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初唐四杰駢文觀念的嬗變與駢體革新

        2022-04-28 10:08:28王亞萍
        理論月刊 2022年4期
        關鍵詞:駱賓王序文駢文

        □王亞萍

        (武漢輕工大學 人文與傳媒學院,湖北 武漢 430048)

        作為因駢文成就突出而名為“初唐四杰”的王楊盧駱,他們的具體情況差異很大,聞一多先生在《唐詩雜論》一書中專門論及初唐四杰,稱四人“無論在人的方面,或詩的方面,都天然形成兩組或兩派”,并考證指出這四個人性格迥異:年齡稍長的盧照鄰和駱賓王屬于“浮躁淺露”型,年齡較小的王勃和楊炯則屬于比較“沉靜”的類型。性格的不同沒有成為“四杰”并稱的阻礙,我們試著從四杰的思想理路上尋找他們的相同點,發(fā)現(xiàn)入蜀之前四杰均表現(xiàn)出鮮明的儒家詩教觀,入蜀之后的駢文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出抒懷言志的文學觀點。駢文觀念的一致在他們并稱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學者稱之為“卓越的一致性”。

        一、前期:載道與風骨并重的駢體革新

        初唐四杰的駢文觀念淵源于漢代儒家詩教觀,近承六朝以來劉勰、王通所倡導的“文以載道”觀點,以頌圣為主?!拔囊暂d道”說的本質(zhì)是儒家詩教觀在六朝隋唐的變通說法,其實質(zhì)如劉勰所言“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隋末唐初王通認為士人應“貫乎道”“濟乎義”。南北朝和隋朝的儒學家在論述文學作品時幾乎均以宗經(jīng)述圣來闡釋文章明道的本質(zhì)。如南朝大儒裴子野在《雕蟲論》中指責當時文風頹喪,“擯落六藝”“淫文破典”,不足取。顏之推指出:“夫文章者,原出《五經(jīng)》”,李諤要求“擇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茲世”。

        初唐四杰文以載道的駢文觀念還與他們的家學、師承相關。四杰中年齡較長的盧照鄰自稱是姜尚、盧敖、盧植、盧諶之后。其中盧植剛毅有大節(jié),常懷濟世志,董卓議廢立時,群僚不敢言,唯有盧植抗議,《后漢書》本傳曰:“風霜以別草木之性,危亂而見貞良之節(jié),則盧公之心可知矣。”他師事馬融,通古今經(jīng)學,學為儒宗,貞觀二十一年(647)唐太宗詔令歷代先賢配享孔子,其中就有盧植。盧照鄰《釋疾文·粵若》:“尚書抗節(jié)兮,屬炎靈之道喪;中郎含章兮,遇金行之綱頹。彼圣賢之相續(xù),信古往而今來。人何代而不貴,代何人而不才!……彌九葉而逮余兮,代增麗以光熙?!北R照鄰受到家族奉儒的影響,始終保持著經(jīng)世致用的儒學精神。后隨曹憲、王義方學習《蒼》《雅》及經(jīng)史。王義方有忠義正直、骨鯁慷慨的品性,《舊唐書·忠義傳》載其“博通《五經(jīng)》,而謇傲獨行”,這種性格影響了盧照鄰。永徽二年(651)盧照鄰隨家遷居京城,因文學才華受到素有“忠鯁”之譽來濟的獎掖;入襄州后因品性相投與“經(jīng)綸謇諤”的張柬之交誼深厚。可見教育、交游經(jīng)歷使盧氏更具骨鯁簡傲之氣。

        駱賓王雖為鶩州義烏人,卻長期受到齊魯儒學深厚的影響。《與博昌父老書》一文稱其十歲時隨父出任博昌縣令,從學于張學士、辟閭公;其父去世后,家道中落,生計促迫,奉母移家瑕丘,依于縣令韋某,繼續(xù)學業(yè):“從師負笈,私默識于書林。至于九流百氏,頗總緝其異端;萬卷五車,亦研精其奧旨?!本育R十年,又得其母嚴加管教,“托根鄒邑,時聞闕里之音;接闬雩津,屢聽杏壇之說。加以承斷織之慈訓,得銳志于書林”,因而他頗得齊魯儒學精髓:“淹中故俗,體樸厚之弘規(guī);稷下遺甿,陶禮義之馀化”,表示自己要“思魯國之執(zhí)鞭,蹈孔圣之馀志”,駱賓王服膺齊魯儒學,強調(diào)經(jīng)世致用的人生追求。

        王勃則受到家學影響,祖父王通所創(chuàng)立的河汾之學是隋末唐初北方儒學體系的一個重要分支。王勃繼承了王通以禮樂教化為主的“文以載道”說:“遺風舊烈,尚存清白之基;祖德家聲,代有縱橫之目?!睏罹技揖尤A陰,年十歲便應神童舉,待詔弘文館,所學是關隴儒學,后與王勃交往甚深,曾邀王勃一道去華陰老家小住,談論詩文,那么他受到河汾之學影響是必然的。王勃、楊炯等指責“梁魏群材,周隋眾制”,“未盡力于《丘》《墳》”,“不尋源于禮樂”,要求以“經(jīng)籍為心”,大致本于王通的文學觀。楊炯與王勃持有相同的文學思想,與此相類似的還有盧照鄰,在當時以薛元超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思想一致、互相鼓舞的文學圈子:

