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新超
生物教學要以觀察、實驗為基礎。觀察現(xiàn)象,進行演示和學生實驗,能夠使學生對生物事實獲得具體明確的認識,這種認識是理解生物概念和規(guī)律的必要的基礎。觀察和實驗,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要重視讓學生觀察有關的現(xiàn)象,要大力加強生物實驗教學。作為生物學教師,該如何設計實驗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下面就談談自己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一、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不少生物概念和自然規(guī)律都由實驗歸納得出。生物課的教學,光憑教師講而不去做實驗,弊端是很多的。首先,會使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淡化,學生學習吃力,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起來很被動。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學思想,后果不堪設想。其次,教師教學卻“勞而無功”,費了大的力氣去講解而效果卻不佳。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才會自覺去學。生物教材中很多實驗都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實驗做好了,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學生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二、實驗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任何一個生物現(xiàn)象都有它的科學依據(jù),而對于同一現(xiàn)象不同學生有不同見解。這就需要通過實驗去探究,在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我在教學高中必修模塊2第3章第1節(jié)“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的時候,就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如實驗中包括有兩個小實驗,我只給學生說明了科學家當時的探究思路、欲解決的問題,以及選擇使用rI‘2噬菌體的具體因素和相關的背景資料,例如,66歲的艾弗里的實驗不令人信服的原因是沒有把蛋白質和DNA分開單獨觀察其作用,只有在蛋白質分子中含有硫,而磷幾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我如此做的目的是為學生后面發(fā)現(xiàn)問題作好鋪墊。然后,要求學生認真觀察這個實驗,并且暗示他們這個實驗里面存在有問題。誰能把它找出來,可以討論。稍后學生提出了這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首個實驗離心分離后沉淀物的放射性為何很低,而非沒有?二是其后的實驗離心分離后上清液的放射性為何很低,而非沒有?三是為何首個實驗得到的沉淀物(DNA)全是藍色,而其后實驗得到的沉淀物(DNA)卻藍紅兼?zhèn)??四是為何離心分離后T2噬菌體顆粒比較輕,而被感染的大腸桿菌卻比較重?看到學生能提出這么多的有深度的問題,我大喜過望,因為這充分說明他們認真觀察、思考和分析了。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釋疑了。
三、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與生物實驗的整合
生物教學中有很多生理過程都是動態(tài)的、抽象的。傳統(tǒng)教學中對這些內容的處理只能通過語言和板書進行講解,讓學生記住這些復雜的抽象的過程,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死記硬背的過程,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運用多媒體技術與生物課程整合,從網(wǎng)上下載課件用于教學過程,使無法看見而又抽象難懂的過程,變得既生動形象又直觀易懂。例如:必修2第一節(jié)很多概念例如體液、細胞內液、細胞外液、內環(huán)境、血漿、組織液、淋巴等,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將這些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將靜態(tài)化為動態(tài),從而利于學生接受成了我備課首先思考的問題,于是搜索數(shù)字資源成了我第一選擇,通過認真查找、整理、修改制作了這節(jié)課的課件。上課時,我首先給學生展示了一幅大頭娃娃的圖片,很快引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帶著疑問和強烈的求知欲,學生進入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然后在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基礎上,教師演示血漿、組織液和淋巴關系的動畫,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抽象為具體,再小組討論教材相關的問題。通過具體的動畫過程,學生會清楚地看到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的不同以及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使本節(jié)的重難點迎刃而解。再如,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這一部分知識,歷來都是教師講著費勁,學生聽著難懂的部分。但利用數(shù)字資源,利用flash動畫,就可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理解這一生理過程。在教學中,當看到多媒體技術的利用使學生一個個露出舒心的笑容,更加讓我認識到多媒體技術對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知識的重要性。
四、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之處
1.學生實驗前教師應注意指導
實驗前,要明確實驗目的,步驟、方法、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探究。切不可盲目的讓學生自己去做,毫無目的的去實驗。新課程改革雖然要求學生學會自主探究,但這種探究是要有所準備的,而老師在實驗前如不進行必要的指導,學生的實驗就會失去方向性,應而在探究的過程中不知去做什么,實驗要達到什么目的,要怎樣去做這次實驗。實驗前教師的指導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而這又是我們平日所忽略之處,必須加強。
2. 學生實驗中要“放手”
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大膽實驗,教師不做一些不必要的約束。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可以自己去嘗試。老師在學生實驗過程當中,要鼓勵學生動手去做,要提供指導,要放手讓學生去做。
3. 實驗后要注意討論、交流,總結
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分析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幫助學生總結,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實驗結束后,要注意和學生一起交流討論,幫助和引導學生分析在實驗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問題,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實驗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不同的結果或發(fā)現(xiàn)一些不同的現(xiàn)象,要引導學生分析,并給予指導。
總之,生物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重大,這就要求教師盡可能的做好演示實驗,帶領學生做好分組實驗。生物實驗應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還要與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相結合,力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如何教好生物學,還需要廣大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和努力。
(作者單位:河南省太康縣第一高級中學46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