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社原社長周年豐2021年7月25日去世后,我一直想寫點文字追思他,但苦于找不到切入點。一天,和一位老友聊起周年豐社長,老友說:“年豐社長活得通透。”朋友的話點醒了我。
1986年初,我即將從沔陽師范電大脫產(chǎn)班畢業(yè),學校要求有3名教授對畢業(yè)論文進行評判,論文合格才能畢業(yè)。我把兩萬多字的《試論葉明山小說的散文美》,寄給了我電大的老師北大中文系教授黃修己、華中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劉守華,以及荊州地區(qū)教委主任周年豐三位先生。
指導老師李克銀先生很擔心:與教委主任周年豐素不相識,他收到論文后會不會看?沒想到,幾天后就收到周年豐先生的來信,洋洋灑灑寫了幾頁紙,結語寫道:“陽斌同志的論文即使與應屆本科畢業(yè)生的優(yōu)秀論文相比,也毫不遜色?!?/p>
周年豐時任荊州地區(qū)教委主任,仙桃屬荊州管轄,他的評語除了具有學術意義,還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沔師電大教學點的工作。我的論文得以參加公開答辯,并被評為優(yōu)秀論文。
1995年,我在仙桃市鄭場鎮(zhèn)擔任鎮(zhèn)委書記。正月初八,一輛鄂A牌號的小車開進了鎮(zhèn)委大院,一位老者邊下車邊嚷:“我找涂書記,那個寫論葉明山小說散文美的涂書記!”來者竟是省委副秘書長周年豐同志。
我們在會議室坐下,毫無準備地開始匯報。在匯報年度工作計劃時,我著重講了農(nóng)村工作的五個重點。周年豐邊聽邊點頭,要我們把匯報的情況形成材料,快遞給他。2月13日《湖北農(nóng)民報》在頭版頭條發(fā)了我們的文章《追求“五大效應” 開發(fā)鄭場農(nóng)業(yè)》,編者按就是周年豐秘書長寫的。
1998年4月,我從潛江市委辦公室上調(diào)到省委辦公廳工作,周年豐已任省文化廳廳長。11月的一天下午,他約我到文化廳作了一次長談。
在談到做人時,周年豐說:“做人不能忘本,要始終記得自己從哪里來。我是從貧困家庭走出來的。我在天門縣城上初二時,5個同學步行50多里從縣城回鄉(xiāng)下,走了一半,遭遇暴風雪,我們只好擠在一家旅社的屋檐下苦熬。一位租住在旅社、靠補傘謀生的老人搭救了我們,拉我們到他的房間過夜,第二天清晨還哀求隔壁的老板賒給他五塊鍋盔,讓我們吃了趕路……我們有能力為老百姓做事的時候,就要全心全意去做,不要三心二意,也不要假心假意?!?/p>
2003年,時任湖北日報社社長的周年豐被省委評為全省六大勤政廉政典型,他在大會上的發(fā)言,以《時刻行走在人生的正道上》在媒體發(fā)表。文中寫道:“家風不正,可能成為人生折戟的懸崖。在荊州地委工作時,我在一樓和炊事班長門對門住了10年;從荊州調(diào)省城工作多年,我妻子一直在江陵電影院工作;到報社工作后,有人勸我評個正高職稱,我婉拒了,我覺得當‘一把手’的人,不能把什么好事都攬在自己頭上……”
2014年,周年豐卸任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的職務,72歲的他沒閑著,在步行街上飲茶、下棋、聊天,特別喜歡和清潔工、售貨員、園藝工等服務行業(yè)的人聊天,聊出了29篇有聲有色的“步行街風情錄”,收入他的散文集《故鄉(xiāng)情》。
有一天,我在懷貨魚糊粉小吃店吃早餐,碰到也在店里吃早餐的周年豐,我與他開玩笑:“周家爹新出版了《故鄉(xiāng)情》,也不送本我們學習學習?!蹦闹?,周年豐對小吃店的老板說:“懷貨,把我送給你的那本《故鄉(xiāng)情》送給陽斌,明天我再補給你!”
這就是周年豐,“大官”、作家、“農(nóng)民”、廉者,一個活得通透的人。
(作者涂陽斌,退休公務員,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已出版散文集《憨人桿司令》《講述100個鄉(xiāng)巴佬的故事》《行走在大平原上的思索》《本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