        薛令公朝右文宗,托末契而推一變,盧照鄰人間才杰,覽清規(guī)而輟九攻。知音與之矣,知己從之矣。于是鼓舞其心,發(fā)泄其用。

        王、楊、盧三人意見相似,雖未提及駱賓王的駢文觀念,但駱賓王自謂“身負管樂之資,志懷周召之業(yè)”,其人生理想也表現(xiàn)出匡時濟世的宏偉抱負:“上則執(zhí)鞭為士,王庭希干祿之榮;次則捧檄入官,私室庶代耕之愿”。四人濃厚的儒家思想,使他們認同并接受了儒學詩教觀和“文以載道”說,成為他們頌圣駢文觀念的基礎。

        聯(lián)系當時實際,四杰倡導頌圣的駢文觀念與許敬宗宏博壯麗的駢文觀念不謀而合。麟德元年(664)至總章二年(669),初唐四杰創(chuàng)作的大賦大頌及干謁書啟表現(xiàn)出經(jīng)世致用和急于干進的心態(tài)便與許氏文風的引導有關。乾封元年(666),王勃經(jīng)劉祥道表薦應幽素科,先后向朝廷投獻《宸游東岳頌》《乾元殿頌》文章,王勃表達出“攀翰苑而思齊,傃文風而立至”,并有“拾青紫于俯仰,取公卿于朝夕”的幻想以及“材足以動俗,智足以濟時”的自負;楊炯呼無德才之官為“麒麟楦”,表現(xiàn)出欲有作為而不得的憤激心理;駱賓王尊儒重德,強調(diào)“道在則尊,德成而上”。貞觀重臣是他們羨慕的人生標桿,盧照鄰在《南陽公集序》中表達出對“虞李岑許之儔以文章進,王魏來褚之輩以才術顯。咸能起自布衣,蔚為卿相”的羨慕,迫切希望自己也能“晨趨有暇,持彩筆于瑤軒;夕拜多閑,弄雕章于琴席”。他們深知若要實現(xiàn)政治抱負必然要走科舉之路,多次干謁,也因此得官。乾封元年,駱賓王經(jīng)劉祥道表薦應岳牧舉及第,拜登奉禮郎,為東臺祥正學士,以奉朝會、祭祀之禮;同年,王勃受到劉祥道推薦應幽素科及第,入沛王府為侍讀,第二年便作《平臺鈔略》十篇,將前代藩王行事之優(yōu)劣是非,匯編成集,加以論贊,以明鑒戒之意。從其僅存的《平臺秘略贊》十首中可看出與魏徵《諸王善惡錄》的主旨一脈相承,對當時王族的驕奢腐化及其根源提出嚴正的警告,繼承了貞觀之治匡時濟世的理想。

        因而可知,初唐四杰文以載道的駢文觀念融合了對王朝的頌揚、對歷史的反思和對理想政治的崇敬,這種復雜的情緒讓四杰在創(chuàng)作時夾雜了時不我待、使命感強的意識,會不自覺地偏于風骨的特征。正如楊炯在《王勃集序》中所言:“龍朔初載,文場變體。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糅之金玉龍鳳,亂之朱紫青黃。影帶以徇其功,假對以稱其美。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思革其弊,用光志業(yè)?!彼慕芩械氖恰袄w微”“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他們從辭藻宏博、提倡剛健骨氣兩方面革新駢體。

        首先,他們強調(diào)文辭宏博雅麗,以宏博來廓清綺碎的文風。具體方法是在文中大量堆砌日月星辰、乾坤宇宙等表現(xiàn)宏偉氣象的辭藻,表現(xiàn)出視野廣闊、氣象博大的風格,歌頌皇家慶瑞、王化德澤。龍朔變體包括上官體和頌圣體,頌圣體鑲金嵌玉、宏博壯麗,與上官體追求“纖微”恰好相反,因而以許敬宗為代表的頌圣體駢文自然成為初唐四杰變革文風所采取的文體形式。龍朔二年(662),年僅13歲的王勃在長安從曹元學醫(yī),他于此時極力反對上官體,并且受到薛元超、盧照鄰的支持,聲名大振。與此同時,許敬宗拜為右相,加光祿大夫。次年為太子少師,同東西臺三品,依舊監(jiān)修國史。位高權重的許敬宗,當時無出其右。兩年后許敬宗誣陷上官儀,致其下獄而死。王勃選擇在這個時候批判上官體,效仿以許敬宗為代表的頌圣體表現(xiàn)出急于功名的心態(tài),此時他在《乾元殿頌序》中歌頌武則天“居龍幰而調(diào)元”的懿德,頌文大量使用天地、日月、時辰等詞匯,表現(xiàn)了王勃投武后所好的心理,史書記載“‘天、地、日、月’等字皆則天能事”。由此可知,王勃于此時提出的文風變革緊密適應了武則天干政擅權、斥逐上官儀之黨、貶逐貞觀舊臣的政治形勢,助長了以武后為中心的虛美浮夸的文風。自抨擊上官體后王勃居長安為求仕做準備,并于麟德元年(664)上書右相劉祥道求表薦以應明年制舉。王勃制舉及第后,向朝廷投獻《宸游東岳頌》《乾元殿頌》等大賦大頌,被沛王李賢征為侍讀后,他又創(chuàng)作了《九成宮頌》《拜南郊頌表》。這些長篇賦頌都極力追求文辭宏博,楊炯評價王勃這類駢文“偉鑒”“雄伯”“壯而不虛”“剛而能潤”,清人蔣士銓則評王勃這類駢文“奢而淫”(《評選四六法海》總論)。這些賦頌駢文的影響力很大,加之王勃干謁求官成功的經(jīng)歷,使那些“后進之士,翕然景慕”,文壇上很快形成了“詞林增峻,反諸宏博”的文體文風,這種文風的弊端在于“別為縱誕,專求怪說,爭發(fā)大言”,已然有落入虛妄文風的嫌疑。楊炯的駢文同樣反映了頌圣的觀念,《老人星賦》以“至德承天”歌頌了武則天的盛德,并表示“雖前皇之盛德,又何以加于此乎!”作為久居館閣的文人,楊炯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宴集序文,如秋日與館閣文臣于秘書省把酒言歡的《登秘書省閣詩序》,描寫隱居生活的《群官尋楊隱居詩序》,與同儕歡宴飲酒的《崇文館宴集詩序》等。這些駢體序文歌頌雍容和睦的館閣集會,都是“心同匪石,達人千載之交;手握靈珠,文士一都之會”,楊炯大費筆墨描寫這種“陶陶然樂在其中”的宴會也是對朝廷的頌揚。這些序文大多比較端雅,用語宏博雅麗,多用“渾金璞玉,鳳戢龍蟠”“河圖”等字眼。

