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軍
摘要 基于項目學習理論,筆者劍設了“尋蹤東坡研學指南”學習項目,在該項目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將蘇軾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其生平緊密聯(lián)系,通過質疑、探究、討論、思辨,更好地感受蘇軾作品的情感內涵和精神力量,在項目化學習中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蘇東坡研學項目學習學習設計
項目化學習聚焦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真實問題驅動學習、追求持續(xù)深度探究與合作、關注學生成果、堅持學習全過程評價等特征,在育人模式的轉變、彌補課程教學碎片化、深化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
按照項目學習的理念,筆者基于語文教材中的蘇軾作品及暑假全校閱讀推薦書目《星光閃耀——解讀中國十大詩人》一書,設計了“尋蹤東坡研學指南”學習項目,并在任教的九年級實施,以下是這個項目的實踐過程。
一、確定項目主題及學習目標
作為北宋文壇領袖之一,蘇軾在詩、詞、文、賦、書、畫等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其面對人生打擊所表現出來的豁達胸襟影響著一代代中國人。法國《世界報》組織評選1001-2000年間的“千年英雄”,全世界一共評出12位,蘇東坡名列其中,是唯一人選的中國人。
在統(tǒng)編版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中,編者選用了蘇軾的不少作品。小學階段有《贈劉景文》《飲糊上初晴后雨》《題西林壁》三首詩和《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一首詞,初中階段有《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下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四首詞和《記承天寺夜游》一篇散文。這些作品雖然只是蘇軾一生所創(chuàng)作的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4500多篇散文中極小的一部分,卻在教材選文中占據重要地位,是教材中古代詩人選文較多的一位。
古詩文的學習很重要的一種方法是知人論世,要深刻理解、更好地賞析蘇軾作品,需聯(lián)系蘇軾的人生經歷與其創(chuàng)作背景。從小學到初中,老師們每次講授蘇軾作品教師都繞不開他的生平,但時間跨度很長,每次重復性、片段化地介紹蘇軾生平,學生得到只是零碎的知識,對作家作品的了解也只能停留在表面,難以對蘇軾及其作品形成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性的認識?;诖?,我們決定在九年級開展一次蘇軾作品項目化學習,確定本次項目學習的主題是“尋蹤東坡研學指南”,試圖在真實的任務情境中,讓學生將蘇軾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其生平緊密聯(lián)系,通過質疑、探究、討論、思辨,從單一刻板印象到認識一個真實又立體的蘇軾,更好地感受蘇軾作品的情感內涵和精神力量,并能夠遷移所學的知識?;诖?,確立項目學習的三個目標:
1.誦讀吟詠,體會蘇軾詩詞恢宏開闊的意境美、語言美,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
2.能夠通過各種途徑搜集所需信息、資料,能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將自己對某一問題的思考清楚、準確地表述出來。
3.借助文本閱讀、研討交流、知人論世等方法,探究蘇軾詩詞中表現的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獲得有益啟示,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創(chuàng)設情境與任務
創(chuàng)設情境:經歷是最好的學習,研學是最美的相
遇。研學給我們全新的體驗,引發(fā)我們深層的思考,給我們更多的期待。學校有“研學夏令營”傳統(tǒng),為讓更多學生了解蘇軾、走近蘇軾,學校計劃組織為期10天的“尋蹤東坡研學夏令營”,請你基于蘇軾人生經歷及作品設計一份“尋蹤東坡研學指南手冊”以供夏令營同學之用。
驅動問題:蘇軾獨特的人格魅力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驅動任務:
1.書面呈現。為蘇軾設計個性名片,包括頭像和200字左右的簡介;小組合作梳理蘇軾生活軌跡圖,并標注在每個地點創(chuàng)作的作品2-3篇并進行比較;為研學活動編寫一段宣傳語;撰寫“蘇軾帶給我的精神力量”小論文。
2.口頭呈現。選取蘇軾生活過的3個地方作為此次研學的地點,并說明選這些地方研學的理由;研學時候要在這些地方舉辦“蘇軾詩詞朗誦賞析會”,請以小組為單位朗誦、賞析蘇軾詩詞。
3.綜合作品呈現。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份“尋蹤東坡研學指南手冊”,手冊應包括宣傳語、蘇軾個性名片、研學路線及地點介紹、蘇軾作品賞析等,應設計好手冊樣式,進行電腦排版或手繪制作,圖文并茂,規(guī)格大小不限、頁碼不限,并在最后一節(jié)課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手冊內容、朗誦賞析其中一個研學地點的“蘇軾詩詞朗誦賞析會”節(jié)目、匯報小組學習收獲及反思。
