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麗 鄭雪莉 李福軍
口腔癌患者口腔內部分布多種菌群,由于口腔內部具有豐富的血液循環(huán)及頻繁的舌肌運動,癌變后極易出現(xiàn)菌群失調及口腔感染,部分嚴重患者還易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具體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1]。
研究[2]認為口腔癌的出現(xiàn)不僅表現(xiàn)為細胞異常增殖,也是細胞異常凋亡的結果,但細胞凋亡機制較為復雜,多種因子參與上述過程中。Survivin是現(xiàn)階段發(fā)現(xiàn)的凋亡抑制作用最強的基因,但關于口腔癌的研究資料較少[3]。最新的文獻[4]提示IL-24能夠抑制癌細胞浸潤和腫瘤血管的生成、誘導癌細胞凋亡并增強對化療、放療的敏感性,在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及黑色素瘤等多種惡性腫瘤中均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本研究探討了口腔鱗狀細胞癌組織中survivin、IL-24表達及意義,現(xiàn)匯報如下。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保存的口腔鱗狀細胞癌組織65例,同時選取口腔扁平苔蘚組織40例,正??谇火つそM織33例,各組織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納入標準:①均經病理學確診;②臨床病歷資料保存完整;③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術前行放化療等抗腫瘤治療;②合并有其他系統(tǒng)惡性腫瘤、免疫系統(tǒng)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等。
表1 各組一般資料比較
免疫組化染色法檢測survivin、IL-24表達。分別取適量口腔鱗狀細胞癌組織、扁平苔蘚組織及正常黏膜組織石蠟包埋后常規(guī)切片,乙醇復水后蒸餾水沖洗,過氧化氫(3%)滅活內源性過氧化物酶,修復液抗原修復后牛血清蛋白(5%)封閉,滴加一抗抗體,4℃孵育過夜后滴加羊抗兔二抗,37℃與SABC混合孵育30 min后,DAB染色,蘇木精復染;脫水、透明后中性膠封片,高倍顯微鏡觀察survivin、IL-24表達情況[5]。
采用雙盲法,由兩名病理科醫(yī)師每張切片隨機選取10個視野,每個視野計數100個細胞,其中陽性細胞比例≤5%為0分,>5%~25%為1分,>25%~50%為2分,>50%為3分;染色強度無著色為0分,淡黃色為1分,棕黃色為2分,棕褐色為3分。陽性細胞比例和染色強度得分之積≥3分為陽性表達[6]。
口腔鱗狀細胞癌組織survivin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正??谇火つそM織和口腔扁平苔蘚組織(P<0.05),而IL-24陽性表達率明顯低于正??谇火つそM織和口腔扁平苔蘚組織(P<0.05)。見表2。
表2 各組survivin、IL-24表達比較(例,%)
TNM分期Ⅲ~Ⅳ期、中低分化和有淋巴結轉移患者survivin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Ⅰ~Ⅱ期、高分化和無淋巴結轉移患者(P<0.05);TNM分期Ⅲ~Ⅳ期、中低分化和有淋巴結轉移患者IL-24陽性表達率明顯低于Ⅰ~Ⅱ期、高分化和無淋巴結轉移患者(P<0.05)。見表3。
表3 survivin、IL-24表達與口腔鱗狀細胞癌臨床病理的關系(例,%)
口腔鱗狀細胞癌組織中survivin與IL-24表達呈負相關(γs=-0.585,P<0.05),見表4。
表4 相關性分析/例
口腔鱗狀細胞癌是指發(fā)生在舌、牙齦、頰、腭、口底等口腔部位的鱗狀上皮癌,屬于口腔癌中最常見的病理類型??谇坏镊[狀上皮癌除了局部增生,侵蝕周圍組織造成功能障礙以外,還經常會發(fā)生相應的頸部淋巴引流區(qū)的淋巴轉移[7]。但目前關于口腔鱗癌具體的發(fā)生、發(fā)展機制尚不明晰,能夠在早期準確診斷口腔癌,對提高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Survivin基因屬于凋亡抑制蛋白家族,可參與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其異常高表達可促使腫瘤細胞逃避凋亡并促進細胞增殖,具有調節(jié)細胞增殖和抑制細胞凋亡的雙重作用[8]。IL-24是抗腫瘤基因,具有細胞因子特性,可通過介導多種不同信號通路,調節(jié)細胞的免疫效應、增殖分化及自噬效應,進而抑制癌細胞浸潤和轉移、誘導癌細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9]。近年來關于胰腺癌、肺癌及乳腺癌等的研究[10,11]發(fā)現(xiàn)IL-24可抑制上述瘤種的細胞生長,但關于口腔鱗癌的研究資料較少。
本研究結果顯示口腔鱗狀細胞癌組織survivin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正??谇火つそM織和口腔扁平苔蘚組織,而IL-24陽性表達率明顯低于正??谇火つそM織和口腔扁平苔蘚組織。提示survivin、IL-24可以作為口腔癌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標志物,具有成為腫瘤診斷的理想標志物和基因治療的重要靶點的潛力。Survivin以細胞周期依賴方式表達于G2/M期而作用于有絲分裂,能夠使腫瘤細胞克服凋亡調控點[12],因而口腔癌組織中存在survivin高表達。
survivin、IL-24表達與口腔鱗狀細胞癌臨床病理關系結果顯示TNM分期Ⅲ~Ⅳ期、中低分化和有淋巴結轉移患者survivin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Ⅰ~Ⅱ期、高分化和無淋巴結轉移患者(P<0.05);TNM分期Ⅲ~Ⅳ期、中低分化和有淋巴結轉移患者IL-24陽性表達率明顯低于Ⅰ~Ⅱ期、高分化和無淋巴結轉移患者(P<0.05)。上述結果說明survivin、IL-24與腫瘤的TNM分期、組織分化及淋巴轉移具有相關性,可參與口腔鱗狀細胞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可初步將survivin認為是口腔鱗癌的候補促癌基因,IL-24作為候補抑癌基因。
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口腔鱗狀細胞癌組織survivin與IL-24表達呈負相關。該結果說明腔鱗狀細胞癌組織中survivin表達升高,而IL-24表達降低具有相關性,可能是因為survivin可抑制線粒體活化并通過與線粒體的直接結合,抑制IL-24的表達,進而干預細胞的凋亡進程,但具體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有文獻[13-16]提示IL-24主要通過MARK/ERK、JNK、PI3K-AKT等多條通路誘導癌細胞凋亡及抑制癌細胞增殖,此過程還涉及增加促凋亡蛋白Bax的表達、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級上調caspase蛋白酶等多種過程,阻斷腫瘤細胞周期,進而促進細胞凋亡。但現(xiàn)階段IL-24作為新型抑癌基因僅為口腔癌的治療提供了部分理論基礎,具體的調控和作用機制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綜上所述,口腔鱗狀細胞癌組織中survivin表達升高、IL-24表達降低,且與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結轉移有關,值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