子比賽跑步本就有劣勢。這些訓練,這些努力,還有意義嗎?
但老師不讓替補隊員離隊,依然每日堅持與正式隊員一同訓練。我消極應對。每次都控制著速度落在隊伍倒數(shù)第二的位置,不費力,也不被老師點名,跑得慢了,風也不怎么吹我,迎風奔跑的那種肆意灑脫少了。
幾天后,在跑完第八圈時老師叫住了我。
“顧南潯,去旁邊站著,看他們怎么跑的。”
我拖著腳步,站在建筑物的陰影下,少年們跑過時帶起的風掠我而過。我迎風而立,緊握雙拳,倔強地盯著每一個人。
隊長一直是訓練中跑在最前面的人,其實跑步時第一個人是最累的,他要抵抗所有的風的阻力,破開一條道路;那個比我快了4秒的人在第九圈時已經(jīng)有些吃力,他不再是三步一呼三步一吸,但仍邁動雙腿,拼命跨出每一步……
沒有人消極應對,哪怕是和我一樣的替補隊員也都在拼盡全力,風呼嘯地吹過他們的臉龐,吹動少年意氣,青春拼搏。
我迎風而立,他們卻迎風奔跑。
我奔回了隊伍中,此后的訓練,一圈又一圈,不留余力。
比賽那日,他們整裝待發(fā),站在跑道上。我作為同伴,站在跑道外,迎風而立,注視著他們。
6月的風裹挾著燥熱氣流,沉悶、炎熱。但當少年們開始奔跑的時候,他們亦帶有風,那風是清冽的風。
我迎風而立,不像老師一樣來回加油,只是注視著他們,體驗著他們奔跑帶來的風。他們?nèi)〉昧说谝幻?/p>
我與有榮焉。
迎風而立,是感受風的力量,亦是讓我感受少年青春肆意拼搏的力量。受此感染,我不再僅是迎風而立,而是跟隨著他們的腳步,迎風奔跑。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一學就會:事意相符方能入情
本文從選拔失敗,到擺爛再到重新開始奔跑,風在其中串聯(lián)起了整個故事。作者通過風來講述青春,講述少年的意氣。作者并沒有設(shè)立很高的格局,而是通過跑步這件事來突出青春肆意拼搏的力量,讓作為讀者的中學生感同身受。
編輯 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