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公堤”是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治水興水的生動實踐和偉大成就,展現了民主政府真心愛民、清明廉潔的執(zhí)政態(tài)度以及調配資源的強大社會動員能力。文章梳理了修堤背景以及修堤前、修堤中、修堤后遇到的重大危機,分析了應對危機的決策智慧,最終得出堅定決策立場、頑強決策意志和提升決策境界的時代啟示。
[關鍵詞]“宋公堤”;新四軍;科學決策
[作者簡介]張立,中共鹽城市委黨校講師,鹽城新四軍干部學院黨性室副主任,江蘇鹽城 224001。
[中圖分類號] D23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2)12-0041-04
1941年,共產黨在蘇北局部執(zhí)政條件下,領導人民在鹽城建成“宋公堤”,這一工程被文藝家阿英稱為“蘇北偉大的水利工程”①,2023年1月被水利部列入“人民治水·百年功績”治水工程項目。海堤不僅為沿海人民擋住了海潮的侵襲,也在百姓心中豎起了共產黨一心為民的豐碑?!八喂獭钡男拗a生了哪些影響?共產黨如何決策化解修堤危機?筆者從修筑海堤的邏輯原點出發(fā),系統(tǒng)回顧海堤工程,探尋修堤決策智慧,探究提高科學決策能力、建設更多新時代“宋公堤”的時代啟示。
一、“宋公堤”修筑的歷史背景
(一)民心所盼,社會所需
鹽城瀕臨黃海,因海而生,因鹽而興,但是海潮、海嘯肆虐,一直是沿海居民的心頭噩夢!1939年8月30日,黃海沿海海域發(fā)生大海嘯,破壞力非常驚人,到處都是淹死的人、牲畜和毀壞的房子,被海水浸泡過的土地高度鹽堿化、五谷不升,人民生活難以為繼。阜寧沿海地區(qū)受災較為嚴重,當地士紳多次呼吁江蘇省政府主席韓德勤關心人民疾苦、修筑海堤,迫于壓力,省政府下撥20萬經費修堤,但由于官員貪污腐化,層層克扣,實際用于修堤的不到11萬元,僅修成了1米多高的海堤,最終在海潮中崩塌,使人民再次飽受家毀人亡的慘痛。
(二)為民服務,職責所系
1940年10月,黃克誠率領八路軍來到阜寧,建立抗日民主政府,部隊供給部部長宋乃德出任縣長。他一上任便深入群眾、拜訪士紳、討論縣政、求教良方。面對流民遍野,災民遍地的現狀,士紳提出了“欲穩(wěn)政權,先修海堤”的施政建議,既表達了民心所盼,也包含了對新政府的試探。當時,民眾對共產黨、民主政府的認識還不清晰,而通過觀察政府對修堤的態(tài)度,可以驗證其是否真心為民。
(三)重大工程,統(tǒng)籌不易
共產黨領導的民主政府是一心為民、尊重民意、能辦實事的新政府。從情感和立場上講,政府關心受災群眾,希望通過修堤化解民眾苦難;從執(zhí)政基礎上看,新生的民主政府需要獲得人民認可,而修筑一條堅如磐石、風雨不倒的大堤,能體現新政府與舊政府本質差別。然而,民主政府新建,存在財力、人力、物力等困難,一些群眾還顧慮修堤失敗、堤財兩空的結果。
顧慮民主政府修堤動機。民主政府到來前的社會狀況是“海嘯成災、瘡痍滿目、難民遍野、離鄉(xiāng)背井、苦不堪言”,偽軍、土匪橫行,社會凋敝,群眾對抗戰(zhàn)勝利缺少信心。“當地的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我黨我軍尚缺乏了解?!雹谶@種情況的出現,客觀上因為蘇北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主觀上則因為受到頑固派、土匪、偽軍制造的謠言污蔑。加之國民黨政府在修堤過程中貪污腐敗、中飽私囊的行徑,令民眾認為“天下烏鴉一般黑”,因此對民主政府主動修堤的動機存在質疑。
