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利芬
一、小學生習慣養(yǎng)成的現(xiàn)狀分析
1.學生自身方面
目前,我國小學生具有缺乏主動學習意識和樂于助人的思想通病,歸根結底還是從小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貪玩、不尊重父母、生活不能自理、亂丟垃圾等現(xiàn)象多有發(fā)生,小學生作為未成年人,閱歷少,目光短淺,心智還不完全成熟,他們缺乏鍛煉,對一些事物辨別能力低,愛通過模仿別人的行為獲得成就感,在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方面面臨諸多問題。
2.學校教育方面
學校是小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場所,承擔著重要的教育職能。一方面,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目前很多學校只重視學生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德育發(fā)展。而且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教學體系,不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學生素質教育結合在一起,存在只教書,不育人的問題,缺乏相關德育和習慣養(yǎng)成課程。另一方面,一些教師自身素質較低,仍然受制于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在課堂中占據主導地位,對學生一味地進行“填鴨式教育”,課堂氛圍沉悶死板,小學生的天性得不到釋放,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得不到發(fā)揮,學習效率低,這不利于學生今后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導致小學生陷入不愛學習的困境。
3.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環(huán)境對于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潛移默化的,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導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將一直持續(xù)到中學階段。目前在家庭教育層面,整體存在不夠重視的問題。一方面是部分家長自身素質不高,只依賴學校和老師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忽略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是部分家長過于溺愛自己的孩子,孩子缺乏自理自立的能力,進入小學后不會系鞋帶等情況屢見不鮮,這會讓孩子形成唯我獨尊的思想,不利于其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影響今后的綜合發(fā)展。
4.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積千累萬,不如樣個好習慣?!?/p>
可見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習、生活、人生道路、人際關系有重要影響。西方有句諺語:“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眽牧晳T一但形成自然而然的隨時暴露,有時一個很不起眼的壞習慣可能丟掉一份可觀的工作。小學生的不良壞習慣經常表現(xiàn)在學校、家庭、社會中,具體的如動不動發(fā)脾氣撕毀涂抹新書、新本子在課桌上亂刻,課間臟話不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霸道、任性、頂嘴,無交通意識,公共秩序意識淡薄,社會公德差等等。
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措施
1.穩(wěn)抓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對小學生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至關重要。在小學德育工作中,學校和老師應要求家長要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摒棄“唯成績論”的思想。家長應發(fā)揮自身的榜樣作用,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此基礎上開展行為習慣的家庭教育。
2.樹立規(guī)則意識
除此之外,在幫助小學低年級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還可以采用的一個途徑就是通過讓小學生樹立規(guī)則意識來約束小學生自身的行為,從而讓他們逐漸地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體系。但是,因為小學生本身年齡的原因,他們本身對于規(guī)則和對錯的概念實際上是十分模糊的,所以經常會出現(xiàn)學生按照動畫片里比較過分的方式與同學玩鬧的現(xiàn)象。他們在這個時候并不清楚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所以班主任在幫助小學生建立規(guī)則意識的第一步,就是通過獎勵和懲罰相結合的措施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對,什么是錯。經常受到表揚的學生不僅能夠更有自信,同時也能夠以更加積極正面的方式來獲取自己的知識,同時也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將自己的價值觀表現(xiàn)出來。而懲罰則是在碰到獎勵解決不了的情況時,才會使用這種手段。并且在懲罰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師出有名,讓學生知識自己為什么會受懲罰,同時要怎樣才能避免接受懲罰。所以班主任要牢記懲罰不是目的,讓學生了解對錯,知識規(guī)則才是使用懲罰手段的最終目的。
3.拓寬教育渠道
首先,要利用現(xiàn)有的社會資源,發(fā)揮社會資源的積極作用。比如在周末或寒暑假,組織學生到敬老院參觀,幫助敬老院的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引導小學生樹立助人為樂和敬老愛老的正確價值觀。組織學生去電影院免費觀看愛國主題或紅色主題電影,弘揚社會正能量,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小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其次,利用互聯(lián)網這一媒介,觀看《藍色地球》《航拍中國》等具有深刻意義的教育紀錄片,幫助小學生增強環(huán)保意識和綠色文明意識。最后,可以建議學生多讀報紙,關注車內外新聞,了解國家大事和民生問題,利用國慶節(jié)、勞動節(jié)等節(jié)日等舉辦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鼓勵小學生學習偉人的優(yōu)秀品質。
4.開展多彩的活動,體驗良好行為習慣
(1)開展主題班會活動
每周五開展一次主題班會活動,由班主任組織,班干部匯報,班級成員一起討論,總結這一周的計劃完成情況。表現(xiàn)好的學生班主任要給予鼓勵,表現(xiàn)差的給予批評根據班規(guī)進行處理。
(2)開展晨間教育活動
早自習用一點時間引導學生讀《小學生手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鼓勵學生寫關于國旗下講話的演講稿,讓學生從心靈深處體驗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3)開展生動活潑的主題活動
如閱讀、講故事十大好習慣手抄報評比、以誠信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報板報。這些形象的活動貼近小學生的生活,給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開發(fā)智慧潛能的一片沃土同時也使學生有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通過學生自主學習體驗培養(yǎng)他們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4)開展課外興趣活動
如小品、相聲、歌舞、采訪、辯論活動.這些活動都以直觀生動的語言動作反映出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的方方面面,與完全的說理教育可以起到相互促進,相互滲透作用,讓學生在情景中完成。
5.開展心理衛(wèi)生輔導,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
針對一些不良行為習慣給學生帶來的焦慮,結合學生平時表現(xiàn)出來的不良行為習慣,結合一些情境及時給予輔導。和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讓學生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壞習慣,輔導員收集整理分析資料,一起制定目標,時時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樹立信心。一起努力改掉壞習慣,用加法計算好習慣,用減法計算壞習慣。
綜上,好的行為習慣能夠讓學生受益一生,所以在小學的低年級階段,班主任就要對此加強重視,盡量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好習慣的養(yǎng)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xiàn)的。所以班主任必須要做好長期工作的準備,同時也要對教學的方式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