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護理在醫(yī)療工作中占據重要地位,護理質量的高低直接反應醫(yī)院醫(yī)療水平。且腦病科的主要特點為危、重、急,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有過硬的專業(yè)素質,為患者提供科學醫(yī)學指導的同時,亦要滿足患者自身所需求的專業(yè)護理服務。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多是由帶教老師講授示范為主,師生互動交流較為缺乏,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的能力不佳,教學效果達不到理想水平,亦無法保證學生學習成果,使護理實習生專業(yè)素質普遍較低。隨著社會經濟的大踏步發(fā)展,各個領域都出現(xiàn)了很多新興的技術,尤其是醫(yī)學領域的衛(wèi)生制度和操作理念也都不斷發(fā)展變化,各專業(yè)應根據專業(yè)特點選擇合適的帶教方式,這就要求我們在對應的臨床教學中,學習引進不同的、新的教學觀念與方法。PBL 教學過程中,強調把學習變?yōu)橛幸饬x的問題情境,學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yōu)樽灾鞯膶W習、研究者[1]。通過此種教學方式,可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可產生積極效應,以便為更好應對臨床護理工作奠定基礎。此種教學方法得到廣泛應用,呈逐年上升趨勢。為此,我院以分組對比研究的方式,選取2018 年7 月—2020 年12 月此段時間于我院腦病科實習的140 例臨床護理實習生為研究對象,并分別實施不同護理臨床教學模式,旨在研究分析PBL 教學法在腦病科護理臨床教學中的價值,現(xiàn)作如下詳細報告:
以2018 年7 月—2020 年12 月這一區(qū)間作為研究時段,選取此段時間于我院腦病科實習的140 名臨床護理實習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將接受PBL 教學模式的70 名護理實習生納為觀察組,另外70 名護理實習生劃分為對比組,并接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比組中男學生4 名,女學生66 名,年齡分布為19~23 歲,平均年齡(21.55±0.36)歲,受教育程度:本科5 名,???5 名,護理臨床教學前理論知識成績(78.21±5.32)分、操作技術成績?yōu)椋?2.51±4.61)分、綜合能力評分為(77.66±5.05)分;觀察組中男學生3 名,女學生67名,年齡分布為20~22 歲,平均年齡(20.86±0.58)歲,受教育程度:本科7 名,???3 名,護理臨床教學前理論知識成績(78.09±5.55)分、操作技術成績?yōu)椋?3.82±5.11)分、綜合能力評分為(78.09±5.89)分。所有護理實習生均完整參與此次研究,無退出者。觀察組護理實習生與對比組護理實習生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理論知識成績等一般資料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不受一般資料差異影響,可對比。
予以對比組實習生常規(guī)帶教:帶教老師依據自身經驗對實習生進行教學,并實地講解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要點,指導護理實習生予以時間操作,實習結束后進行考核。
在上述基礎上,觀察組實施PBL 教學模式,具體實施步驟如下:(1)將觀察組70 名護理實習生按其考試成績均分為7 組,每組10 名,并選出各小組組長負責調配。(2)帶教老師于課前根據腦病科臨床特征選取典型真實病例,并結合教學目標設計教案,根據每堂討論課的子目標,設計各環(huán)節(jié)病例需要討論的問題;提前2 天將設計的教案發(fā)于各小組組長,再由組長組織小組成員于課前通過教材復習、圖書館查找資料等方式獲取相關理論知識和操作流程,做好課前相應準備。(3)課中,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對護理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如何解決予以分析回答,盡可能貼近臨床實際,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帶教老師也要引導護理實習生正確的思考方向,拓寬其思維方向。然后利用實地教學的方式讓其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融會貫通。例如,針對帕金森患者實施護理服務時,護理實習生可對疾病病征、發(fā)病機制等知識予以了解,但疾病診治、預后效果、患者具體臨床表現(xiàn)和心理狀態(tài)等問題仍缺乏直觀感受,可帶領護理實習生進入病房進行深入學習和觀察,實地講解靜止性震顫、肌強直、自主神經系統(tǒng)障礙以及運動遲緩等臨床表現(xiàn),告知護理實習生對于中老年患者,要注意其常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會增加疾病治療難度,加之醫(yī)療經濟負擔,極易造成心理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帶教老師要根據自身經驗取其典型病例提供專業(yè)化講解,并予以現(xiàn)場示范,使護理實習生可更直觀的感受。(4)教學過程中,帶教老師要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開放、放松的教學氛圍,讓每位護理實習生可自由的表達、提問,對完成較好的實習生進行表揚。加強與護理實習生的有效溝通,幫助其解決學習和實際操作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予以定期考核,并進行針對性地知識和技術欠缺補充;為護理實習生規(guī)劃整理出必須熟練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方面的實習記錄,并借助信息化技術(如微信)為護理實習生予以一對一教學、解惑。(5)實習期結束后,組織實習生就此次帶教工作存在的問題或不足進行指出,帶教老師根據指出的問題制定相應解決措施,進行優(yōu)化,以便避免下次帶教工作出現(xiàn)同類問題。
在實習結束后,對兩組護理實習生接受不同臨床教學模式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術成績以及綜合能力進行考核、評分,對比兩組的成績,分值均為100 分,分值高低與護理實習生理論知識、操作技術和綜合能力的強弱成正比。并通過我院自主設計的問卷調查表了解此次護理實習生對不同臨床護理教學方法的滿意度,總分100分,按照百分制規(guī)則制定滿意度級別評定:80 分以上為非常滿意、60~80 分范圍內為一般滿意、60 分以下則評定為不滿意。教學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shù)+一般滿意人數(shù))/護理實習生總人數(shù)×100%。