三、提供分層學習資源
為了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達成項目學習目標,我們把學習資源分成背誦作品、必讀資源、拓展材料,背誦作品是5篇初中階段學習的蘇軾作品外加一篇原人教版初中階段的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現被高中語文課本選編),因為這篇作品在蘇軾的作品中分量較重,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積累多一些,要求在一周內所有學生必須熟練背誦。必讀資源是完成本項目學習的基本資料,要求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朗誦鑒賞《赤壁賦》,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閱讀理解《星光閃耀——解讀中國古代十大詩人》(蘇軾篇),自主閱讀《蘇東坡傳火蔣勛說宋詞X第五講“蘇軾”)等資料。
拓展材料是學有余力的同學進行專業(yè)研究可選資料,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讀。
1.背誦作品
《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記承天寺夜游》《念奴嬌·赤壁懷古》。
2.必讀資源
《赤壁賦》《星光閃耀——解讀中國古代十大詩人》(蘇軾篇)、《蘇東坡傳》《蔣勛說宋詞》(第五講“蘇軾”)。
3.拓展材料
葉嘉瑩《小詞大雅》(一蓑煙雨任平生)、陳鵬《蘇東坡的下午茶》、《蘇軾十講》、王水照《蘇軾選集》、康震《康震評說蘇東坡》。
四、設計項目活動
為了讓學生能夠順利完成這個項目,我門設計了
一系列具體的、由簡單到復雜的四個梯度任務,在每個梯度任務中開展2-4個具體活動。以問題引領、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在完成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中走完整個項目歷程。整個項目用時4周,占用課內8課時,未在表格中呈現的活動,比如朗誦的彩排等,需發(fā)揮學生自主能動性、利用學習小組優(yōu)勢相互合作,用課余時間完成。
第一梯度的任務:走近蘇東坡。設計了以下具體活動:(1)以批注式閱讀方式推進閱讀林語堂《蘇東坡傳》整本書,每天批注5處以上,每處不少于30字。
(2)篩選整合信息,把握蘇軾人生主要事件及時間點,梳理蘇軾人生軌跡。設置問題如“眉山生三蘇,草木盡皆枯”什么意思?“蘇洵是如何解釋蘇軾名字由來的?”“請繪制蘇軾大事年表”“蘇軾是個怎樣的人?”
(3)閱讀完后為蘇軾設計個性名片,展示名家論蘇軾。
“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一個改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林語堂《蘇東坡傳》)。
“中國古代最高貴,最親切,最有魅力的文人”(余秋雨《文明的碎片·蘇東坡突圍》)
因閱讀整本書以課后作業(yè)形式布置,這一階段用時較長,需兩周,梳理蘇軾人生軌跡和設計蘇軾個性名片在課堂完成,先小組交流,再全班分享設計思路,為之后以小組合作設計一份具有小組特色的蘇軾個性名片做鋪墊。
在項目學習伊始,筆者制訂以下“小組活動參與能力評價表”,凸顯過程性評價在項目學習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小組活動、主動從各種途徑搜集整理信息,真正做到為解決問題而學、為自己的成長而學。
第二梯度的任務:品味東坡作品。設計了以下具
體活動:(1)閱讀《星光閃耀——解讀中國古代十大詩人》(蘇軾篇)。在閱讀完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后,《星光閃耀——解讀中國古代十大詩人》(蘇軾篇)專題閱讀用1個課時即可讀完,主要閱讀專題中賞析重要幾首詩的文章,為背誦東坡作品打下基礎。同時利用在線學習平臺(比如釘釘、企業(yè)微信等)推送教師精心制作的蘇軾專題微課,加深學生對蘇軾極其詩詞的了解,也可推送央視百家講壇《康震講蘇軾》,設置問題如:蘇軾詞有什么重要特點?你會選擇哪篇作品作為蘇軾代表作?等。(2)朗誦、背誦6篇東坡初中教材作品。(3)課堂學習九年級篇目《記承天寺夜游》《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兩篇作品的學習以學生課堂質疑、小組合作探究為主,教師點撥為輔,設置問題如:“閑人”如何理解?
因七八年級已經背誦三首詞,大概用1個早讀加1個課時即可完成背誦6首作品的任務。這是為第三梯度學生賞析蘇軾文章打下基礎。這個朗誦和背誦需跟最后的項目展示活動結合,設置問題如:游學時候要方舉辦“蘇軾詩詞朗誦賞析會”,你們小組會如何演繹這首作品?引導學生在熟練背誦的基礎上,朗誦展示要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
這個梯度任務用時較短,3天可以完成,在線學習平臺推送的蘇軾微課可以讓學生在周末或者晚上觀看,作為本梯度學習的拓展延伸。
第三梯度的任務:精析評論文章。設計了以下具體活動:(1)課后閱讀《蔣勛說宋詞》(第五講“蘇軾”)并選擇蘇軾一首作品寫下自己的賞析文字,準備小組交流及蘇軾詩詞朗誦會上展示,設置問題如:你選擇的詩詞用哪一類背景音樂比較合適?(2)小組交流,發(fā)表自己對蘇軾文章評論觀點。(3)設計游學宣傳語,設置問題如:這次蘇軾研學夏令營的主題怎么定?宣傳語怎么寫?
