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格珍,楊智
位于湖南省寧遠縣的瑤族屬于盤瑤,按居住地域劃分屬于“過山瑤”,通稱“盤瑤”。在現代經濟發(fā)展的影響下,新一代寧遠瑤族服飾漸漸不受當地年輕人重視,大多數八零九零后寧遠瑤族在生活和穿著習慣上逐漸漢化。寧遠瑤族服飾文化的傳承面臨極大的危機。為此,我拍攝了寧遠瑤族壽辰和瑤族服飾的制作過程,將瑤族壽辰與瑤族服飾相結合,介紹寧遠瑤族在祝壽時的一些傳統(tǒng)習俗及其與瑤族服飾之間的關聯(lián)。通過寧遠瑤族壽辰來展現瑤族服飾的獨特性,這對瑤族服飾文化的宣傳與傳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拍攝該紀錄片,帶領大家走近寧遠瑤族,了解瑤族壽辰中瑤族的風俗習慣以及瑤族服飾的樣式與造型特點,引起人們的注意,傳播與保護瑤族服飾非遺文化。
選題的來源及背景
紀錄片主要是根據真實的生活和真人真事來進行創(chuàng)作,并以展現真實為基礎,用真實來引發(fā)人們思考的影視作品。使用紀錄片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還原當下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還可以讓大家了解不同的民風民俗。因此,我選用拍攝紀錄片的形式記錄我的家鄉(xiāng)—一個有關寧遠瑤族服飾的選題。
湖南省寧遠縣是眾多瑤族聚集地之一。寧遠本應是充滿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地方,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經濟迅速發(fā)展,人口流動頻繁,寧遠瑤族逐漸與當地漢族相融合。寧遠瑤族人民從生活方式到生產方式再到服飾著裝,漸漸呈現出現代化和漢化的特征。日常只有老一輩依然穿著本民族服飾,而大多數八零九零后寧遠瑤族青年受到現代文化教育的影響,已經忘記本民族服飾對他們的重要性。寧遠瑤族服飾上主要的花紋刺繡一般是母傳子承,口口相傳。也由于這一特性,目前,寧遠瑤族很少有人會刺繡且擁有一套自己的民族服飾。這說明寧遠瑤族傳統(tǒng)服飾的繼承與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關注。2006年,瑤族服飾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充分體現了國家和社會對瑤族服飾的保護以及重視。
少數民族服飾是一個民族的特征之一。寧遠瑤族服飾只有在瑤族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動盤王節(jié)、婚禮以及壽辰等重大節(jié)日中才會穿著。我們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看到瑤族服飾的盛況,體會到少數民族服飾之美。寧遠瑤族服飾最值得人注意的是衣身上的刺繡部分,這也是瑤族人最值得夸贊的地方。母親為子女一針一線繡下精美的服飾圖案,并在子女婚禮時為他們穿上,是上一代對下一代的寄托,包含著濃郁的民族色彩。這種情感值得我們記錄、傳承。紀錄片則是最好的詮釋方法。
目的及意義
希望通過《寧遠瑤族服飾》紀錄片,讓人們了解到
寧遠瑤族服飾之美、了解到服飾對一個少數民族的重要性,讓寧遠瑤族后裔在學習漢文化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了自己身為瑤族人該承擔的歷史使命,為宣揚與傳承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盡一份綿薄之力。
寧遠瑤族服飾是對眾多不同瑤族支系的一種服飾補充,具有展現瑤族服飾多樣性的積極意義。其刺繡圖案、穿著用途可為不同瑤族服飾文化的研究提供參考,有利于宣揚和傳承寧遠瑤族服飾,也為想要了解這方面的社會學者提供素材。
選題設計構思
拍攝從“我”的視角出發(fā),通過“我”去大外婆家慶祝壽辰,觀察瑤族服飾在祝壽時起到的作用。從瑤族人的壽辰開始到結束,“我”了解了瑤族獨特的迎客方式、長桌文化、祝壽的十二拜儀式以及被稱為“坐歌堂”的娛樂方式。全方位跟拍瑤族在祝壽時的民風民俗,在中間穿插瑤族服飾的制作過程,并制作成紀錄短片,這樣既能讓人了解瑤族服飾的制作方式,也能讓人更直觀地領會瑤族服飾在瑤族中的應用與意義。
使用的相關軟件及設備
使用的相關軟件及設備
紀錄片制作軟件:全程由Pr剪輯。
拍攝設備:佳能6D,50mm鏡頭,手機,一個三腳架。