        盧照鄰與駱賓王雖然對以文學求仕進不贊同,但他們對王勃的革新并不反對,楊炯在《王勃集序》中談到“盧照鄰人間才杰,覽清規(guī)而輟九攻”,指出盧照鄰受王勃影響而停止了對古今文士的各種攻擊。盧照鄰對王勃深加推許,認為王勃所作的大賦大頌符合“清規(guī)”。與王勃一樣,盧照鄰的人生理想也體現(xiàn)出對貞觀重臣的羨慕:

        含毫顧盼,漢家之城闕風煙;逸韻縱橫,秦地之林泉魚鳥。黃山羽獵,幾奏瓊篇;汾水樓船,參聞寶思。……雅頌不作,則后死者焉得而聞乎?

        他于文中毫無掩飾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愿望是陪同君王祭祀天地、羽獵林泉、奏獻賦頌,在現(xiàn)實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只有大力提倡雅頌之作才可以稍微實現(xiàn)自己心中的理想。駱賓王心性較為恬淡,并不意味著他沒有修齊治平的人生理想,《自敘狀》明言自己的理想是“談社稷之務,立事寰中”。因此四杰對臺閣宮廷、“蔚為卿相”充滿希望,這樣的心情與希望使他們無法擺脫宮廷文風的影響,盡管他們倡導雅樂雅音,批判以上官體為代表的纖微、綺碎、柔靡的文風,但是那些華麗的、壯闊的、宏大的辭藻仍舊是大賦大頌所無法揚棄的基本語匯,因而他們的作品本身就呈現(xiàn)出自相矛盾的狀態(tài),四杰所批判的“糅之金玉龍鳳,亂之朱紫青黃”的辭藻在他們的大賦大頌中隨處可見,因而四杰的駢文理論與駢文創(chuàng)作無法達到統(tǒng)一。

        其次,四杰提倡駢文創(chuàng)作要有剛健骨氣。四杰駢文重宏博辭藻與許氏之文相近,風骨卻遠遠超過許氏的頌圣體駢文。王世貞評價四杰詩文“翩翩意象,老境超然”,就著眼于他們注重剛健骨氣的駢文特征,而許敬宗文則以曲意奉承為主,史載許敬宗“順風阿意,背直從曲”,文多“虛美隱惡”,四杰卻總能在恥干謁的觀念與行為之間找到平衡點,以“露才揚己”為主要的創(chuàng)作手段,他們的書、啟、頌、表等駢文作品展現(xiàn)了空前的自信。四杰在向達官貴人干謁時總是自夸文思敏捷、品行高潔,是經(jīng)邦濟世之才。如王勃自稱“大論古今之利害,高談帝王之綱紀”,“識天人之幽致,明國家之大體”;甚至自夸儒學僅遜于孔子,文才可媲美曹植:“一談經(jīng)史,亞比孔先生;再讀詞章,何如曹子建。”楊炯夸耀自己智勇雙全,堪比“臧武仲之智,卞莊子之勇”,連一向低調(diào)自謙的駱賓王也一度自夸“身負管樂之資,志懷周召之業(yè)”,“高談王霸,衒才揚己”。如若才華不被認可,四杰又表現(xiàn)出不屈王侯、不流塵俗的人格:“其跡可擯,而道不可藏;其身可辱,而志不可奪”,為弘道揚志寧肯藏跡辱身。

        當露才揚己成為干謁需要的時候,剛健有力、提倡風骨的文章就成為他們所推崇的范本,那些氣勢充足、文采壯麗的文章總能使自己在眾人中脫穎而出:“雕蟲壯思,則符彩驚人;非馬高談,則鏗鏘滿聽?!彼麄兊臅鴨Ⅰ壩耐嘎冻霰橹]王侯的勇氣,更流露出骨鯁的浩然之氣:“人貧材富,罔窺卿相之門;貌弱骨剛,豈入王侯之宅。”駱賓王無論在品行、文才上都被明代胡應麟大加贊賞,認為他不同于另外三杰的原因在于有志氣高潔的“孤忠”和推心奉母的“至孝”,從而“壁立難攀”,駱賓王以孤忠和至孝為文學基點,他兩次奮勇入幕,邊塞殺敵,高言“但令一被君王知,誰憚三邊征戰(zhàn)苦”,又提倡士子修孝德。上元三年(676),裴行儉征他為掌書記,他以母老不堪遠行為由作《上吏部裴侍郎書》,情致凄楚,辭旨真篤,字字滴淚。以忠孝為本,駱賓王的駢文充滿剛健正直之氣,從而“挺生于景龍、垂拱之辰,驟揭天寶、開元之軌。雕章繪句則霧卷霞舒;授簡揮毫則星流電掃”。其《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氣蓋萬古,剛健凌厲:

