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 霜 李亞楠
眼眶腫瘤發(fā)生率約占全部眼眶疾病的70%,患者多伴有眼球運動障礙、視力障礙及眼球突出等癥狀,甚至出現失明[1]。眼眶腫瘤摘除手術作為治療眼眶腫瘤的重要方法,受到手術視野限制、眼眶內血管及神經等解剖結構復雜等影響,難度較大,術后極易出現并發(fā)癥,影響患者預后,而對患者術后預后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有利于采取針對性預防措施,促使患者預后得以改善[2]。鑒于此,本研究將分析眼眶腫瘤摘除手術并發(fā)癥及術后預后影響因素。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治療的眼眶腫瘤患者118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52例;年齡23~78歲,平均年齡(59.71±6.35)歲;病程8個月~14年,平均病程(6.91±2.16)年;其中良性腫瘤68例、惡性腫瘤50例。本研究獲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納入標準:①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②均經影像學及病理學檢查確診;③年齡≥18歲;④患者均接受眼眶腫瘤摘除手術治療。(2)排除標準:①患有精神疾病,依從性較差,或不具備正常的交流及溝通能力;②患有青光眼等其他眼科疾病。
1.3.1 手術方法 118例眼眶腫瘤患者均采用眼眶腫瘤摘除手術治療,患者采用全麻,在術野充分暴露后,對瘤體組織進行銳性、鈍性結合方法分離,摘除病變,期間注意對周圍血管、神經的保護,逐層縫合后,復位組織并包扎。
1.3.2 收集資料 術后隨訪6個月,統(tǒng)計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同時收集患者一般資料,主要包括性別(男、女)、年齡(≥75歲、<75歲)、病程(≥10年、<10年)、腫瘤性質(惡性、良性)、腫瘤累及范圍(深部、前部)、腫瘤所在區(qū)域(眶內、眶外)、腫瘤邊界(模糊、清晰)、腫瘤分化程度(低分化、高分化)、手術時間(≥3 h、<3 h)及合并癥(是、否)等。
1.3.3 預后不良判斷標準[3]若患者存在失明、心跳驟停、腦血管意外、休克、視力損傷、呼吸衰竭、復發(fā)或死亡等即可判斷為預后不良,并依據上述標準將118例行眼眶腫瘤摘除手術患者分為預后良好組、預后不良組。
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方法,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118例眼眶腫瘤摘除手術患者出現并發(fā)癥38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2.20%(38/118),其中眼球運動障礙占比最高,為28.95%(11/38),上瞼下垂、視力障礙、散瞳、球后出血的發(fā)生率分別為18.42%(7/38)、21.05%(8/38)、18.42%(7/38)、13.16%(5/38)。
118例眼眶腫瘤摘除手術患者預后良好92例、預后不良26例,預后不良占比22.03%(26/118)。
預后不良組中年齡≥75歲、手術時間≥3 h、眶內腫瘤、惡性腫瘤、腫瘤邊界模糊、存在合并癥、腫瘤分化程度為低分化、腫瘤累及深部患者占比高于預后良好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2組在性別、病程方面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眼眶腫瘤摘除手術患者預后不良的單因素分析(例,%)
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75歲、手術時間≥3 h、眶內腫瘤、惡性腫瘤、腫瘤邊界模糊、存在合并癥、腫瘤分化程度為低分化、腫瘤累及深部為眼眶腫瘤摘除手術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且OR≥1)。見表2。
表2 眼眶腫瘤摘除手術患者預后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眼眶腫瘤屬于一種致盲、致殘性眼部疾病,目前仍以手術治療為主。眼眶腫瘤摘除手術有利于將腫瘤組織切除,但眼眶手術空間狹小,對手術視野有一定影響,且特別針對眶深部腫瘤患者而言,手術難度較大,可能會對周圍血管及神經造成損傷,患者術后復發(fā)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極易影響預后[4]。
本研究結果顯示,118例眼眶腫瘤摘除手術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2.20%,預后不良占比22.03%,其中年齡≥75歲、手術時間≥3h、眶內腫瘤、惡性腫瘤、腫瘤邊界模糊、存在合并癥、腫瘤分化程度為低分化、腫瘤累及深部為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高齡患者全身各器官功能下降,甚至一些器官功能喪失,其機體免疫功能及防御能力差,極易出現視力損傷,甚至失明。手術時間長則表明手術難度較大,會相應延長麻醉時間及各器官暴露時間,損傷腫瘤周圍組織,增加感染發(fā)生風險,尤其針對合并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而言,手術耗時較長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嚴重者會導致死亡[5]。與眶外腫瘤相比,眶內腫瘤位置較深,術中對腫瘤組織進行剝離時會損傷周圍正常組織,導致術后視覺喪失[6]。惡性腫瘤具有生長快、呈侵襲式生長及邊界不清等特點,而腫瘤邊界不清會導致腫瘤組織切除不徹底,增加術后復發(fā)率,影響預后[7]。手術治療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損傷,而伴有合并癥的患者免疫力及抵抗力較差,患者術后恢復緩慢,極易出現并發(fā)癥,影響預后[8]。腫瘤分化程度為低分化則表明惡性程度更高,而腫瘤累及深部時,手術切除難度增加,同時受到視野限制,會影響手術治療效果,進而影響預后[9]。但本次研究中也存在一定不足之處,諸如納入病例數較少,且分析眼眶腫瘤摘除手術患者術后的預后影響因素有限,故仍需后續(xù)大樣本量、全面分析患者術后的預后相關影響因素,以為臨床防治提供更為確切的信息。
綜上所述,眼眶腫瘤摘除手術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患者預后與年齡、手術時間、腫瘤所在區(qū)域、腫瘤性質、腫瘤邊界、合并癥、腫瘤分化程度、腫瘤累及范圍等有關,故通過分析上述相關影響因素,能夠制定針對性預防措施,以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