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文文
摘要:幼兒教育,是幫助孩子們學習基礎知識、提高個人能力的重要途徑。而這些能力又可以劃分為多個不同的方面,如科學探索能力、表達能力等,它們對于孩子的未來發(fā)展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這個階段的孩子們,雖然具備較強的探究心理,關注力卻相對一般。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大量引入課堂游戲,卻不利于提高授課質量。
關鍵詞:幼兒園活動;科學探索能力;具體措施;相關方法
引言:科學源于生活,啟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幼兒的科學教育也就根植于他們的生活中。因此,就要讓幼兒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科學;在生活中體驗科學;在生活中運用科學。幼兒科學探究活動是指幼兒獲取科學知識、領悟科學觀念以及掌握科學研究方法的學習活動。當前幼兒科學教育中已普遍認同讓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學習科學?!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梢?,探索是幼兒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在科學探索過程中,幼兒經(jīng)歷觀察、提問、假設、交流和驗證等一系列探究行為來學習科學概念、探索方法、科學價值觀和體驗科學精神。同時,科學探索活動是幼兒科學教育的主要過程。作為教師,如何組織幼兒的科學探索活動?如何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獲得利益最大化?如何張揚幼兒主動探索的天性?我們認為科學靈活的實施策略是關鍵。
一、幼兒園活動中科學探索能力的重要意義
科學探索能力,是隨著新課改應用范圍的逐步推廣,而提出的全新的教學理念。這一能力指的是從事科學探究所必需的能力,具體包括發(fā)現(xiàn)科學問題、設計解決方案、搜集科學信息等能力。在幼兒園活動中提高孩子們的此項能力,對于老師和孩子們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對于老師來說,這種教學要求有利于幫助他們拋棄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在新方向的引導下逐步探究有效的授課路徑。而對于孩子們來說,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意識與學習意識,并引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這項能力,也能夠幫助他們在其他學科中進行深入探究。
二、幼兒園活動中提高科學探索能力的具體措施
(一)設置遞進式問題
為了逐步激發(fā)孩子們的探究興趣,并引導他們層層深入探究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設置一些遞進式的問題,從而帶領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深入探究。在相關課程中,教師不可避免地要帶領孩子們開展科學實驗,并幫助孩子們了解相應的原理,從而引導他們逐步提高科學探索能力。首先,教師需要在授課過程中先帶領幼兒們分析這一問題,例如磁鐵為什么能夠吸鐵屑,從而逐步激發(fā)他們的探究心理。其次,教師需要帶領他們進行科學探究,帶領幼兒們用磁鐵吸鐵屑、桌椅等,這樣能夠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磁鐵的奧秘。最后,教師還需要為他們講解其中的原理,這樣才能幫助他們真正理解教材中的基礎知識。
(二)引入拓展性知識
教材中的內(nèi)容是有限的,但是知識是無限的,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引入一些拓展性的知識,在幫助孩子們不斷拓展思維的同時,也能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探索能力。首先,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幼兒們展示與教材內(nèi)容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這種模式能夠提高孩子們的課堂關注力,并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其次,老師需要帶領孩子們開展科學探究,這樣能夠幫助他們在實驗中了解相關的科學原理、理解其中的科學知識。最后,老師在授課結束后可以為幼兒們講解一些相關的拓展知識。在幫助他們建立完善知識體系的同時,更能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科學課程的魅力。
(三)開展實踐性探究
科學課程離不開實踐探究,實踐同樣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實踐探究中,幼兒們能夠自行探索相關的科學原理,這樣能夠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同時也能進一步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并引導他們逐步規(guī)范操作流程。但是在開展實踐性探究的過程中,老師可以不只拘泥于教材內(nèi)容。教材中的實驗流程是有限的,但是老師同樣可以結合實踐案例帶領幼兒們不斷深入拓展。首先,老師需要在備課過程中認真觀察幼兒們的學習生活,或者與他們進行溝通交流,這樣能夠幫助老師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問題,并在新方向的指引下制定完善的授課計劃。其次,老師同樣需要在備課過程中結合相關主題進行深入探究,或者設置相關的實驗流程。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幼兒們的動手能力。最后,老師還需要引導幼兒們不斷拓展思維,讓他們運用科學原理探究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不斷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選擇適宜性材料
在帶領孩子們提高科學探索能力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要選擇一些相對安全并且較為適宜的材料,這樣能夠保證孩子們在相對安全的教學活動下開展探究,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綠色性的材料,或者創(chuàng)新性的材料。利用綠色性的材料,能夠幫助孩子們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意義。利用創(chuàng)新性的材料,教師能夠在其中為孩子們講解這些材料的發(fā)展歷史,這樣也能夠激發(fā)他們的探究興趣,并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孩子們的個人能力。
(五)加強科學活動的節(jié)奏把控
幼兒的思想狀態(tài)和學習情緒是十分不穩(wěn)定的,教師應在科學探索活動教學過程中把握好活動進行的節(jié)奏,幫助幼兒調(diào)整學習狀態(tài),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活動中。幼兒們在科學活動的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心理和情緒的波動。由最開始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憧憬,到參與活動中的興奮,再到教學過程中注意力的轉移,當孩子們做完活動或者對科學探究結果已經(jīng)了然于胸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失落和厭煩的心理,可能迅速對課堂失去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嚴密把握整個科學探索過程的步驟和節(jié)奏,不要過快的結束活動或者宣布科學活動的結果,同時在開展科學探索活動過程中盡可能的通過多種方式不斷的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們沉浸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幼兒的注意力,以保證幼兒們在活動過程中始終保持專注,例如在磁鐵的探索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多準備一些幼兒喜歡的事物,如鐵質的玩具小汽車、鐵皮小人,然后在準備一些塑料的玩具小汽車和塑料小人,形成一種對比的狀態(tài)。然后讓孩子們自己用吸鐵石進行嘗試和探索,通過這種對比既可以增加探索活動的趣味性,也可以讓幼兒對教學內(nèi)容留下更深刻的學習印象。
結束語:在幼兒園活動中提高孩子們的科學探索能力,是促進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措施。通過上述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們在幼兒園中提高個人能力,并在其中逐步發(fā)散思維、開拓眼界,為他們的后續(xù)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而這些方法也能夠幫助教師逐步提高授課質量,達到理想化的教學目標,發(fā)揮幼兒園教育的最大價值。
參考文獻:
[1]茅華蓉.幼兒園教師視角下的3-6歲幼兒核心素養(yǎng)調(diào)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9.
[2]莊小香.幼兒園科學探索區(qū)域活動的指導策略[J].幼兒教育研究,2019(01):8-10.
[3]王飛燕.運用低結構材料培養(yǎng)小班幼兒的科學探索能力[J].科普童話,2018(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