        公等或家傳漢爵,或地協(xié)周親,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顧命于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倘能轉(zhuǎn)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無廢舊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后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公等或家傳漢爵,或地協(xié)周親,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顧命于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倘能轉(zhuǎn)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無廢舊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后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這篇檄文極具煽動力,史載則天初讀微哂,讀到“一抔之土未干”驚其才而責備宰相錯失人才,震撼女主的就是駱賓王忠君護主、憂國憂君的大義。他忠于李唐王朝,因先君尸骨未寒、新帝無端被黜而憂心忡忡,為則天血腥奪權、群臣重寄爪牙而憤怒至極,呼吁群臣認清則天本質(zhì),共立勤王勛業(yè)。檄文以強勁有力、氣勢雄闊的文辭組織全篇,包含著激發(fā)情感、催人奮起的力量,更有凜然正氣充斥其中,忠直憤激之氣讓人肅然起敬。

        細究四杰駢體革新的這兩種方法是矛盾的,他們一方面倡言宏博壯麗、歌功頌德的駢文,一方面又提倡剛健骨氣,文風的剛健與筆觸的批判緊密相關,用頌美觀念去創(chuàng)作有凌厲骨氣的駢文似乎不大可能。四杰認為只有“玉帛謳歌”“衣冠禮樂”才可稱“大雅”,而詞旨華靡、怨刺上政的文章違背了述德頌圣的駢文觀念,并將其題材源頭指向屈宋、賈馬、曹王,楊炯批評“賈馬蔚興,已虧于《雅》《頌》,曹王杰起,更失于《風》《騷》”;王勃在《上吏部裴侍郎啟》中批判淫麗文風,不但將源頭指向屈宋,而且痛斥淫麗之風敗壞了“天下之文”,釀成了建安時期“中國衰”、南朝劉宋“江東亂”以及齊梁周陳“亡國之禍”;以此為標準,連持論較為公允的盧照鄰、駱賓王也難免對屈宋加以撻伐,他們認為屈原宋玉的作品已經(jīng)顯示出“弄詞人之柔翰”“已顛墜于斯文”的創(chuàng)作傾向,根本不符合儒家“禮樂之道”“雅頌之風”的詩教觀,只有荀卿、孟子能做到“服儒者之褒衣”。符合儒家詩教觀的駢文是他們所追求的理想文體:“雖形骸真性,得禮樂于身中;而宇宙神交,卷煙霞于物表。至若開辟翰苑,掃蕩文場,得宮商之正律,受山川之杰氣?!瘪樫e王《和道士閨情詩啟》論述了自己將文以載道作為詩文改革的出發(fā)點:

        弘茲雅奏,抑彼淫哇。澄五際之源,救四始之弊。固可以用之邦國,厚此人倫。俯屈高調(diào),聊同下里;思沿態(tài)巧,文隨手變。

        四杰贊美那些貫道濟義的文章,稍微涉及“淫哇”則會排除在外,遑論剛健骨氣。這樣的要求很難實現(xiàn),實踐證明這條路是行不通的,連他們自己都無法完全遵循。四杰的駢文有承齊梁詞旨華靡之處,入蜀之后駢文的主題轉(zhuǎn)向抒情述懷,四杰在仕途偃蹇時創(chuàng)作的駢文透露出淡淡的悲傷,近承建安文人所抒發(fā)的“憂來無方,人莫之知”的哀傷情緒,遠承屈宋楚騷之哀怨。更重要的是他們的作品反映現(xiàn)實生活,他們將文章“從皇宮殿苑移向了市井,由臺閣移向了江山塞漠”,這些作品與頌聲載道的駢文觀念相去甚遠。

        由此看來,四杰文以載道的駢文觀念與創(chuàng)作實際多有不合。他們一方面批判屈宋、曹王那些怨刺上政的作品,另一方面又以宏博廓清六朝以來的綺碎,全面繼承了建安風骨,提倡剛健骨氣,可是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他們并沒有很好地將二者統(tǒng)一起來,造成四杰既批評建安風骨而實質(zhì)上又全面繼承了建安風骨的矛盾現(xiàn)象。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四杰并未從根本上認知建安風骨的內(nèi)涵,正如葛曉音先生所言:“王楊一方面提倡剛健的骨氣,一方面又批判屈宋、曹王,這說明他們在理論上也處于自相矛盾的狀態(tài)。四杰尚未意識到他們自己詩歌創(chuàng)作‘骨氣翩翩,意象老境’的特點實際上與屈宋、曹王的精神是一致的?!崩碚撋蠈ò诧L骨的批判并沒有阻止實際創(chuàng)作中對其全面借鑒與吸收。這是因為,在思想層面上初唐四杰深受儒學影響,敏感的才思與理性的思辨糅合在一起促成了四杰駢文超越外在的景物和感性的人事變遷而上升到對宇宙、歷史、人生奧妙的深刻探尋之中;在創(chuàng)作層面上四杰的駢文于不自覺中繼承了建安風骨剛健有力的風格,他們傲視權貴的骨鯁性格使其在干謁王侯時能夠保持文人的獨立,作品呈現(xiàn)出高談王霸思想的清剛勁健風格,而無路請纓的無奈又使他們的駢文呈現(xiàn)出悲劇色彩,因而四杰駢文在初唐頌美雅正駢文觀念的發(fā)展脈絡中,又保持著與其若即若離的關系,其實質(zhì)就在于四杰駢文對建安風骨的全面繼承。然而,在理論上他們并沒有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風骨與頌圣的觀念尚未在四杰的理論中得到統(tǒng)一便是明證。

