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鵬程
摘 要:在培智語文教學中,教師面對的是存在智力障礙的學生,由于受到智力條件的限制,學生在學習及應用語言文字方面能力較差,所以語文教學必須要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提高語文教學的實用性和生活性。對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要從學生的身心特征和學習需求出發(fā),積極開展生活語文教學,增強教學的實用價值,確保語文教學的效果,引導學生積累更多的生活能力。本研究對如何巧妙利用生活化教學、提升培智語文教學水平進行分析。
關鍵詞:培智學校;實用性;學習需求;生活語文教學
生活語文是培智學校學生發(fā)展思維、學習文化知識和形成生活技能的基礎,在培智教育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生活語文課程標準是培智學校實施語文教學的重要依據(jù),《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2016年版)》的頒布是培智學校語文教學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2016年版培智語文課標與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理念、教學實施等方面有一脈相承之處,但又具備自身的特點,在此背景下,培智教師應認真研究課標,以使生活語文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及教學評價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一、培智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的必要性
智障兒童的智力水平較為低下,他們的學習速度比較慢,同時注意力集中也比較差,在理解抽象概念方面更是比較困難,因此學習的動機低,并且學習的興趣也比較淡薄。培智學校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不高,同時中重度學生逐漸成為培智學校主體,為保證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并提高他們適應生活的能力,就應當從那些同學生有著最直接關系的教學內(nèi)容入手,采取那些符合他們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教學方法,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尤其是在語文教學當中更是應當如此。這是因為在培智學校中,語文課以及口語訓練課課時比例最大,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交際能力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語文教學來獲得,語文外延可以說同生活外延是相等的,要想在生活當中學習語文并應用語文,從而實現(xiàn)語文教學生活化,就應當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來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從而實現(xiàn)這一目的。
二、提升培智語文生活化教學水平的策略
(一)教材處理生活化
對存在中度智力障礙的學生進行語文教學,如果不對教材進行處理就直接教授給學生則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也違背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難以讓學生掌握基礎和必備的語文知識。語言文字知識對于存在中度智力障礙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那么要想讓他們的語文知識和能力得到有效發(fā)展的話,就必須要在教材處理方面實現(xiàn)生活化,并將生活化的教材處理作為生活語文教學的基礎策略,讓教材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鼓勵學生從生活當中學習以及靈活應用語文知識[2]。
例如:在教學《打電話》這一課時,需要讓學生掌握打電話時的語言表達方法,指導學生通過電話對話分析對話的主要內(nèi)容,也就是闡述的主要事件。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避免直接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教學,而是先給予學生啟發(fā)和思考空間:“大家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是否有打電話或者是接電話的經(jīng)歷呢?在接打電話時會說些什么?”。采用生活化的教材處理方法能夠讓學生挖掘生活中隱藏的數(shù)學知識,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本課內(nèi)容的學習中,對所學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步建立起生活和語文學習之間的關聯(lián),極大程度上提高語文學習質(zhì)量。
(二)情境展示生活化
利用情景展示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培智學校的語文教學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存在中度智力障礙的學生在認知和思考問題方面存在障礙,不具備抽象思維能力,需要通過直觀形象的展示來強化他們的形象思維,讓學生獲得對事物和知識的正確認知和理解。但是在具體的教學當中,很多教師雖然會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但是在情景展示生活化方面做得明顯不足,使得整個教學情境缺少生活氣息。對此,語文教師在情境展示環(huán)節(jié)要最大化地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并盡量還原學生的生活場景,讓學習環(huán)境充滿生活味道。
例如:在教學《打電話》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兩位同學在周末互通電話相約一起郊游”的情境,并安排教師和學生進行實際演示。在演示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電話模型,盡可能地讓情景展示逼真,實現(xiàn)最大限度的生活化,或者是教師可以為學生用多媒體展示同學、朋友、家人之間互打電話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形象地進行觀察,從而總結(jié)打電話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從語言當中找到事情重點的能力。
(三)課后拓展生活化
課后拓展是生活語文教學策略當中需要著重把控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是因為課后拓展語文學習同樣也是生活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延伸和拓展,會更加深入和細致地考查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應用,對于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提高生活語文教學質(zhì)量有著重大意義。在具體的生活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努力實現(xiàn)課后拓展生活化,具體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鞏固知識。所謂鞏固知識,是要求學生將課堂上學習到的內(nèi)容告訴自己的父母或者是其他家庭成員,重新表達自己所學的知識。學生在講的同時可以重新回顧自己課堂上學習到的內(nèi)容,順利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標[3]。第二,遷移能力。遷移能力是引導學生將課堂學習當中獲得的能力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用于解決生活當中的相同或相似問題,讓學生終身受益,確保培智學校的學生逐步消除刻板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例如:在學習完《打電話》一課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本課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認真消化,并將自己學習到的語言表達方法應用到實踐當中,也就是給自己的朋友、親人或者是同學打一通電話,應用自己所學知識清楚地傳達自己想要說明的問題。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對于培智學校的學生而言,生活語文教學符合他們的身心發(fā)展特征,也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同時也可以通過學習語文發(fā)展學生的生活能力以及交際能力,讓學生可以有效地適應社會,在生活中獲得語文能力的升華。生活語文教學的實施為教師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以及嚴格的要求,需要在教材處理、情境展示、課后拓展等方面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讓智力障礙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平臺。
參考文獻
[1]南樹功.淺談培智語文教學生活化[J].文學教育(上),2019(03):97.
[2]田莉.培智語文生活化課堂教學策略探討[J].才智,2018(07):21.
[3]黃志麗.培智生活語文教學策略探討[J].華夏教師,2017(21):66.79694C45-F840-4584-9710-18996304A9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