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適宜的運動能改善心血管病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首先,安全有效的運動可改善心臟泵血能力,加速冠狀動脈血流速度,促進血液循環(huán);其次,堅持適量運動可改善骨骼肌的能量代謝,增強體質,調節(jié)人體的血壓、血脂、血糖,避免營養(yǎng)過剩;最后,經(jīng)常運動還有助改善情緒,讓人感到心情愉悅、精力充沛。
相較于其他運動,跑步有其獨特優(yōu)勢。一方面,跑步時雙腳能夠同時騰空離地,運動強度大,有利于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心肺功能,增強免疫力,將體質保持在較好水平;人在跑步時能夠有節(jié)奏地調動身體的大小肌肉群,增加能量消耗,促進脂肪燃燒,有利于減輕超重人群的心血管負擔。
另一方面,跑步兼具實用性、經(jīng)濟性、便捷性。相較于游泳、揮拍類運動項目,跑步無須掌握特別的技術,就能達到鍛煉心肺功能的效果;且對場地要求較低,無論是城市還是鄉(xiāng)鎮(zhèn)居民,無須花費就能夠活動身體;同時,跑步是一項可與他人協(xié)同進行的群體活動,若以此為愛好形成社群,能夠增強人際聯(lián)系,有益于身心健康。
因此,對于健康的成年人來說,在增強心肺功能、塑型減脂、愉悅身心方面,跑步可謂“低投入高回報”。建議18~65歲的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5天、每天3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每周3天、每天20分鐘的高強度鍛煉??梢酝ㄟ^心率簡單判斷運動強度,一般來說,心率達到120~140次/分算中等強度運動,140次/分以上可視為高強度運動。
久坐不動是健康最大的敵人,只要動起來,就有助降低患病風險。但超過本身耐受能力的大運動量活動反而會損傷身體,特殊人群應評估身體狀況后,循序漸進地鍛煉。
雖說“運動是良醫(yī)”,但應先考慮安全性再關注鍛煉效果。對于患有關節(jié)病的人來說,快走可以大幅降低運動對膝關節(jié)的損傷;游泳在增強骨密度、預防椎間盤突出等方面效果較好;腿腳不便的人還可以嘗試乒乓球等低強度揮拍類運動。建議大家把鍛煉穿插在生活中,比如清掃、園藝等家務活動,利用零散的時間碎片化鍛煉,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此外,還應做到合理飲食、戒煙戒酒、保持心情愉悅等,否則再怎么積極認真鍛煉,也無法讓疾病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