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賽楠
(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處,北京 100089)
北京市地處華北平原北端,西部為太行山脈,北部為燕山山脈,中部為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1]。北京地區(qū)降水量年內分配極為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6—8 月),可占全年降水量的72.5%[2],降雨變化呈局地性、突發(fā)性、短歷時、強度大等特點[3]。
為應對城市暴雨洪水威脅,北京城區(qū)形成了“西蓄、東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排澇格局[4],即利用河湖蓄滯城區(qū)西部洪水;城區(qū)洪水經(jīng)通惠河等主要排水河道向東排出;京密引水渠昆玉段等洪水向清河北分洪、北護城河等洪水向壩河北分洪;南護城河右安門以上洪水向涼水河南分洪。其中,西蓄工程可減少城區(qū)西部洪水入城,對保障北京中心城區(qū)、首都功能核心區(qū)的防洪排澇安全具有重要意義。2016 年,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投入運行,將杏石口閘上游100 a 一遇洪水全部攔蓄,而永定河引水渠下段(杏石口閘至二熱閘段),包括南旱河、京密引水渠昆玉段等洪水,則仍需經(jīng)過調蓄后下泄,其中玉淵潭樞紐是這一區(qū)域洪水應對的核心,對北京城區(qū)防汛安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城區(qū)西部通惠河上游流域分布有永定河引水渠、南旱河、京密引水渠昆玉段等河流,玉淵潭湖、昆明湖等湖泊(見圖1)。玉淵潭樞紐位于玉淵潭湖附近,由玉淵潭進水閘、玉淵潭泄水閘和玉淵潭電站組成。玉淵潭電站建設于永定河引水渠干流,是我國第一座為科學研究及技術成果推廣服務而興建的試驗水電站,參與汛期排洪,最大泄洪流量67 m3/s;玉淵潭進水閘位于玉淵潭湖入口,為2孔平板鋼閘門,最大泄洪流量79 m3/s;玉淵潭泄水閘位于玉淵潭湖出口,為3 孔平板鋼閘門,最大泄洪流量50 m3/s,同時利用玉淵潭湖調蓄一部分流量。玉淵潭樞紐通過與上下游閘壩聯(lián)合調度,形成了這一區(qū)域的洪水調度體系,措施涉及西蓄、向涼水河南分洪、向昆玉段北分洪等,對通惠河乃至清河、壩河流域的洪水應對具有全局性影響。
圖1 城區(qū)西部水系分布示意
根據(jù)具體調度措施和作用,玉淵潭樞紐的防洪功能可概括為5個部分。
(1)控制上游洪水下泄。永定河引水渠是城區(qū)西部洪水的主要排洪通道,沿線有南旱河、京密引水渠昆玉段等主要支流。玉淵潭進水閘與玉淵潭泄水閘串聯(lián),再與玉淵潭電站并聯(lián),實現(xiàn)對永定河引水渠洪水的控制,是其洪水下泄的唯一途徑。
(2)利用玉淵潭湖、河道蓄滯洪水。玉淵潭湖位于西三環(huán)以東、永定河引水渠北側,與河道形成旁通式連接,湖泊最高水位49.50 m對應庫容106.51萬m3,汛期運行水位48.20 m 對應庫容50.10 萬m3,是城區(qū)13 個已建(含在建)蓄滯洪區(qū)之一;京密引水渠昆玉段、永定河引水渠五孔橋至八一湖段為連通河道,水位49.50 m 對應槽蓄量117.66 萬m3,汛期運行水位48.70 m 對應槽蓄量80.77 萬m3,具備一定的蓄洪能力。汛期,玉淵潭進水閘、玉淵潭電站共同控制河道槽蓄,玉淵潭進水閘、玉淵潭泄水閘共同控制玉淵潭湖蓄洪。對于雨強不大的降雨,利用玉淵潭湖及河道調蓄可實現(xiàn)洪水的平穩(wěn)下泄。
(3)與繡漪閘聯(lián)合調度,向昆明湖蓄洪。繡漪閘位于京密引水渠昆玉段北端,通過繡漪閘可向昆明湖蓄洪。當發(fā)生強降雨,優(yōu)先利用玉淵潭樞紐控制上游河道及玉淵潭湖蓄洪,若水位持續(xù)上漲達到49.00 m,則開啟繡漪閘向昆明湖蓄洪。
(4)與團城湖南閘等閘門聯(lián)合調度,向清河北分洪。團城湖南閘位于京密引水渠昆玉段北端,與繡漪閘并聯(lián)。當發(fā)生強降雨,京密引水渠昆玉段水位達到49.20 m,洪水可經(jīng)團城湖南閘、團城湖北閘、安河閘向清河分洪,分洪閘門敞泄,玉淵潭樞紐靈活調整下泄流量。
(5)作為南分洪調度的決策依據(jù)。右安門位于南護城河西南部,為確保南護城河排水通暢,需將右安門上游洪水向涼水河南分洪。玉淵潭樞紐位于右安門上游6.7 km(見圖2),樞紐的下泄洪水是右安門洪水的主要來源,可作為南分洪調度的重要依據(jù)。
圖2 玉淵潭樞紐與南分洪示意
