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丹,徐 玲,柏茂樹,孫 嬌,李欣耘
(達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血液腫瘤科,四川達州 635000)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血液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隨著醫(yī)學進步,治療從傳統(tǒng)化療發(fā)展到骨髓移植、靶向治療、CAR-T細胞免疫療法等,明顯改善了疾病預后[1]。對于初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誘導化療是首要的一步,誘導化療治療造成住院時間長、花費高、患者承受各種不適較多等情況,經(jīng)治療后部分患者可以獲得緩解,部分則無法完全緩解,或是緩解后短期內復發(fā),故在誘導化療的同時,輔以中醫(yī)藥治療,以期達到增效、減毒的功效?;诖?,本研究旨在分析驗方參芪殺白湯聯(lián)合化療治療初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達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收治的50例初診急性髓系白血?。∕3除外)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5例)和觀察組(2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19~61歲,平均年齡(42.78±10.47)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43.12±9.8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達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所選病例均符合《血液病診斷及療效判斷標準》中的急性白血病診斷標準[2]。②經(jīng)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骨髓細胞免疫學、髓系融合基因等檢查確診。排除標準:①精神異常者;②嚴重的心肝腎等器官障礙者。
1.2 治療方法 予以對照組患者化療方案,注射用柔紅霉素(山東新時代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726,規(guī)格:20 mg/支)60~90 mg/m2,靜脈滴注,在治療的第1~3天使用;阿糖胞苷[輝瑞制藥(無錫)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5027,規(guī)格:0.1 g/支]100~150 mg/m2,靜脈滴注,在治療的第1~7天使用(阿糖胞苷靜滴時間12 h以上)。同時輔以水化、止吐、護肝、護胃等支持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驗方參芪殺白湯加減治療,化療前3天開始口服直至復查骨穿,藥物組方:天冬20 g、北沙參20 g、黨參20 g、生黃芪30g 、白花蛇舌草30 g、生地20 g、地骨皮15 g、半枝蓮15 g、甘草10 g、黃藥子10 g、枸杞子10 g、當歸10 g。針對化療后嚴重胃腸反應者,可加姜半夏12 g、代赭石10 g,于化療前1~1.5 h服用;伴食少納呆者,可加焦三仙15 g、雞內金15 g;伴紫癜者,可加丹皮10 g、仙鶴草15 g;伴尿血者,可加大薊15 g、小薊15 g及金錢草15 g;伴大便秘結者,可加大黃9 g;伴便血者,可加地榆炭15 g、白及15 g;兼有熱毒熾盛者,可加生石膏20 g、梔子15 g或西黃丸(3 g/次,2次/d);兼有濕熱內蘊者,可加竹茹10 g,藿香15 g、佩蘭15 g;兼夾瘀血者,可加桃仁15 g、紅花6 g。水煎服,1劑/d,分2次溫服?;熀蠊撬枰种破诰o予輸注成分血和粒細胞刺激因子、抗感染、提升白細胞等支持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3]臨床療效分為3個級別,包括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未緩解。完全緩解:患者病情完全解除,予以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檢查,男性患者、女性及兒童患者評估標準分別為≥100 g/L、>90 g/L,未在外周血分類中檢查出白細胞細胞、紅細胞等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或是趨于正常;部分緩解:患者病情得以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但實施血常規(guī)檢查,仍然未滿足完全緩解標準;未緩解:患者病情變化不明顯,或是無任何改變,血常規(guī)等檢查未達到完全和部分標準。治療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對比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兩組患者化療開始后需每日或隔日查血常規(guī),化療用藥結束后3周或血常規(guī)恢復時復查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白血病微小殘留(MRD)。記錄化療用藥結束后粒細胞缺乏至恢復(ANC>1.5×109/L)時間、輸注紅細胞懸液、血小板劑量。復查骨穿時,采用流式細胞學的方法檢測兩組患者的MRD,MRD<0.01%為陰性,MRD>0.01%為陽性,對MRD陰性患者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涉數(shù)據(jù)均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6.0%,高于對照組的5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粒細胞缺乏時間較對照組短,輸注懸浮紅細胞和血小板的劑量較對照組少,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中MRD陰性較對照組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對比( )
表2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對比( )
MRD:白血病微小殘留。