前期實地走訪調查
1.瑤族個體刺繡方式
瑤族婦女在空閑時會搬個小凳子坐在自家門口,為丈夫、子女繡衣服上的圖案。為了不弄臟已繡好的部分,還會用一塊布包裹。
2.瑤族男裝
瑤族男性頭戴類似圓柱形的帽子,帽子外圍繡有太陽花圖案。衣服下擺相比于女裝更長一點,圍裙系法與女裝一致。圍裙上會以類似“樹”的圖案作為男女圍裙的分辨點,男裝帶有閉合的“樹”,女裝則是開放的“樹”。
3.瑤族女裝
瑤族女性頭飾類似于古代房檐,是用藏青色棉布層層包裹而成,包裹層數為四層,最外層還會圍一張精美的花帕。
瑤族祝壽風俗展示
1.迎客儀式
客人從遠方排成長隊、挑著壽禮到主人家門口,進門前也會有迎客歌歡迎客人的到來。
2.拜壽儀式
一拜祖宗香火,二拜上堂父母,三拜上堂伯父,四拜四季平安,五拜五子登科,六拜季花寶貴,七拜七子團圓,八拜八路齊傳,九拜五谷豐登,十拜風調雨順,十一拜富貴雙全,十二拜拜興又拜旺、拜吉又拜利。
3.坐歌堂
晚間會舉行坐歌堂活動,客人們圍長桌而坐,通宵達旦,唱一整晚。
視頻文案
1.文案
許久未見的親朋好友從遠方排成長隊,伴隨著敲鑼打鼓的聲音,依次有序地向著大外婆家走來。最前方舉著的是親友們?yōu)榇笸馄帕可矶ㄗ龅膲鄢脚曝?,其后是親友們用扁擔挑著的雞鴨肉、被子等禮品,最后跟隨著的是這場壽宴最重要的客人。
進門前,主客雙方會以對唱瑤歌的方式表達你來我往的尊敬與謝意,這種方式叫作迎客歌,是瑤族接待客人時必須舉行的一項儀式。雙方經過一番交流后,客人們有序地進入廳堂。身為壽星的大外婆則站在門外,繼續(xù)迎接前來的客人。
客人就座后,鼓手們敲鑼打鼓,營造一片喜慶的氛圍,主人家端遞煙茶以表東家的周到。
熱鬧的迎客儀式結束后,接下來是等待午宴的時間,難得相聚的朋友此時會聚坐一團,唱一唱瑤歌以消磨這段等待的時光,抑或互相討論、欣賞各自的服飾。
瑤族人只有在重大活動中才會盛裝出席,他們能穿上本民族服飾的機會并不多。日常中,老一輩瑤族人只會搭一件普通的外套與帽子?,幾宸椛系木缊D案都是瑤族人親手繡制,紋理樣式不統(tǒng)一,所以老一輩都會根據自己的喜好繡制不同的圖案?,幾甯改敢矔樽优C制專屬的服飾,而這套服飾將伴隨她們一生。
午宴上,鼓聲響起。親友們圍聚一團吃飯喝酒,大外婆則坐于長桌的上位,大家相互敬酒、祝賀壽辰。
午宴過后,大外婆的子女們會舉行一項拜壽儀式。一共十二拜,拜壽人手托拜壽禮,一拜一祝福,直至十二拜。祝賀完成后,親人接過拜壽禮,唱瑤歌表示謝意。隨后,親友們挨個上前送紅包,祝福大外婆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大外婆也會回一個紅包,有來有往,福氣互傳。
晚間,擺上長桌,親朋好友圍坐在大外婆身邊,對
唱瑤歌。這種形式在瑤族被稱為“坐歌堂”。坐歌堂是瑤族在重要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娛樂項目。其主要組成人員為村子里的歌手以及外來的客人。主客方互相傳唱或是大家?guī)统?,對歌過程中有說有笑,氣氛歡快,通宵達旦。
2.配音
由于沒有錄音設備,片中配音皆由手機錄制。配音員為本人,用寧遠方言按照文稿進行錄制。
設計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1.拍攝剪輯中的問題
前期:準備不足,相機電池忘記充電,導致部分片段使用手機拍攝,畫質相對較低;相機手持較多,視頻片段抖動嚴重。
后期:剪輯思路不清晰,主旨不明。
2.指導老師在制作過程中提出的建議
(1)利用Pr自帶的穩(wěn)定效果,對部分輕微抖動視頻進行穩(wěn)定化。
(2)視頻內容要有故事性,可以通過瑤族的祝壽過程展現瑤族服飾的制作過程。
(3)文稿配音以寧遠本土話為主。
視頻成片主要包含以下內容:進門儀式、長桌敬酒、拜壽儀式、長輩與晚輩互換紅包、晚間舉行坐歌堂活動、客人們唱瑤歌。
通過本次畢業(yè)設計創(chuàng)作,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的魅力。將學校學習到的專業(yè)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中,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秾庍h瑤族服飾》紀錄片則是這次真正意義上的實踐,全方位地記錄拍攝瑤族壽辰的慶賀過程,讓大家在看到多姿多彩的瑤族服飾的同時,也可以從中了解到瑤族的風土人情和待人接客之道,還能聽到瑤族獨有的瑤歌,這對宣傳瑤族服飾和民族文化具有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