擔憂民主政府修堤決心。修堤是一項復雜的技術工程,客觀的現實難題的確存在。一缺經費。民主政府新建,各項恢復發(fā)展經濟的施政舉措效力有待發(fā)揮。二缺人手。海堤建設工程中的勘探、測繪以及海潮規(guī)律的把握,皆需專業(yè)的工程師、計量員對工程指標和進度進行設計與管理,這些人員大多與舊政府有關聯,加上反動勢力的造謠污蔑,一些有修堤經驗的群眾、士紳、工程師害怕報復,不敢公開支持修堤。三缺時間。修筑海堤的最佳時機,應盡量避開夏季梅雨和冬季寒凍時節(jié)。決策修堤時已然1941年春季,如當年動工,必須趕在夏季梅雨到來前完工,否則,工程將陷入停頓,況且,此時日偽軍將對鹽阜區(qū)進行夏季“掃蕩”的消息頻頻傳來,戰(zhàn)爭氛圍驟然緊張,留給修堤的工期十分緊迫。
輕視民主政府領導能力。當時的蘇北社會政治生態(tài)復雜,主要有幾種力量:偽軍、頑固派及其聯系的土(海)匪、劣紳等勢力;開明地主、士紳等勢力;一般民眾以及共產黨、新四軍。其中,偽頑勢力堅決反對民主政府修堤。地方勢力力量持久、盤根錯節(jié)、影響廣泛。大部分地方勢力支持修堤,但也有部分中立觀望,一般民眾難免莫衷一是,不敢公開支持民主政府。
二、“宋公堤”修筑面臨的危機與應對
科學決策又稱理性決策,主要區(qū)別于盲目決策、經驗決策??茖W決策的過程遵從規(guī)律、環(huán)環(huán)相扣,力求有限資源前提下的最佳方案,強調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以科學的思維方式,運用科學的手段與方法,按照科學的決策程序,進行的符合客觀實際的決策活動,是對未來實踐的方向、目標、原則、方法和手段所做的決定。面對修堤難題,民主政府堅定決策立場、把握矛盾主次、注重民主協(xié)商、強調情感溝通,最終消弭種種分歧,化解各項危機。
(一)修堤前——面臨動工危機
1941年2月下旬,阜寧縣第一屆參議會召開,3名議員聯署提議修海堤,但沒有得到上百位議員的一致認可,大家反復辯論至午夜仍難達成一致,主要有3點反對意見:一是淮河年年泛濫,修海堤不如修淮河;二是內陸地區(qū)議員認為,修海堤僅海濱人民受益,為何全縣承擔費用;三是擔心政府以修堤為名斂財逃離。反對意見直指修堤核心問題——誰出錢?誰領導?誰保障?誰“兜底”?不僅表明議員立場復雜,也顯出決策之難。為化解動工危機,民主政府具體從三個方面進行決策應對。
一是協(xié)商聚焦機會和未來。首先,引導發(fā)表意見轉向開展建議。意見往往具有消極情緒且無建設性,而建議則聚焦了積極面。其次,從討論過去的失敗轉向探討未來的成功。關于過去只能吸取教訓,而只有跳出失敗聚焦未來才能同心合力。最后,從討論難題轉向緊抓機遇。民主政府主動修堤是難得機會,因此推動議員統(tǒng)一步調、緊抓機遇。
二是過程重視民主與團結。民主分析的過程越完備、越準確,決策的成功性就越強。政府認真聽取反對意見,找到了問題癥結所在。有的議員反對修堤是認識不足,有的是發(fā)泄情緒,還有的是渾水摸魚,長時間的民主討論,對化解反對意見提供了時機。
三是決策緊扣癥結與前景。面對“誰出錢”的質疑,政府利用經濟手段發(fā)行公債,讓修堤從政府的事轉成眾人的事,結成利益共同體;面對“誰領導”的困惑,政府組建“修堤委員會”,讓士紳、民眾參與領導以增進融合,并明確支持修淮河的提議;面對誰“兜底”的擔憂,政府承諾以鹽稅做抵給出“定心丸”,描繪了美好前景、提振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最后達成一致意見,發(fā)行公債100萬元,保障修堤及抗日軍需并設立沿海工程辦事處。
