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綺華
摘要:初中語文教育必須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讓課堂更為高效,因此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語文教育提供支撐和驅動,是語文教學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在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中,要始終以語文教學為核心,信息技術為輔助,為學生構建積極生動的語文知識環(huán)境。
關鍵詞:初中語文;信息技術;策略
隨著現(xiàn)代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改革,實現(xiàn)教育改革的科學化是大勢所趨,在《科學課程標準》中也曾提倡“充分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于教師而言,實行素質教育以提高教學質量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是一個知識轉化過程,學生通過視覺來獲取黑板或者書本上的知識,通過聽覺來獲得教師上課時所講述的內容,這樣的授課效率不高且比較傳統(tǒng)?,F(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獨立學習意識,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對于教師而言,教師不僅僅能夠在課堂上使用更加高質量的教學手段,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夠幫助老師調整教學進度,尊重學生差異。
一、信息技術下小學語文有效學習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在小學生探索語文世界的時候,興趣所起到的作用很重要。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他們在面對新奇事物的時候滿是熱情和好奇,特別是針對新型呈現(xiàn)方式而言。在當前的語文課堂活動中,教師要將信息技術技術充分運用其中,結合小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發(fā)展特征,依照他們的性格特點,和小學生的學習需求相滿足,滿足他們的好奇認知和心理,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教師在實際教學時,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在課堂活動當中,將語文知識和視頻、動畫等有效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景,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應加強指引,讓小學生投入到具體學習中。
(二)有助于延長有效學習時間
小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活動中的有效時間并不長,要求教師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在信息技術大環(huán)境下,教師要重視對小學生學習焦點的吸引,讓小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掌握更多技能,不斷延長他們的實際學習時間,培養(yǎng)小學生實際學習的自主性。
(三)有助于優(yōu)化語文課堂環(huán)境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語文課程活動中,教師要指引小學生主動投入其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和諧輕松的語文課堂環(huán)境,憑借多樣性信息化手段,指引小學生掌握更多知識技能,讓他們在實際學習中,保證多樣性活動的展開。
二、信息技術下小學語文有效學習的措施
(一)運用信息化教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課堂活動中,教師應充分運用信息化教學,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帶動小學生的熱情,提升他們的學習自主性,實現(xiàn)復雜問題的簡單化,提升小學生有效學習的水平。在傳統(tǒng)授課方式當中,情景主要是憑借教師語言進行創(chuàng)設的,其抽象性特點明顯,經(jīng)過教師的不斷重復使用,小學生的反應難以提高。信息化技術的運用,為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增添了許多可能,可以是較為簡單的圖片,也可以是內容比較豐富的視頻等。通常情況下,教師在指引小學生理解復雜問題的時候,便能夠創(chuàng)設信息化情境,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有效處理實際問題。如教師在教學“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時候,可以運用信息化技術,將帶有金色梧桐樹的水泥道展現(xiàn)在小學生的面前,讓他們欣賞這樣的美景。經(jīng)過對圖片或者是動畫內容的欣賞,學生擁有置身其中的感覺,這樣可以帶動他們的學習熱情。
(二)運用信息化教學,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小學語文課堂活動中,教師要充分運用信息資源,這是教師要關注的重要問題。教師應該運用信息化設備,保證教學設計的合理性,這是教師專業(yè)技能發(fā)展的重要趨勢。小學生是語文課堂學習的主體,在語文教學時,教師應運用信息化技術,激發(fā)出小學生的熱情,提升他們的語文學習成績。在此情形下,教師要依照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結合他們的性格特點,讓小學生變成語文課堂中的主體,保證教學內容,嚴格遵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求知熱情和欲望,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如教師在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時候,能夠將信息化設備當作重要的載體,不被空間與時間等方面所限制,讓小學生充分感知到學習的美好,汲取與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有效豐富小學生的學習內容,也讓小學生掌握更多的有效學習技巧與方式。所以,教師要運用信息化技術,將老屋展現(xiàn)出來,也可以讓小學生回憶自己家里是否有老屋。經(jīng)過這樣的方式,集中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他們掌握更多技能技巧。
(三)運用信息化教學,啟發(fā)學生想象
想象,主要是憑借表象在小學生的腦海當中對新形象進行創(chuàng)造的重要心理過程。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活動中,要充分運用新型技術,為小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表象,帶動他們的熱情,指引他們深入思考以及探究。語文課程屬于國語學科,針對處在小學時期的學生而言,語文課程是小學生比較熟悉的學科,不會刻意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由于在實際生活當中,小學生會使用的語文知識點比較多,但是學好與掌握好語文知識技能并不容易。教師在對信息化技術進行廣泛合理運用時,語文重難點知識可以讓小學生更加容易理解與掌握,培養(yǎng)他們的熱情,讓語文課堂滿是歡樂,指引小學生投入到具體的學習中。
(四)運用信息化教學,激發(fā)學生情感
小學生的情感需要在特定情境當中形成,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活動中,要充分運用圖像內容,重視對小學生的情感烘托,經(jīng)過音樂渲染方式方法的運用,讓小學生投入到具體的情境當中,讓他們學習并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點,讓小學生的情感可以和文章作者情感之間實現(xiàn)良好交融,讓小學生實現(xiàn)入境生情。在這樣的情形下,小學生能夠對具體事物進行充分的感知,讓他們的情感體驗更加深刻,進而深入理解實際事物,讓小學生學習并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點,對知識內容進行深入思考探究,思索實際問題。如教師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時候,應該憑借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將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展現(xiàn)給小學生,這樣小學生的情感能夠得到充分的激發(fā)與調動。此時,教師可以提出實際問題“你們喜愛西沙群島嗎?說一說你的理由?!苯處熢趯嶋H教學時,要憑借這樣的問題,指引小學生進行學習,讓他們在腦海中將西沙群島的形象展現(xiàn)出來,并且使用語言進行充分表達。在經(jīng)過這樣的學習之后,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只是輕松,也非?;钴S,能夠深入理解語文課本知識點,有效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
結語
綜上所述,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于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能夠起到教學輔助作用,并且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都能夠起到促進作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夠讓知識的呈現(xiàn)更加多樣化,還能夠幫助教師營造課堂的氛圍,與傳統(tǒng)模式下枯燥的氛圍相比較,信息技術課堂顯得更加活躍。學生能夠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平臺中更加獨立的探究學習,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得到充分學習鍛煉,能夠保障語文課堂能夠獲得更多的成長。
參考文獻:
[1]蘇春景,高亞男.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以煙臺市芝罘區(qū)部分小學為例[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5,25(3):43-49.
[2]賈相雨.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J].才智,2015(23):187.
[3]蔡程.關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思考[J].科教導刊,2016,264(4):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