組別 例數(shù) 粒細胞缺乏時間(d) 輸注懸浮紅細胞(U) 輸注血小板(份) MRD(L)觀察組 25 8.03±2.28 2.93±0.52 1.31±0.59 10.005±0.001對照組 25 10.52±3.85 3.38±0.65 2.42±0.79 10.007±0.002 t/χ2 值 4.181 4.265 4.137 0.050 P值 0.011 0.022 0.021 0.823
急性髓系白血病主要起源于造血干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異質性疾病,起病時常見發(fā)熱、貧血、出血、肝脾腫大等癥狀,類屬于中醫(yī)學的“血癌”“虛勞”“紫癜”“積聚”等范疇[4]?;熓浅踉\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化療除殺滅白血病細胞外,對人體正常細胞或組織也有明顯毒副作用,常配合西醫(yī)對癥治療及中醫(yī)藥治療以減輕化療產生的不良反應[5]。
研究指出,白血病的病因可大概總結為外邪入侵、飲食不節(jié)、情志過極、勞欲體虛等。其病機為正虛邪實,或為熱毒內發(fā),彌漫于三焦,氣滯血瘀痰凝,或為外邪入侵,毒入骨髓,邪毒深伏,終致髓??仗摚瑲庋庩柧銚p[6-7]。中醫(yī)治療從臟腑辯證、三焦辯證、衛(wèi)氣營血辯證、氣血津液辯證等方面進行辯證論治。在實際的治療中,辨病與辨證論治相結合,初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以邪毒內蘊,氣陰兩虛證型多見,治療以清熱解毒、益氣養(yǎng)陰為原則,故驗方參芪殺白湯是治療此病的常用方劑。該方中黨參、黃芪健脾益氣;天冬、北沙參、地骨皮養(yǎng)陰清熱;半枝蓮、黃藥子及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當歸養(yǎng)血和血,生地黃、枸杞子益腎養(yǎng)陰[8];治療期間出現(xiàn)相關并發(fā)癥,可依上述治療方法酌情加減方藥。有研究指出,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在具備明顯抗癌作用的同時,也能與化療藥物協(xié)同發(fā)揮治療效應,促進抗癌效果的提高[9]。
另外,相較于單一西醫(yī)化療,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可有效緩解化療的副作用,提升治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研究應用的驗方參芪殺白湯,方中的黃芪、天冬等為補氣養(yǎng)陰類藥物,可起到扶正的作用,有利于促進患者機體免疫力增強、粒細胞缺乏時間縮短,從而降低化療后重癥感染的風險[10]。有研究指出,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療誘導期或骨髓抑制期,輔以中醫(yī)藥治療,有利于促進緩解率的提高,減輕化療對患者機體的影響(包括胃腸道、肝腎等),是促進患者長期生存質量改善的有效途徑[11]?;熀蟮墓撬枰种破冢煅δ艿拖?,使用參、芪類等益氣養(yǎng)陰藥,可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復,有利于改善預后。
初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療后的療效評價,相較于傳統(tǒng)單純復查血常規(guī)、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等,目前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體內殘留的白血病細胞即MRD,更能精確地了解白血病的預后及復發(fā)情況,MRD低于0.01%,提示患者復發(fā)機率小、獲得長期生存甚至治愈的可能性大。通過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對MRD陰性患者來說,兩組患者體內殘存白血病細胞量無明顯差異。若MRD高于0.01%,考慮白血病未緩解,應及時調整下一步治療方案,并定期監(jiān)測MRD,以期獲得長期生存或治愈[12]。通過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6.0%,高于對照組的56.0%(P<0.05)。觀察組患者的粒細胞缺乏時間較對照組短,輸注懸浮紅細胞和血小板的劑量較對照組少(均P<0.05);說明驗方參芪殺白湯聯(lián)合化療在初診急性髓系白血病(M3除外)患者的治療中,具有增效、減毒等作用,可一定程度上節(jié)約輸血量,減輕患者經(jīng)濟負擔,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較高,還可更好地降低白血病微小殘留。
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療過程中,還應留意病人的情況,如患者出現(xiàn)出血現(xiàn)象,就要及時進行止血操作,可采用棉棒蘸取薄荷油的方式擦拭患者的鼻腔,以達到預防鼻粘膜充血的效果。對于有口腔潰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則需嚴格遵醫(yī)囑對其進行用藥,以盡快促進潰瘍的愈合?;颊咄鶗橛惺?、脫發(fā)、疼痛等癥狀,對此可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指導其采用中藥浸泡,囑患者可積極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在提高身體抵抗力的同時,也可進一步降低或規(guī)避不良反應的出現(xiàn)。中醫(yī)認為,急性髓系白血病可以根據(jù)不同證型加以應對,若患者為熱度熾盛型,就需對患者實施清開靈灌腸,并采用冰敷的方式進行物理降溫,將鮮白茅和鮮生地黃等榨汁,指導患者服用,以起到解毒、涼血的作用;同時,也可將白花蛇草煎煮,然后用于漱口,告知患者要多喝水。如若患者為瘀毒壅滯型,就可采用四黃水密散外敷的方式來實現(xiàn)軟堅散結,將土茯苓、田七等予以煲湯,指導患者服用后,可發(fā)揮活血解毒的作用。如若患者為痰火郁結型,就可告知患者可服用健脾開胃湯,食材包括山藥、蘿卜、黃芪等,告知患者要嚴格控制肥甘食物,有利于減少痰濕的生成,還可對患者實施艾灸,以改善患者的免疫能力[13]。
綜上所述,初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治療以誘導化療為主,治療過程中患者不僅需承受疾病帶來的痛苦,而還需忍受化療相關不良反應;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案的實施,可增強對白血病細胞的殺傷,促進骨髓造血功能恢復,調節(jié)機體免疫,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輕患者經(jīng)濟負擔,可更廣泛地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