(二)修堤中——遭遇停工危機
停工危機是在多重危機堆積下,由天氣因素引爆:海堤動工之初,天氣便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天氣好,修堤就可以如期進行,但連續(xù)暴雨引發(fā)了修堤技術危機,工地水深兩尺不能勞作,又因后勤、安全、謠言等因素以及堤工擔憂海潮到來,紛紛棄工逃家,鄉(xiāng)紳代表主動給政府發(fā)報,希望來年再行修堤,一系列的停工訴求與行為引發(fā)了停工危機。危機爆發(fā)后,宋乃德連夜急赴60里外的施工現場,其間道路由于暴雨,水澤汪洋,深到馬腹。宋乃德當時身患重病,幾次墜馬入水,但他置生死于度外,以頑強意志趕到工地召開會議,反復勸說,曉以利弊,穩(wěn)定眾人情緒。最后,大家被宋乃德感動,決定修堤到底,于是優(yōu)化方案使工程繼續(xù)。
一是緊盯目標并堅定信心?;馔9のC,信心、時機和目標尤為關鍵。停工危機爆發(fā)后,宋乃德第一時間奔赴現場,緊緊抓住了化解危機的關鍵時機,并在抵達現場后迅速召開大會,提醒大家修堤是老百姓受益的初衷,明確停工與否的利害關系,圍繞現實難題重新修訂修堤方案,提振大家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意志。
二是依靠群眾并保持清醒。群眾路線、群眾立場是正確決策的保證,但眾人意見不等于人民意見,更不等于正確意見。在眾人一致要求停工的危機面前,宋乃德沒有盲目從眾,而是認真調查研究,在錯綜復雜的停工現象中抓住停工的根因,并通過與群眾的真誠協(xié)商達成了繼續(xù)修堤的一致。
三是榜樣示范并勇擔后果。停工危機本質上是一場信任危機。宋乃德能夠最終統(tǒng)一眾人思想,展現了決斷力、領導力和協(xié)調組織力,他以充滿感召力的帶頭示范和忘我的執(zhí)著工作態(tài)度,打動并感染了試圖放棄修堤的民眾,做到“用身影指揮人,而不是用聲音指揮人”,并且勇擔修堤失敗的后果,展現了主心骨的價值,最終穩(wěn)定了眾人情緒,凝聚了人心和力量。
(三)修堤后——遭逢價值危機
在民主政府的堅強領導之下,沿海百姓戰(zhàn)天斗地,克服重重危機和困難,從1941年5月15日到7月31日,建成了一條長約90里、高約3.3米的捍海大堤,百姓為此歡呼雀躍、撰文立碑。然而,海堤建成后如何鞏固海堤價值?在當時背景下,土匪劣紳、偽軍頑固派必將編造海堤質量不達標,出現塌方;海堤不能防御海潮,勞民傷財;海堤用度不明,花費甚大等謠言。再者,如何進一步彰顯海堤價值?民主政府建設根據地、開展征兵、征糧、社會治理等事項依賴政府權威,“宋公堤”正是政府威信的增量,因此加強海堤影響力、鞏固并擴大海堤價值勢在必行。
一是總結經驗,立豐碑。撫恤烈士,紀念海堤來之不易,表達崇高敬意。為總結修堤經驗、表達歷程艱辛,紀念為修堤作出的重大犧牲,民主政府組織群眾大會,以烈士姓名命名村鎮(zhèn)、學校。注重信譽,踐行政府“兜底”承諾,展現責任擔當。修堤實發(fā)的公債第二年便如期足額償還,得到民眾擁護;建章立制,組建“海堤防護委員會”。組建了以士紳、群眾為主體的海堤維保組織,對海堤實施日常管護,“以奠永恒與堿潮濁浪堅持搏斗之基”。
二是持續(xù)宣傳,樹口碑。海堤建成后,民主政府廣泛組織宣傳報道,營造熱度、強化傳播。例如,阿英專門寫了長篇紀實文章《蘇北偉大的水利工程——宋公堤》并編寫演出劇本,《新華報》《新知識報》等報刊也進行大量報道。政府進一步公開修堤費用及行政費用,展現修堤過程的清明廉潔。參與修堤的士紳感慨道:“籌費,則給券期還。督工,則忍饑力疾。節(jié)用,除堆工外,不支堆費一文,艱苦廉潔,有如此者?”