使用SPSS 20.0 軟件,將此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輸入軟件中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P<0.05 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實習生教學滿意度與對比組相比,觀察組具有顯著優(yōu)勢,且兩組指標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對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實習生教學滿意度對比[%(例)]
觀察組護理實習生接受PBL 教學后,理論知識、操作技術成績以及綜合能力評分與對比組相比,觀察組具有顯著優(yōu)勢,且兩組指標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對比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實習生理論知識、操作技術成績以及綜合能力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護理實習生理論知識、操作技術成績以及綜合能力評分對比(分,)
腦病科是腦出血、腦梗塞等各種腦血管疾病、顱內感染性疾病等患者的集聚地,除及時有效治療外,高效的護理質量對保障患者療效、提升其預后亦有重要影響[2]。但此科室的患者多伴隨昏迷、功能活動障礙等臨床表現(xiàn),病情較為危急,無形中增加了護理工作的難度。臨床護理教學是學校教育之外的延展,目的在于使實習生將學校所學理論知識和專業(yè)實踐技能有機結合并應用于臨床,以此培養(yǎng)實習生職業(yè)勝任度。趙月玲研究中指出,針對臨床護理教學,除了重視護理實習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還應重視對其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團結協(xié)作以及批判性思維等能力的培養(yǎng)[3]。在經濟水平提升和現(xiàn)下人群法律意識、維權意識逐漸增強的基礎下,使醫(yī)院現(xiàn)下護理質量面臨更嚴峻的考核。特別是風險因素較多的腦病科,護理質量高低可直接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及其預后。傳統(tǒng)腦病科護理臨床教學模式下,以教師為主導,進行單向式傳授,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主動性比較差,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不高,無法保證短期內學生學習的成果,使護理實習生在今后護理工作中專業(yè)技能、應急處理能力欠佳,難以應對腦病科繁重且高要求的工作,且容易出現(xiàn)護理差錯,對患者生命健康產生威脅,進一步加重了護患糾紛,不利于患者就診以及醫(yī)院的長久持續(xù)發(fā)展。故選擇一種高效合理的護理臨床教學模式對提高護理實習生的職業(yè)勝任度以及臨床護理質量勢在必行[4]。伴隨我國護理專業(yè)和護理功能的發(fā)展和推廣,如何有目的、有計劃的提高實習生的綜合護理能力,已成為護理管理者的首要考慮[5]。
近年來,人群對于醫(yī)療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疾病治療,對就診過程或住院期間所享受的護理服務亦有所要求,此種要求伴隨經濟水平與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有了更高標準。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教學質量,護理教育者曾嘗試引進情景模擬訓練法、個案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模式,但效果都不甚理想,對護理教學有一定約束性[6]。在日積月累的經驗和知識引導下,PBL 教學足以發(fā)展成為一種有效的、切實可行的素質教育培訓方式,同樣也是臨床教學發(fā)展的趨勢[7]。PBL 教學模式源自20 世紀50 年代,是一種以學生為主導,問題為中心,老師為引導者的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的以老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大不相同。此次研究,將PBL 教學模式應用于腦病科護理臨床教學中,主要通過選取典型病例、根據教學目標提出問題、護理實習生圍繞問題自主查找資料、分組討論、解決問題、帶教老師積極引導并總結等環(huán)節(jié)實施教學[8]。在使用PBL 模式護理臨床教學的階段里,使傳統(tǒng)培訓模式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有了不同,規(guī)避了單向傳授、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的弊端,更多強調讓學生自我實踐,使學生從多個方面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遵循著雙向互動以及規(guī)范帶教管理的原則[9],讓學生有主動思考的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由被動轉化為主動學習,才能熟練掌握相關護理知識,使其在有限的培訓期間內最大程度提高其綜合能力,并靈活應用到臨床實踐中,為臨床工作做好鋪墊[10-11]。
此次研究結果表明,接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對比組護理實習生理論知識成績?yōu)椋?4.21±5.32)分、操作技術成績?yōu)椋?3.02±6.11)分、綜合能力評分為(82.15±5.37)分;接受PBL 教學模式的研究組護理實習生理論知識成績(93.78±6.47)分、操作技術成績?yōu)椋?2.51±6.82)分、綜合能力評分為(93.88±6.59)分;兩組相比,研究組護理實習生各項成績均具有顯著優(yōu)勢,指標對比差異顯示出統(tǒng)計學價值(P<0.05);觀察組護理實習生教學滿意度為97.14%,對比組護理實習生教學滿意度為78.57%,兩組相比,觀察組亦相對較高,指標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2-16]。綜上所述,腦病科護理臨床教學中應用PBL 教學模式可行性較高,護理實習生學習積極性更高,自身綜合素質更好,對提高護理臨床教學滿意度已可產生積極影響,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