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華
摘要:農村的教學資源以及教學條件相對落后,相關的教學工作開展往往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語文教學工作的不斷發(fā)展中,對于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需要在家庭方面也給予一定的幫助,共同實現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本文對農村小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展開研究,并對農村家庭教育對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影響展開探討。
關鍵詞:農村;小學學生;閱讀興趣
對于農村小學的學生來說,由于缺乏良好的教學資源,學生接觸課外優(yōu)質閱讀物的機會非常少,因此很難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需要學校與家庭的共同努力,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學習中,幫助學生不斷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并為學生打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潛移默化下逐漸實現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語文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巧用故事引入,激發(fā)閱讀興趣
對于農村小學學生而言,較為落后的教學資源使他們沒有辦法接觸到豐富的優(yōu)質課外閱讀資料,因此也沒有辦法為其語文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打好相應的基礎。學生在日常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很難對相關的閱讀資料產生閱讀興趣,也無法依靠自身去積累和收集合適的閱讀資料。因此,在語文教學的工作開展中,不但要通過合適的拓展幫助學生接觸更多的優(yōu)質閱讀資源,也要注重家庭教育方面的培養(yǎng),不斷地以正確的方式影響學生,促進其對閱讀產生良好的興趣。
例如,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首先明確學生的興趣點,進而選擇合適的引導方法。在小學生的年紀,學生們往往對于小故事以及童話寓言之類的文章比較容易感興趣,教師可以借助學生這一天性使然,在教學中有關于童話寓言類的文章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在講解《坐井觀天》一文中,在課前教師要布置給學生預習的任務,要求與家長一同進行本則寓言的預習活動,并同家長一起分析寓言內容表述了什么樣的哲理,在此過程中不但可以提高家庭對于學生教育的重視程度,還能夠讓家長了解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學習能力。在正式的課堂中,教師在帶領學生了解文章大致內容含義后,以故事大會的形式來邀請學生就本則寓言進行討論,去分析為何故事中青蛙只能夠看到井口大的天空卻不自知,進而去展開思考通過這則寓言我們學習到了什么道理,讓學生將自己的預習成果與課堂學習成果進行比較,并找尋自己文章分析能力的不足,從而實現不斷的提升。而為了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以及促進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積累語文素材,教師再次布置給學生任務,將學習到的寓言童話以及其蘊含的哲理講給父母聽,并將父母給予自己的評價和自身的切實感受在課堂中的故事大會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而為了自己在故事大會上能夠有機會充分的展示自己,學生便會更加努力的去涉獵更多的優(yōu)質讀物,并在家庭生活中也逐漸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并且在不斷地交流與分享中,提升了對于閱讀的興趣。
二、樹立榜樣激勵,調動閱讀興趣
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如果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榜樣,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發(fā)揮出榜樣的作用,并結合合適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和閱讀的興趣。
例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結合文章具體內容,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將文章中特定的內容以別樣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而學生因為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也會被這種教學方式所吸引。如在學習《曹沖稱象》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扮演曹沖的方式,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來向學生展示故事的主要經過,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了解程度。在家庭方面,父母也可以給予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在課余時間,詢問學生今日所學,讓學生有機會將課堂所學知識在父母面前展示,不但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表現力,讓學生獲得良好的自我認同感,而且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為了展示自己去進行更多閱讀的興趣,進而形成語文閱讀方面的良性循環(huán)。在家庭教育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讓學生以表演的方式為家長演繹學習過的文章情節(jié)內容,并讓家長錄像發(fā)到班級的交流群中,教師通過一一點評,給予學生良好的反饋,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為家長爭光,進而促進學生在閱讀方面不斷努力,實現能力水平的突破。
三、開展閱讀活動,加深閱讀興趣
農村小學學生由于無法享受到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在學習中會經常處于較為自卑的狀態(tài),在自信心方面以及學習積極性方面很難有所提高,自然也無法實現養(yǎng)成課外閱讀興趣的目的。學生時常在壓力中進行學習,往往會將閱讀看作是一項任務,不利于對學生進行興趣培養(yǎng)。應當積極開展閱讀活動,拉近學生與文章之間的內容,并借這個機會實現學生與家庭之間的緊密聯系。
例如,在學習《媽媽睡了》一文中,教師帶領學生朗讀全文后,帶領學生一同回憶自己媽媽的形象,回想一下在生活中有沒有認認真真地去觀察果媽媽的樣貌,從媽媽的臉上以及眼中又發(fā)現了什么。圍繞著這一話題,教師邀請學生們展開探討,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的閱讀去感悟家庭的溫暖。教師將放學回家后為母親朗誦這篇文章的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加深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與領會。而父母也要對孩子進行鼓勵和表揚,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以此來逐漸養(yǎng)成對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閱讀愛好。通過這種親子之間的閱讀活動,學生不但提高了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和閱讀能力,并且掌握了透過文章本質去分析內在情感的能力,而通過學習本篇文章后,學生對于家庭的概念以及意義又得到了全新的認知。學生在閱讀中不僅學習到的是語文知識,還有對人生的理解與真善美的人格影響,得知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益處后,學生便可以擺正學習的心態(tài),逐漸培養(yǎng)其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良好學習習慣,需要采用正確的方法積極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農村小學學生來說,要積極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情,以迎合學生發(fā)展方向的方式來制定有效地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yǎng)策略,并以此為基礎,逐漸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素養(yǎng),實現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突破與提高。
參考文獻:
[1]倪占永.淺談提升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有效性的策略[J].學周刊,2021(36):19-20.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09.
[2]張敏.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分析及改變策略[J].教育界,2021(42):29-31.
[3]閉維維.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教育界,2021(3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