三是營造熱度,顯價值。據記載,停工危機化解之后,梅雨天氣竟然再沒有下雨,反常的氣候使堤工認為是“宋縣長的誠心感動了天地,才有這樣的善果”③,這一偶發(fā)自然現象成為了海堤修筑奇跡,于是爭做見證人廣泛宣傳,形成傳播熱度?!八喂獭蹦軌虻玫饺嗣裾嫘姆Q贊,根本原因在于工程質量得到檢驗,于是緊抓這一優(yōu)勢,展現海堤超出預期效用。據記載:“(修堤)成功的后一天夜晚,新的海嘯竟翻騰而至,水位較之二十八年(1939年)高6寸,時間也延長20分(鐘)。但新堤(宋公堤)高大堅實,屢經沖激,終屹立不動。”這一檢驗成效使得百姓“萬戶歡騰,謳歌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宋縣長的功德,愛戴竟如神明”。④
三、“宋公堤”的決策智慧及時代啟示
習近平強調:“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要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雹菡琰S克誠對這段歷史的回憶:“共產黨關心群眾疾苦的實際行動,恰與國民黨橫征暴斂、魚肉百姓的行徑,形成鮮明對照。人民群眾開始認識到,共產黨才是真正為老百姓辦好事的!連一些曾對我們抱懷疑或抵觸情緒的士紳,也開始向我們靠攏?!雹弈敲矗八喂獭惫こ痰臎Q策智慧對提高科學決策能力有哪些啟示?
(一)堅定決策立場,堅持全局視野、對黨忠誠
立場決定方向,決策決定成敗。決策的科學性來自立場的正確性,立場錯了談不上科學決策,習近平指出,“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是不是有助于解決群眾的難題,是不是有利于增進人民福祉”⑦,真正做到從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做起。
著眼大局整體。唯有洞察全局的決策遠見,才有指引前行的感召力,從大局著眼是科學決策的必要前提。習近平指出:“科學決策,首先要有戰(zhàn)略眼光,看得遠、想得深。領導干部想問題、做決策,一定要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多打大算盤、算大賬,少打小算盤、算小賬……”⑧“不能為了局部利益損害全局利益、為了暫時利益損害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雹崦裰髡朔刂匦薜汤щy,始終堅持并保障修堤,體現了民生決策的大局。試想,假使民主政府成立后,面對災民無動于衷,面對海潮束手無策,共產黨、新四軍在蘇北就會被動。
立足黨性原則。習近平指出,“遇到問題、做出決策、處理工作首先要從政治上想一想,對照黨章、黨內政治生活準則、黨紀處分條例舉一反三,看準能不能干、該不該做,在風浪考驗中立得住腳……正所謂‘德不優(yōu)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雹庥械臎Q策在醞釀階段大局和人民利益都考慮到了,長遠和眼前也進行了兼顧,但還是難以輕易下定決心,因為必須做出犧牲。緊要關頭,還是要憑共產黨員的黨性原則做決策,依靠堅定不移的信念、實事求是的調研和忠誠于黨的精神品格行取舍。
(二)頑強決策意志,做到堅持原則、善于斗爭
一部修堤史是一部擔當史和斗爭史。習近平指出,共產黨人講斗爭,“不是為了斗爭而斗爭,也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斗爭,而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知重負重、苦干實干、攻堅克難。”?在民主政府的領導下,沿海民眾與謠言斗爭、與自然界斗爭、與落后群眾斗爭,最終建成大堤,充分體現斗爭精神的重要價值。
注重斗爭方法。修筑海堤是戰(zhàn)天斗地不服輸的斗爭,做到了“先策后決”以及“多策慎決”。開展斗爭必須明確主要目標,善于抓“牛鼻子”,對各種矛盾要心中有數,優(yōu)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以帶動其他矛盾化解。修堤過程中“黑天鵝”和“灰犀?!蔽C的化解,實現了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了群眾的主觀認識,營造了“修海堤”與“得民心”的雙贏局面。