        二、后期:述懷與哲理交融的駢體革新

        四杰才高位卑,后來又都離京入蜀,這段共同的經(jīng)歷對他們的生活道路、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很大影響,也是他們?nèi)松秤龈叨认嗨啤⑸踔潦撬慕芑仗柕脕淼钠鯔C。入蜀之后四杰的駢文觀念與駢體革新表現(xiàn)出與之前不同的特征:一是文體創(chuàng)新,大量創(chuàng)作抒發(fā)情志的贈序、宴序、游序等新體序文;二是內(nèi)涵創(chuàng)新,用駢文表達“時、才、命”的哲學內(nèi)涵。

        1.新體序文

        序,指序文,也稱“敘”。明代文學理論家吳訥釋“序”意:“其言次第有序,故謂之序也。”徐師曾釋為:“亦作敘,言其善敘事理次每有序若絲之緒也?!睌閿⑹?,序也有敘述的意思。序文初指著作完成后,次第敘述寫作緣由、內(nèi)容、體例、過程等。南北朝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序體駢文,如徐陵的《玉臺新詠序》、庾信的《趙國公集序》等;也有如顏延之、王融的《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等少數(shù)的詩序,但多為描摹之篇,而非抒情之作。初唐四杰的序文促進序體文學大盛,不僅使傳統(tǒng)的集序、詩序得到發(fā)揚光大,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贈序、宴序、游序,豐富了駢文文體。

        初唐四杰的序文大體可以分為傳統(tǒng)序文和新體序文兩類,傳統(tǒng)序文以書序及各類文體的序文為主,詩序、書序、賦序、銘序、贊序等,其中詩序一體在六朝時已有較大發(fā)展,四杰創(chuàng)作尤多;新體序文則以贈序、宴序、游序為主?,F(xiàn)將傳統(tǒng)序文與新體序文的數(shù)量分列如下(見表1,表2):

        表1 :傳統(tǒng)序文

        表2 :新體序文

        由以上兩表可知,初唐四杰序文最多的是王勃76篇,其次駱賓王20篇,盧照鄰19篇,楊炯13篇。這些序文中佳作頗多,如盧照鄰的《南陽公集序》《附馬都尉喬君集序》和《樂府雜詩序》,楊炯的《王勃集序》等。這些序文除了抒發(fā)四杰駢文革新的觀念外,還突出序文重視情志的特征。

        首先,初唐四杰的序文表現(xiàn)出濃郁的抒情特征。序文在創(chuàng)作之初與抒情無關,后來演變?yōu)椤靶蜃髡咧狻保醋髡叩膭?chuàng)作意圖,序文可以自如地抒發(fā)作者的情志。四杰深受儒家思想濡染,積極進取,希冀建功立業(yè)、施展自己的才華,他們在序文中表達經(jīng)世致用的抱負。王勃曾言“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盡管自己地位卑微,但是他表明自己要像終軍、宗愨一樣請纓殺敵,建功立業(yè),隨時做好投筆從戎的準備。與好友相別本是傷感之事,但王勃將戚傷之情隱含在四方之志中:“丈夫四海,交頤非贈別之資”,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王勃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后,他在序文中酣暢淋漓地宣泄心中的憤懣不平之氣,但絕無低落之情,反而認為只有江山、琴酒才可以宣泄他的“放曠寥廓之心”和“負郁不平之思”。他對無辜遭遣憤憤不平,于文中表達對盛世明君的懷疑:“頓忘山丘,坎坷于唐堯之朝;傲想煙霞,憔悴于圣明之代?!笨梢娝膽崙坎黄皆谟谑ッ髦谰乖庥鋈绱丝部?,懷才不遇,身心交瘁。有志無時、生不逢時的感慨讓王勃陷入深深的悲劇氣氛中,“窮路之嗟”與“后時之嘆”是其反復吟唱的悲劇主題,有志無時的悲痛對于他來說更是無法釋懷的無奈。

        駱賓王同樣渴望實現(xiàn)人生抱負,他在文章中曾不止一次地表達自己“仰長安而就日,赴帝鄉(xiāng)以望云”的人生理想,他“讀書頗存涉獵,學劍不待窮工”,夜以繼日,可現(xiàn)實往往不順遂,慘淡的人生境遇成為他的生活常態(tài),“進不有矯翰龍云,退不能棲神豹霞”,越去追求反而落得“君門隔于九重,中堂遠于千里”的結(jié)果,這不免引起他的感傷。高宗儀鳳三年(678),駱賓王因上疏言事,觸怒武后而下獄,創(chuàng)作《在獄詠蟬》,序文成為其壯志難酬的最好詮釋。作者在序文中多處化用典故以明自己的高潔之志,以晉代殷仲文官場不得志來比喻自己有志難酬的處境,又以西周召公斷案明察秋毫的典故傳達出自己無罪下獄的痛苦心情,更表達了希望有像召公那樣的明君為自己沉冤得雪的心愿。秋夜獄中難眠,窗外寒蟬哀鳴仿佛為自己訴說心中強烈的悲傷情緒。作者借高潔品性的寒蟬宕開一筆,使文章以雙線展開,明寫寒蟬,實寫自己,兩條線索的交織點便是寒蟬高潔的品性與自己秉持的高尚人格相通,他們都有固守清節(jié)、與世無爭的品格。最后,作者抒發(fā)自己多年來的艱難處境:“仆失路艱虞,遭時徽纏”,處境艱難更增加了自己的不安情緒,“聞蟪蛄之流聲,悟平反之已奏;見螳螂之抱影,怯危機之未安”,整篇序文表達出作者惴惴不安、惶惑未定的心情,同時也流露出作者時運不濟的哀怨。

