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治 劉明鋒 鄒荷香 韓雨恩 盧金應 方 涵 胡煥春
(1.麻城市農業(yè)綜合執(zhí)法大隊 湖北麻城 438300;2.麻城市植保站 湖北麻城 4383006)
甘薯為麻城市大宗農作物,常年連作種植,導致地下害蟲發(fā)生嚴重。當前發(fā)生的地下害蟲主要有蠐螬、金針蟲、螻蛄、小地老虎等。地下害 蟲為害,直接影響甘薯產量和商品性,影響農民增產增收。為篩選合適藥劑輪換替代,本試驗選用3%氯蟲苯甲酰胺·噻蟲胺顆粒劑,在推薦用量、減量20%、減量40%的3種濃度下與常規(guī)單劑進行防效比較,以期為甘薯地下害蟲的有效防治提供數據支持。
3%氯蟲苯甲酰胺·噻蟲胺顆粒劑,山東綠德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10.5%噻蟲嗪顆粒劑,山東湯普樂作物科學有限公司生產;0.5%噻蟲胺顆粒劑,廣西桂林市宏田生化有限責任公司生產;0.4%氯蟲苯甲酰胺顆粒劑,山東綠德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試驗設7個處理(表1),每處理4次重復,隨機區(qū)組設計,共28個小區(qū),每小區(qū)10壟甘薯,甘薯株行距0.3m×0.85m。
表1 供試藥劑試驗設計
試驗地點選中湖北省麻城市三河口鎮(zhèn)黃土咀村,試驗地面積820m2,土壤屬沙土,pH值7.35,有機質含量17.18g/kg,全氮0.86g/kg,有效磷74.19mg/kg,速效鉀217.14mg/kg。
前茬作物為玫瑰,地下害蟲發(fā)生程度較重,試驗田水肥及栽培條件均一,試驗田四周均種植甘薯,甘薯品種均為鄂薯17號。5月23日人工667m2撒施商品有機肥400kg,施后機械起壟,壟距0.85m,人工在壟上開溝施藥,試驗處理、對照處理區(qū)按照試驗設計藥劑使用量,折算成小區(qū)藥量進行溝施,甘薯定植于施藥溝中并覆土壓實。6月2日人工扦插,株距0.3m,追肥于8月16日撒施,667m2撒施復合肥15kg。10月26日收獲。
1.4.1 采收時間
在甘薯成熟收獲期(10月26日)進行人工采收。
1.4.2 調查方法
調查每個試驗小區(qū)中間的3行,每行10株。對30株甘薯的薯塊分級,對小區(qū)薯塊進行鮮重測量。薯塊受害分級為:
0級:無蟲咬痕。
1級:蟲咬痕1-2個,咬痕深度淺,薯塊表面比較光滑,不影響商品率。
2級:蟲咬痕3-4個,咬痕深度中等,薯塊可見明顯蟲咬痕跡,影響商品率。
3級:蟲咬痕5個以上,咬痕深度深,嚴重影響商品率。
1.4.3 計算公式
蟲咬率(%)=[(1級薯塊數+2級薯塊數+3級薯塊數)/調查總薯塊數]×100
危害指數(%)=[∑(各級受害薯塊數×相應受害級數)/(調查總薯塊數×最高受害級數)]×100
防治效果(%)=[(對照區(qū)危害指數-處理區(qū)危害指數)/對照區(qū)危害指數]×100
薯塊商品率(%)=[(0級薯塊數+1級薯塊數)/調查總薯塊數]×100
平均鮮薯產量(kg/hm2)=[處理平均鮮薯產量(kg)×667×15]/[株距(m)×行距(m)×30]
對調查數據使用“SPSS Statistic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不同處理之間用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 方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比較。
1.4.4 藥害調查
施藥后1d、3d、7d、15d、30d目測對甘薯生長的影響。
分別于藥后1d、3d、7d、15d、30d對各處理小區(qū)進行藥害調查,未見甘薯葉片發(fā)生藥害,說明各處理藥劑均對甘薯無害。
由表2可知,從蟲咬率和危害指數看,處理D、F與空白對照G無顯著差別。處理A、B、C、E之間無顯著差別,但均與空白對照G有顯著差別。處理E蟲咬率和危害指數最低,分別為5.96%、3.96%,與處理A、B、C之間差異不顯著。
表2 不同藥劑處理對甘薯地下害蟲的防治效果
從防治效果看,處理E最好,達89.36%,處理D、F防治效果較差。處理A、B、C、E之間無顯著差別。處理D、F與處理A、B、C、E之間均存在顯著差別。說明藥劑處理A、B、C、E均有較好效果。
從商品率看,處理A、B、C、E之間無顯著差別,商品率均在90%以上,處理E商品率最高,達96.48%。處理D、F與空白對照G無顯著差別。
從平均鮮薯產量來看,處理B產量最高,達25725.3kg/hm2,與空白對照G差異顯著,其他藥劑處理均與空白對照G差異不顯著。
本試驗結果表明,0.4%氯蟲苯甲酰胺顆粒劑、0.5%噻蟲嗪顆粒劑,對防治甘薯地下害蟲害蟲效果不理想,其他兩種藥劑3%氯蟲苯甲酰胺·噻蟲胺顆粒劑、0.5%噻蟲胺顆粒劑對防治甘薯地下害蟲害蟲效果均較好,防效均在70%以上,0.5%噻蟲胺顆粒劑防治效果最好,達89.36%,商品率最高,達96.48%,大田可以考慮0.5%噻蟲胺顆粒劑進行甘薯地下害蟲防控。
3%氯蟲苯甲酰胺·噻蟲胺顆粒劑在推薦用量、減量20%、減量40%的3種濃度條件下均取得了較好的防效,商品率、產量也較高,且在減量20%情況下,防治效果達75.27%,商品率達91.77%,單產最高,符合當前農藥減量控害用藥需求,同時可延緩抗藥性產生,建議在甘薯地下害蟲防治中輪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