把握斗爭節(jié)奏。斗爭應講究方法和節(jié)奏,做到與其“策后妥協(xié)”,不如“策前周全”。決策是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統(tǒng)一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決策過程中一味地妥協(xié)通融、不敢斗爭,是沒有公心、沒有正氣,只有私心和俗氣的表現,必然急事辦不妥,難事辦不清,大事辦不成。但如果不分場合和具體原因,不分內外矛盾或者主次矛盾、輕率斗爭就一定壞事。因此,要把準決策對象發(fā)展變化的趨勢,科學掌控斗爭節(jié)奏,做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三)無我決策境界,做到人民至上、敢于擔當
沒有情感參與的決策是不存在的,無我決策境界不是要求決策者沒有情感,而是要以“無我”的境界,彰顯“不負人民”的擔當作為。
堅定人民至上?!拔覍o我,不負人民”的人民立場,拓展到黨員干部提高科學決策能力上,意味著要在決策起心動念之時,也應有無我之境界。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應努力培塑為大公、守大義、求大我的決策理念,這也是一心為公、一身正氣、一塵不染的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決策境界。
做到果敢擔當?!肮裏o私,一言而萬民齊?!币粋€有正氣的黨員干部,才能形成“決策為群眾辦事,群眾為決策鼓勁”的良性循環(huán)。黨員干部如果私心太重,決策的公信力會下降甚至崩塌,做出的決策會被認為有私心、有詭計,以至于能力再強,群眾也不會買賬。一旦陷入“塔西佗陷阱”,還會對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造成傷害。
結語
“宋公堤”工程作為共產黨治水興水的生動實踐,展現了共產黨一心為民的執(zhí)政理念,彰顯了共產黨人不變的初心使命。面對修堤過程中的重重困難和突如其來的危機,民主政府以堅定的人民立場、高昂的戰(zhàn)略定力和十足的斗爭精神,同民眾緊密合作,全力保障后勤、完善安全防線、優(yōu)化修堤方案,黨員干部身先士卒帶領修堤等等。做到以充滿感召力的犧牲奉獻、擔當作為引領民眾,以把握時度效的戰(zhàn)略部署、科學決策應對修堤危機,以注重透明度的清廉作風、重視實績化解各方擔憂,實現了因時順勢、主動謀勢、統(tǒng)籌兼顧、慮定而動,最終推動大堤的建成,為華中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抗日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作出貢獻。
[注釋]
①中共鹽城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 編.新四軍在鹽城(風雨磐石——群眾工作卷)[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328.
②黃克誠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9.
③中共鹽城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 編.新四軍在鹽城(風雨磐石——群眾工作卷)[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326.
④中共鹽城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 編.新四軍在鹽城(風雨磐石——群眾工作卷)[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327.
⑤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2-03-02.
⑥黃克誠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0.
⑦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20.
⑧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0-10-11.
⑨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2.
⑩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0.
?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