        同樣為了完成濟世的夢想,盧照鄰在學業(yè)完成之后為謀取功名向長安的當權者遞交干謁書啟并拜訪了著名學士來濟。命運不濟,盧氏余生都被病痛折磨,他在《病梨樹賦》的序文中描寫自己壯年困于病痛、多次求醫(yī)都無法治愈的凄慘景況:

        余獨臥病茲邑,闃寂無人,伏枕十旬,閉 門三月。庭無眾木,惟有病梨一樹……花實 憔悴,似不任乎歲寒;枝葉零丁,才有意乎朝 暮。

        這篇序文的創(chuàng)作時間大致是詩人為求訪名醫(yī)孫思邈而離開蜀地回到京城,恰逢孫氏伴隨圣駕離京避暑,他孤身一人病臥小院,惟病梨相伴,梨樹枝葉已經(jīng)漸漸稀疏凋零,引發(fā)作者同病相憐的人生感懷,作者借梨樹表達自己的哀傷情緒,托物比興,悲不自勝。相較而言,現(xiàn)存楊炯的序文中沒有談及功名的說辭,但不能說他無心于功名,面對多年的仕途窘境,楊炯無可奈何、悲傷不已。少年成名,卻等到二十七歲才補了一名校書郎,他也曾對此頗為不滿,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便是其心情的寫照。四杰用序文表達自己郁郁不得志的窘境,使序文由應用文轉(zhuǎn)變?yōu)槭鰬蜒灾镜氖闱槲?,這是他們的文體創(chuàng)新。

        其次,四杰序文表達出朋友分別的愁緒和感傷。王勃在他的贈序中表達了對朋友的深情厚誼,離別的感傷與人生的感慨同樣也是其序文的主題內(nèi)容,如《越州永興李明府宅送蕭三還齊州序》一文就以友情與離別的傷感為主要內(nèi)容,序文采取總—分—總的寫作方法,于文章起首敘寫與蕭三分別的傷感:“不涉河梁者,豈識離別之恨”,渲染了悲傷的情緒,中間以游吳越、觀禹穴、飲酒賞樂幾件事敘寫作者與蕭三深厚的友誼,他們意氣相投,為分別時的悲傷作鋪墊。作者的悲傷情緒無法釋懷,文末感懷“他鄉(xiāng)豈是送歸之地”,他鄉(xiāng)送別更讓人傷懷!這不僅引發(fā)作者羈旅他鄉(xiāng)的感慨,而且讓愁緒進一步蔓延。王勃旅居蜀地,于贈序文中多處寫漂泊,如他稱自己是“東西南北人”,常年“流離歲月,羈旅山川”,零落他鄉(xiāng),“天門大道,子則翻飛而赴帝鄉(xiāng);地泉下流,余乃漂泊而沉水國”。駱賓王更為巧妙地將離別之情融入景色描寫,運用擬人、通感的手法托物傳情:“于時晚吹吟桐,疑奏別離之曲;輕秋入麥,似驚搖落之情。”“疑”“似”分別描寫了桐樹搖動、小麥起伏的姿態(tài),這些都能使作者聯(lián)想到別離之曲,情緒似乎還不那么低落,可是當他念及“歧路是他鄉(xiāng)之恨,溝水非明日之歡”時便將整篇文章的感傷愁緒推向高潮,他鄉(xiāng)遇故知本是人生幸事,短暫的相聚又加深了離別的愁緒:“夫人生百齡,促膝是忘言之契;丈夫四海,交頤非贈別之資。然乃想山川之遽遙,送歸將遠;惜歲華之不待,行樂無時”,將年華流逝、相見無期的感傷融入全文,令人凄惻。

        四杰有些序文還流露出閑適之情。駱賓王曾居于揚州,他在《揚州看競渡序》一文中描寫了夏日江干競渡的熱鬧情景:“桂舟始泛,蘭棹初游,鼓吹沸于江山,綺羅蔽于云日。便娟舞袖,飄飏歌聲,得清風而更遠?!毙蛭纳鷦有蜗蟮孛鑼懡细偠傻臒狒[非凡:先寫比賽開始時舟槳始發(fā)的緊張畫面,接著描寫了萬艘小船爭渡的沸騰場面,鑼鼓喧天,彩旗飄揚。岸邊歌聲、笑聲此起彼伏。詩人從河中、岸邊的景色切入,將競渡時的熱鬧氛圍只言片語地勾勒出來,伴隨著視覺、聽覺的不斷切換,使我們應接不暇,仿佛自己置身于這熱鬧非凡的賽舟盛況之中。

        2.“時、才、命”哲學內(nèi)涵的思索

        初唐四杰入蜀后的駢文創(chuàng)作中呈現(xiàn)出對“時、才、命”主題的哲學思考,體現(xiàn)出對楚辭的繼承,在文體上也多采用騷體的寫法。

        四杰駢文中對“時、才、命”主題的思考建立在敘述宏大的歷史背景和宇宙難測的基礎之上,表達了他們處于盛世而無法實現(xiàn)理想抱負的悵惘情緒。這一主題在他們的頌圣類駢文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以歌功頌德起筆,歸落于有時無命的憤激和對盛世炎涼的無奈。王勃駢文常用賈誼不遇以抒發(fā)自己才高位卑的不平之氣:“賈生、晁錯,復流涕而言矣”,“有時無主,賈生獻流涕之書”。盧照鄰在《南陽公集序》中從周禮開始,歷數(shù)楚漢相爭、蕭曹輔漢、袁曹相爭等歷史事件,接著表達了對貞觀君臣的艷羨,最后借莊周悼惠子之痛和向秀悲嵇康之傷傳達出盈虛有數(shù)的感慨:“輟斤之慟,何獨莊周;聞笛而悲,寧惟向秀!徒勤觀海,未知渤瀚之倪;永好談天,莫究氤氳之數(shù)?!薄堆玷髦菽贤ぴ娦颉犯窃跀⑼暄鐣畾g會愜意后流露出歡樂不常的惆悵:“百年之歡不再,千里之會何常。”駱賓王《答員半千書》:“楊朱徘徊于岐路,阮籍怵惕于窮途。嗟乎!霜往露來,歲華不待;山高河廣,離會無時。桂樹寒花,公子去而忘返;松巖春草,王孫游以不歸。”此前員半千致書勸其急切干進,駱賓王的答書卻不以為然,固然是其守孝居鄉(xiāng)、淡泊明志的反映,卻也流露出盈虛有數(shù)、人生驟變的隱憂。

