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水梅
因為居住的樓層高,即使在炎炎夏日里,待在家里并不覺得熱。從不遠處吹來的江風(fēng),令人感覺舒爽愜意。中午休息時間,臥在床上并無睡意。突然有一個念頭竄進腦海,一咕嚕從床上爬起來,移步電腦前。
移動鼠標,在電腦桌面建了個新的文件夾,敲擊鍵盤,打出了一個文章標題。瞬間又覺得有些懷疑,心想還是查一下詞典。從書架上取下《現(xiàn)代漢語詞典》時,發(fā)現(xiàn)書架上蒙了薄薄的一層灰。
裝修新家那會兒,家具設(shè)計師和櫥柜安裝師傅都曾發(fā)出疑問:“裝那么多書架做什么?書架上不安上玻璃門,到時候會落滿灰塵,不好清洗?!庇浀媚菚r,對于他們的問題,我總是一笑置之。因為我認為書架上擺滿了書,會顯得自己很“富有”,不做門窗防灰塵,是為了隨時取用方便,觸手可及。
詞典里對“沉湎”這一詞條的注釋是“沉溺”。繼續(xù)把目光下移,“沉溺”一詞的意思是:“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習(xí)慣方面),不能自拔”。輕輕合上詞典,我對著閃爍的光標苦笑。
這本九成新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是女兒上初中時購置的。只是她用的機會不多,也不清楚什么時候,它就在我的書架上“偏安一隅”。我平時看書,遇到不懂的字,會及時查字典。家里有兩本新華字典,一本是多年前開始學(xué)習(xí)寫作的時候買的,由于使用頻繁,翻得“部首目錄”那幾頁都松散了。另外一本略新,是從親戚家的書堆里撿的。記得當時,它被棄置在老房子的角落里,上面已經(jīng)蒙了一層厚厚的灰。我彎腰拾起來,用一塊濕布擦拭干凈了,帶回家。后來,這本字典被我?guī)У絾挝唬旁谵k公桌上,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再后來,由于工作調(diào)動,這本新華字典也就回到了我家的書架上。
剛剛參加完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考試的女兒,花了整整一下午的時間,把堆積在她書房里的輔導(dǎo)練習(xí)類的書籍整理了一番,后來經(jīng)過回收站的秤過了重量,足足有100多斤。那天的天氣和今天一樣晴朗,我去上班,孩子自己在家里整理房間。臨近下班時,她在家庭群里,發(fā)了一張照片,引得我感慨萬千。圖片顯示她用一寸寬的紅色綢布線把那些書精心捆綁過,每一撂的書有一尺多高,上面均打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jié)。
從某種意義上說,很多時候,我都會偷著樂,因為我覺得從做家務(wù)這個角度來看,我家的孩子屬于“后浪”,而我是能承認自己被“拍死在沙灘上”還能心安理得的那一個。
孩子會愿意花足夠的時間去采購食材,然后從網(wǎng)上看視頻,精心地制作一道道美食。比如,高考在即,我們都緊張“時間不夠用了”,她卻利用放月假回家的時間,頗費周章地做“三明治”:雞蛋是細心地煎至兩面金黃,培根煎熟得香氣四溢,蟹肉棒經(jīng)開水燙過后展開,生菜洗凈晾干,正方形的吐司要把四邊的部分切去,然后一層一層地碼放好那些東西,再用從網(wǎng)上購買的食物包裝紙包起來。不得不承認,孩子花心思做的那些食物,的確比我做的強太多了。
“我并不擅長做家務(wù)。”很多時候,我會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當然,我希望陳述這個觀點的時候,有人能說我這是妄自菲薄。但事實上,的確是這樣,我不太會做家務(wù)。面對一堆好的食材,我通常感覺束手無策,一直無力感會瞬間彌漫全身。因為我不懂得如何來處置它們,讓食物散發(fā)出應(yīng)有的光芒,達到色香味俱全的效果。再比如,花一下午的時間,想要把換季的衣物整理清楚,但是折騰來折騰去,發(fā)現(xiàn)好像越整理越亂,最后干脆把搬到床上的那些無法折成方塊又不知道如何歸置的衣物,一股腦兒全塞到衣櫥的某個角落,然后,發(fā)出長長的嘆息。
洗地板前要先掃地,這樣才能把地板上的頭發(fā)先清理掉一大部分。諸如此類的簡單得別人無需思考都懂的道理,到我這里,卻需要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才能悟出來或者從別人的口中聽到。記得數(shù)年前,我曾用文字記錄這樣一個細節(jié):“每次切胡蘿卜的時候,總是一邊切一邊掉。我從來都沒有想過,其實可以用刀豎著切,先把一條胡蘿卜一分為二,然后把平的那片貼著案板,繼續(xù)切就不會一邊切一邊掉?!标P(guān)于此事,我曾經(jīng)做過“深刻的反思”:為什么在別人告訴我可以這樣做會更好之前,我一點兒都悟不出來呢?
生活中處處是學(xué)問,做家務(wù)尤其如此。要把廚房清理干凈,除了需要有足夠的耐心,還要有足夠的“智慧”。我相信,每一個家庭主婦都會有同感,要把家務(wù)做得井井有條,就必須舍得投入大量的時間。桌子明明昨天剛剛擦過,今天又蒙了一層灰。衣服要洗、要晾、要收,要不停地歸置。油膩膩的廚房,衛(wèi)生間里的死角,陽臺上的灰塵……每天總有洗不完的碗,拖不完的地。如果想要讓家顯得更溫馨一點,還要根據(jù)季節(jié)或者心情,更換不同的床單被罩、窗簾。很顯然,除此之外,我似乎也寫不出更多的細節(jié)了。因為對于一個粗線條的人而言,早就已經(jīng)“陷入某種不良的境地”了。
有朋友總是提醒我,要對自己好一點,清理衛(wèi)生這樣的事情,是可以請阿姨代勞的。從經(jīng)濟學(xué)的角度來考量的話,單位時間里,也許做別的事情,是可以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價值的。聽過這樣的話后,也曾經(jīng)痛定思痛,想要有所改變。
我曾經(jīng)孜孜以求沉湎于文字中,對因家務(wù)耗費大量的時間而耿耿于懷。如今想來,我那時真是“太過固執(zhí)”了。
好在,年近半百,思考終于照亮了歲月的悠長,一些樸素的道理漸漸厘清了腦子里的那些繁雜。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于日日操持繁瑣的家務(wù),終于也不覺得是“一地雞毛”了。在以一日日的忙碌里,時光悄悄溜走;在日復(fù)一日的瑣碎中,似乎也收獲了內(nèi)心的安定與坦然。
一個人安靜下來的時候,總是喜歡任思緒去飛,想很多很多斬不斷理還亂的問題,想很多很多曾經(jīng)的人和曾經(jīng)的事。生活的藝術(shù),有一部分是我不能領(lǐng)略的,但并不影響我熱愛生活。在做家務(wù)的常識方面,我顯露出驚人的愚笨。顯然,“沉湎于家務(wù)”于我而言不是一個特別真的命題,不然,怎么有這么多時間來抽絲剝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