汛期,以玉淵潭樞紐為核心,結合區(qū)域內蓄、泄情況,開展上下游水利工程的聯(lián)合調度,是西蓄體系科學運用的基礎,也是保證首都城區(qū)防汛安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020 年8 月12 日晚間,北京城區(qū)發(fā)生強降雨,以下結合本次降雨應對過程,分析玉淵潭樞紐在北京城區(qū)洪水調度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本次降雨玉淵潭進水閘雨量站降雨123.6 mm,降雨從8月12日中午開始,前期雨強較小,主降雨過程發(fā)生于21—24時,3 h降雨量達到76.0 mm,接近5 a一遇降雨標準(3 h79 mm)。玉淵潭進水閘小時降雨量統(tǒng)計,如圖3所示。
圖3 玉淵潭進水閘“8·12”降雨小時雨量統(tǒng)計
8月12日晚間,隨降雨持續(xù),京密引水渠昆玉段水位上漲,玉淵潭樞紐逐步增加下泄流量(見圖4),21時起雨強突然增大,樞紐下游河道排洪壓力增加,綜合考慮防洪安全,玉淵潭樞紐采取控泄措施,控制流量70 m3/s,同時利用上游蓄洪(見圖5),其間利用昆明湖少量蓄洪(6.22 萬m3)。下游水位回落后,13日0 時30 分增加流量至90 m3/s,加快排洪。此后樞紐上游京密引水渠昆玉段、玉淵潭湖水位平穩(wěn)回落。
圖4 “8·12”降雨玉淵潭樞紐水位流量過程線
圖5 “8·12”降雨玉淵潭樞紐蓄、泄洪過程線
由于提前接到降雨預報,右安門在主降雨過程前立即采取了南分洪措施,分洪過程中玉淵潭樞紐調度與右安門南分洪相配合,南分洪流量的增加時機與玉淵潭樞紐流量增加基本一致(見圖6)。
圖6 “8·12”降雨玉淵潭樞紐與右安門南分洪過程線
本次降雨玉淵潭樞紐最大流量90 m3/s,排洪總量172.76 萬m3。洪水過程中多種調度措施并用,玉淵潭樞紐利用河道、玉淵潭湖調蓄,并使用昆明湖蓄洪,最大蓄洪水量49.99 萬m3,占排洪總量的29%,有效緩解了下游行洪壓力,加快了首都城區(qū)泄洪速度,為城市汛期安全運行起到重要作用。
雖然玉淵潭樞紐為北京城區(qū)應對了多次強降雨過程,但受工程條件和城市發(fā)展新形勢等因素制約,仍存在一些問題。
南旱河位于海淀區(qū)四季青鎮(zhèn),暴雨洪水具有匯流時間短、洪峰大等特點,2012 年“7·21”及 2016 年“7·20”暴雨時南旱河流域河道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漫溢[5]。南旱河蓄滯洪區(qū)是規(guī)劃中西蓄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蓄滯南旱河流域洪水。目前工程尚未建成,流域洪水下泄仍威脅城區(qū)防洪排澇安全。
京密引水渠昆玉段北分洪需經(jīng)過團城湖(見圖1),2014 年南水北調水進京以來,團城湖成為調蓄湖泊,為保證南水北調供水,湖內運行水位高于昆玉段的北分洪水位49.20 m。遇強降雨,由于團城湖水位過高,昆玉段向清河分洪將無法實施。
京密引水渠昆玉段、玉淵潭湖承擔著為內城河湖、城區(qū)下游河道供水的任務,需維持高水位運行,為兼顧供水功能,無法大幅降低水位,給應對強降雨帶來較大難度。
受降雨徑流污染影響,河湖雨后水環(huán)境問題極為突出。玉淵潭湖為公園湖泊,對水環(huán)境要求較高,發(fā)生小量級(主要為20 mm 以下)降雨后,玉淵潭樞紐上下游水質惡化的情況明顯,保障城區(qū)防汛安全的同時需要兼顧水環(huán)境,使洪水應對更加復雜。
為保障首都城區(qū)防汛安全,針對上述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建議。
城區(qū)西部洪水是北京市區(qū)洪澇災害來源之一[6],應進一步推進南旱河蓄滯洪區(qū)建設,提高西蓄體系的洪水防御能力。同時,由于昆明湖調蓄能力較強,應在汛期適當降低昆明湖運行水位,更充分地發(fā)揮蓄洪功能。根據(jù)水位庫容關系,昆明湖水位降低0.1 m,可增加蓄洪庫容超過20萬m3,可達到玉淵潭湖的4~5倍。
京密引水渠昆玉段向清河北分洪是超標準洪水的應對措施,一般降雨過程不需要實施,但對發(fā)生極端天氣時具有重要意義。應針對強降雨建立應對方案,提前采取措施降低團城湖水位,滿足防洪需求。
預泄調度是洪水防御的有效措施,為兼顧供水功能,可針對不同量級的降雨建立玉淵潭樞紐的分級預泄方案,根據(jù)氣象預報采取精細化的預泄調度,從而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實現(xiàn)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按照現(xiàn)行防汛預案,降雨過程中優(yōu)先利用玉淵潭進水閘、玉淵潭泄水閘排洪,當流量增加后使用玉淵潭電站排洪。由于初期雨水入河對水質影響明顯,可調整閘門調度順序,優(yōu)先使用玉淵潭電站排洪,從而縮小初期降雨進入玉淵潭湖,降低雨后水質惡化問題的影響范圍。合理利用京密引水渠昆玉段、玉淵潭東西湖槽蓄量,實施脈沖輸水,進行河道水體置換,快速解決雨后污水入河問題。
玉淵潭樞紐作為北京城區(qū)西部洪水應對的核心,今后仍將擔當重任。為更好應對北京復雜多變的降雨形勢,需要多措并舉,在提升防洪功能的同時兼顧優(yōu)化水環(huán)境,才能更好地保障首都城區(qū)防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