        時命觀在四杰身處窮厄時所產(chǎn)生的后果是雙重的,一方面四杰從歷史興衰中尋找窮而終通的典型,以積極的心態(tài)看待困境,消憂釋愁,相信天道循環(huán),否極泰來,堅定人生抱負必將實現(xiàn)的信心;另一方面四杰遭受著持續(xù)不斷的打擊,又使他們對天道產(chǎn)生了懷疑,轉(zhuǎn)向宇宙難測的哀嘆,由堅定儒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轉(zhuǎn)而遵從道家“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四杰在人生最后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道家思想,并在其駢文中表現(xiàn)這一轉(zhuǎn)化過程。

        王勃因檄雞文事件被逐出沛王府后赴蜀,第二年作《為人與蜀城父老書》,雖名“為人”向蜀中人士求周濟提攜,其實全是自己思想感情的流露,篇首“蓋聞天地作極,不能遷否泰之期;川岳薦靈,不能改窮通之數(shù)。豈非圣賢同業(yè),存乎我者所謂才;榮辱異流,牽乎彼者所謂命?!绷髀冻鲭[憂茫然的情緒。咸亨二年(671)重入長安參選,在他的干謁書啟中多處表現(xiàn)對“時命”的思考,透露出無奈之后的達觀心態(tài):“時非我與,雄略頓于窮途;道不吾行,高材屈于卑勢。”咸亨四年(673)的曹奴事件比檄雞文事件對王勃的打擊要嚴重得多,他在此之后所作的駢文表達出對窮通有命更為深刻的思考。上元二年(675),南行交趾,八月中旬到楚州作《秋日楚州郝司戶宅餞崔使君序》:“此歡難再,殷勤北海之樽;相見何時,惆悵南溟之路。”悲傷之語有如讖言。《過淮陰謁漢祖廟祭文》對時命觀的思考轉(zhuǎn)向老莊哲學的純?nèi)巫匀唬骸耙廖⑸徶?,委大運之行藏。”又作《采蓮賦》將純?nèi)巫匀坏牡兰艺軐W思考進一步具化為高蹈避世的行為:“誓將刬跡潁上,棲影渭陽”,“餐素實兮吸絳芳,荷為衣兮芰為裳”;本年九月到達洪州,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將對宇宙和歷史的思考推向了極致。這篇駢文之所以成為千古名作,不僅在于它把駢文的體制與形式推向空前精致的程度,更在于它于整煉精工的文體形式內(nèi)曲盡作者對宇宙、歷史、人生思索的復雜情緒,透露著對時、才、命難以俱全的無奈與感傷,尤其是“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以下一段,呈現(xiàn)出作者深感天道盈虛有數(shù)的不可違,對歷史人物遭際的深切共鳴,對達觀知命的奉行與自覺砥礪品行的認同,諸種復雜幽微的情緒,充分利用駢文的諸多句式表現(xiàn)出來,層層展開,文字勝處,兼興之動人。

        盧照鄰晚年所作的《五悲文》與《釋疾文》同樣探索了“時、才、命”的主題。這幾篇駢文多化用騷體句式,更添傷感之情。《五悲文》作于調(diào)露二年(680),此時盧照鄰居東龍門山,病情漸重,愁苦益深。五篇文章的結(jié)構環(huán)環(huán)相扣,先以《悲才難》抒發(fā)有才難合于時,“方圓異用,遭遇殊時。故才高而位下,咸默默以遲遲”,像賈誼、崔骃之輩尚且數(shù)奇、不遇,只能安慰自己與時進退,做到“變化與屈伸交逐,窮達與存亡并驅(qū)”;《悲窮通》慨嘆自己出身燕地高門,有“立身則淹中不足言其禮,揮翰則江左莫敢論其詩”的才華,生逢明時,也難逃“昆山玉石忽摧頹”的厄運;《悲昔游》敘寫自己年輕時游覽天下的意氣風發(fā)與現(xiàn)今的“孤猿哀怨,獨鶴驚鳴”之嘆;《悲今日》感嘆時事變遷,相知已沒,生活困窘,世風日下,“雖有群書萬卷,不及囊中一錢”;《悲人生》將思索上升至哲學高度,以佛教調(diào)和儒道二家,“丘晚聞道,聃今已老”,以佛教的翻覆如掌、生死若輪來寬慰自己,對前四篇文章揭示的時、才、命的矛盾與困惑以佛教的“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一語解釋,他向往的境界是“三界九地,往返周旋;四生六道,出沒牽聯(lián)”。第二年盧照鄰病情更重,由東龍門山移居具茨山,作絕筆之辭《釋疾文》,則將宗佛思想轉(zhuǎn)向宗道,也更為深刻地思索“時、才、命”的主題。此文仿《離騷》而作,第一部分《粵若》采用《離騷》的行文筆法,由祖上榮光寫到自己德才兼?zhèn)?,再寫自身的?jīng)歷,以“時、命”為核心,要么“有才無時”,要么“有時無命”,最后發(fā)出“天問”式的悲憤吶喊,抒發(fā)“時、才、命”無法兼具的痛苦。第二部分《悲夫》,反復抒寫古往今來“聽天命者,飲淚含聲而就死”,“麟兮鳳兮,自古吞恨無已”的悲痛,不斷提醒自己認清“時、命”的主宰作用,“歲去憂來兮東流水,地久天長兮人共死”。第三部分《命曰》又仿《離騷》周流上下而求索的寫法,對“天道何從”產(chǎn)生懷疑,自誓“終不改乎此度”,他像屈原一樣不斷求索,找巫陽占卜指點,求問東皇太乙。最后經(jīng)太上老君指點迷津,以道家思想解決問題:“生死不能為其壽夭,變化適足寄其騰遷?;鵀轸~也,則躍龍門而橫碣石;化而為鳥也,則陪羊角而負青天。為社也,則長無斧斤之患;為瓠也,則泛乎泱漭之川。物無可而不可,何必守固以拳拳?!逼渲袑θ?、釋、道三家的思考是和“時、才、命”聯(lián)系在一起的,從思想上看是《五悲文》的延續(xù),表現(xiàn)他轉(zhuǎn)而宗道的精神狀態(tài)。無論宗佛宗道,“解脫”都只是暫時的麻醉,最終仍然抵消不了社會現(xiàn)實的矛盾與自身遭際的痛苦加于心靈的重負。不久之后,苦難的文人以令人無限同情的方式結(jié)束了生命。