這個梯度的任務是主要是讀寫結合,我們把對蘇軾作品評析的小組交流活動和設計游學宣傳語放在課堂,用2課時,整個過程用4天時間。
第四梯度的任務:探尋理想人格。設計了以下具體活動:(1)小組交流,梳理并比較蘇軾在幾個重要人生階段的重要文學作品,對不同人生階段作品中透露的不同情感進行分析與歸類,揣摩蘇軾心路歷程,設置問題如:蘇軾是如何在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2)小組合作設計游學手冊指南。(3)撰寫以《蘇軾帶給我的精神力量》為題的小論文。(4)“尋蹤東坡研學指南”綜合作品呈現。
這個梯度學習任務是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性,以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為主,大概用時一周。在最后的綜合作品展示環(huán)節(jié),制訂“手冊設計效果及作品呈現評價表”對小組學習進行最后評價,小組分即為小組成員分數,引導學生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個人分數記分規(guī)則:與表1加起來就是個人項目完成得分(滿分100分)。
四、項目學習反思
對于教師來說,“以終為始”的項目學習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任務情境的設計。因為任務情境決定了最終的結果和中間的過程,如果設計不合理,過程難以控制,最終的結果自然令人失望。本項目的“研學活動”是生活中常見的情境,對學生充滿著親切感、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也充滿協(xié)作、創(chuàng)新和交流展示的期盼。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過程。整個過程下來,我們發(fā)現,在項目任務的驅動下,學習成為一種參與、實踐過程,在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分析的各項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以培養(yǎng)和提升。最終的作品綜合呈現讓人看到了學生的無窮潛力和可能。
在本項目學習中,我們努力實現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通過任務驅動上教學方式和學科知識靈動起來。主要探索了以下幾個方面。
1.以批注形式推進閱讀
如何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為“真閱讀”?本項目學習中我們探索了批注式閱讀方法。每次布置批注作業(yè)后以小組輪流抽查為主,老師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實物投影技術進行課堂交流和展示批注,較全面、充分地展示學生的思維水平、語言能力,進行全程批注指導,肯定新穎獨到的見解,指出思想偏激的觀,點。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批注的交流和互評。這種讀、思、寫的有機結合才是真閱讀、真思考,學生養(yǎng)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將受益終生。
2.建構線上教學平臺
隨著“網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網絡已經成為人們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是疫情期間的網絡教學已經讓線上教學落地實踐。本項目試圖探索線上線下教學一體化的“混合式”學習生態(tài),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在本項目學習中,學生需要閱讀、查找的相關材料很多,老師也希望把很有含金量的微課資源推送給學生,在課堂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利用網絡學習平合無疑成為實施項目化學習的重要途徑。線上教學平臺也讓小組合作學習從有限的教室空間擴展到方便快捷的網絡空間,可在網絡平合上繼續(xù)研討課堂上懸而未決的問題,實現學生的思維在線上的碰撞。
3.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
優(yōu)秀的項目學習注重評價發(fā)揮的導向作用,本項目試圖用主體性原則構建教室與學生之間一種新型的關系,盡可能在評價中做到主客觀高度的統(tǒng)一。在評價的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作為項目過程性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這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最大信任與肯定。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成果最有發(fā)言權,教師的評價要通過學生的內化才能被學生接受,所以過程性評價應發(fā)展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性的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學生通過學習評價能認識自己發(fā)展到什么狀態(tài)、水平,今后還要向什么目標努力,使學生處于發(fā)展的主動地位,而不是“老師說我怎樣,我就是怎樣”的不知發(fā)展水平、不明發(fā)展目標、更不知如何提高自己,指導學生學會評價是增強學生發(fā)展的動力,使他們能夠調整自己的行為。
4.撰寫研究小論文
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對蘇軾及其作品的集中學習,對蘇軾獨特的人格魅力形成過程已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對蘇軾能夠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而這個整理、探究、思考的程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及確立有重要幫助,這些沉淀于學生思想的內部成分需要有一個“出口”得以外化,驅動任務中的小論文寫作就可成為學生學習本項目學習的“出口”。將“蘇軾帶給我的精神力量”小論文寫作作為本項目學習成果的最終呈現方式之一,對于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既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也是一種挑戰(zhàn),更是教學方式由講授結論到探究結論的一種變革。小論文的撰寫活動上學生以“做研究”的方式來讀書一獨立思考,獨立提出問題,搜索材料,組織材料,闡述觀點,論證觀點,組織文章。關于蘇軾及其作品的小論文寫作深化了閱讀體驗活動,大大提升了項目學習的效果。
[作者通聯(lián):廣東深圳市新安中學(集團)第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