        初唐四杰人生經(jīng)歷的跌宕起伏影響了他們駢文觀念由頌圣到抒懷的轉(zhuǎn)變,前期的頌美以及由此而創(chuàng)作的大賦大頌既是四杰變革文風的努力,又是他們汲汲功名的展露,然而無法實現(xiàn)人生抱負的命運與入蜀的經(jīng)歷又促使他們轉(zhuǎn)向述懷言志的駢文觀念,四杰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序文文體抒情言志的功能,不僅進行文體創(chuàng)新,創(chuàng)制了贈序、宴序、游序等新體序文,又繼承了楚辭體對“時、才、命”哲學問題思考的傳統(tǒng),使駢文內(nèi)涵更加豐富、深刻。

        三、結(jié)語

        綜上可知,初唐四杰在述德頌圣駢文觀念的引導下革新龍朔文場中上官體等人偏于“纖微”風格的駢文,而追求鋪陳揚厲、堆砌辭藻、宏麗壯大的頌圣體駢文,在一定程度上與許氏文風相合。同時四杰弘揚壯大的情思,提倡以宏博來廓清綺碎,以剛健骨氣來提高駢文氣勢,又顯示出四杰對建安風骨的繼承與吸收。然而他們在理論上又認為建安時期的文風與儒家詩教觀的要求不相符,形成了頌圣與風骨相抵牾、觀念與實踐相矛盾的駢體革新現(xiàn)象。再者初唐四杰在述德頌圣駢文觀念影響下所進行的駢體改革與許敬宗所倡導的文風不盡相同,根本原因在于四杰受到來自家學與師承的儒家思想影響,并堅守了這一信念,使他們最終無法成為許敬宗、李義府之流的諂媚人物。當他們離京入蜀之后,“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儒家思想又促使他們的駢文觀念轉(zhuǎn)向了述懷言志。四杰入蜀后大量創(chuàng)作新體序文以抒發(fā)情懷,探索駢體的藝術本質(zhì),在某種程度上回歸到上官儀探索駢文藝術的道路中,但因為他們提倡剛健骨氣使這些抒懷言志的駢體序文在風格上遠遠超過上官體駢文,加之對道家思想的研習,初唐四杰的駢體革新對建安風骨的繼承和對“時、才、命”主題的思考對于扭轉(zhuǎn)六朝以來駢文綺靡風氣的影響較大,融合了因循與創(chuàng)變的因素,促進了初盛唐之交駢文風格的轉(zhuǎn)變。初唐四杰駢文觀念由述德頌圣到抒懷言志的嬗變成為他們駢體革新內(nèi)涵豐富、復雜的主要原因,在初唐駢文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駱賓王序文駢文
        北魏新貴族的形成與駢文的新變
        天中學刊(2022年5期)2022-11-08 08:18:47
        畢沅幕府與清中葉駢文復興
        天中學刊(2022年5期)2022-10-26 00:06:06
        記住了,他叫駱賓王
        好孩子畫報(2021年2期)2021-03-15 05:57:30
        駱賓王七歲詠鵝
        論明清之際駢文的經(jīng)典化
        劉禹錫詩序研究
        詠鵝
        兒童繪本(2018年2期)2018-02-09 16:37:30
        啟事一則
        魏晉南北朝序文芻議
        西部學刊(2015年10期)2015-11-09 16:43:56
        王羲之與《蘭亭集序》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人妻| 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 91自拍视频国产精品| 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下载|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久久久| 偷拍熟女亚洲另类|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在线不卡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黄|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国产大陆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阿v天堂2018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77777kkkkk|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懂色av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亚洲av国产av综合av卡| 岳好紧好湿夹太紧了好爽矜持|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 日本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美腿丝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情侣真实露脸在线|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视频天堂| 日韩久久无码免费看A|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 亚洲伊人一本大道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亚洲人在线观看|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在线观看| 男女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又嫩又硬又黄又爽的视频|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69|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成 人 色综合 综合网站|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夜夜夜精品国产|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9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m3u8|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熟女俱乐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