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獲得的信息越來越多,接觸的領域也越來越廣。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中小學之間的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塑造學生的獨立人格,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一方面,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家庭或學校的義務。要真正提高教學水平,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本文主要闡述了互聯網時代學校與家庭合作存在的問題和主要現實意義、影響中小學合作的主要因素以及相應的健全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家校共育;措施
在孩子的教育上,家庭擔負著文化教育的主要責任。兒童教育的特定自然環(huán)境是家庭。孩子的第一個良師益友可以說是孩子的父母。因此,孩子教育的關鍵是家庭教育。提高家長素養(yǎng),提高親子教育水平,對青少年健康快樂成長至關重要。但是,現階段我國親子教育的現狀是由于父母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加上這一代獨生子女居多的客觀原因,大多數家長的教育方式都是廣泛落后,或者在父母以及爺爺奶奶等長輩過度溺愛中長大?;蛘呤浅缟信u教育,導致文化教育的實際效果弱,孩子的心理厭學感強。此外,傳統的教學理念和實際的學習壓力,使大多數家長過分重視文化知識教育,而忽視了德育。在這樣的實踐環(huán)境下,家校共育的教學理念被明確提出并應用在許多學前教育方法中。而如何更好地促進中小學之間的合作成為了一個新的科研觀點。
1實現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徑
1.1改變觀念,推動家校共育
首先,組織開展家校共育理論課程,提高家長和教師的基礎理論水平。要大力開展家長培訓工作。高??砂磿r開展家校共育專題講座,具體指導家長教育子女,讓家長根據專題講座塑造家校共育核心理念,要高度重視師資培訓工作。學校要積極按照理論學習,教師要學習家校共育的基本知識,告知教師家校共育的必要性,正確引導教師積極探索“互聯網”環(huán)境。一是提升家校共育專業(yè)技術實力,二是打造線上“家校共育大講堂”。學校要大力開展家校共育大講堂,讓家長塑造準確的教學理念,向家長展示當今時代更加科學專業(yè)的教學理念,正確引導家長做好家校共育,家校合作要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發(fā)展目標。三是建立獎勵制度。每年學校要積極對優(yōu)秀模范家校共育家庭進行評選,并給予獎勵,充分發(fā)揮榜樣作用,激發(fā)家長參與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1.2拓展路徑,開辟家校共育新渠道
一是充分發(fā)揮家校共育聯合會的輻射源效應。要以班級為單位,創(chuàng)建由院長組織牽頭的新一代家校共育協會,選拔積極向上的家長作為家校共育協會成員,確保家長可以更好地參與孩子的教學工作。學校要牽頭成立家校共育協會,教育要引導家長更深入地開展文化教育工作,在家長中傳遞適當的社會正面信息,確保每一位家長都能意識到家校共育的必要性,密切配合學校開展孩子教育工作,從源頭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此外,家校共育聯合會要在每學期末召開一次交流會,做好信息內容的反饋和溝通,積極推動新的升級管控理念和教學策略。二是依托手機微信、QQ服務平臺,實施家校共育。隨著信息時代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師應通過微信群或QQ群與家長充分溝通交流,及時分享學生的精彩表現,進而正確引導學生家長參與家校共育并激勵父母。我們可以根據微信群及時掌握學生的狀態(tài),并第一時間與老師交流。學生還可以根據微信群展示自己的作業(yè)、口算題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效果。英語背誦訓練也可以通過手機微信語音傳輸進行展示,在交流時明確提出自己的困惑,完成實時交流。三是借助易小通服務平臺完成家校共育。教師可根據易小通服務平臺及時公布相應的班級集體公告和作業(yè)布置。還可以提交學生的精彩瞬間,制作班級群相冊圖片。家長可以使用平臺,立即與老師溝通交流。掌握學生平時的上課表現,也能根據易小通服務平臺完成實時的具體指導。易小通平臺有電腦和手機兩個終端設備,可以有效的解決家長沒電腦的問題。家長可以通過手機與老師進行實時交流,增加了家校聯系的頻率。四是利用“家校共育日志”,促進家校共育。為保證家校共育工作的處理速度,讓家長可以互相借鑒對方優(yōu)秀的育兒經驗,可創(chuàng)建“家校共育日志”。其首要目標是在家長之間分享育兒經驗,將自己的教育經驗以文本的形式儲存起來,交由老師理解和相應的正確指導。 “家校共育日志”可以合理填滿互聯網平臺,也可以更好地完成家長之間的文教經驗共享資源,進一步完善家校共育工作。
1.3良性互動,見證家校共育成果
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良好的互動和溝通,以免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狀態(tài)。關鍵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互動和溝通。一是積極開展家長管理方法、課堂教學等校園開放日主題活動,拓寬家長體驗課余生活的渠道,提高家長對學校的肯定和信任。二、大力開展家長教師進課堂主題活動。院長可邀請有特長的家長進入課堂教學,并開展具有身心健康與安全領域的專題講座,不斷豐富學校課堂教學的要素。以此完成家校共育的目標。三、可以積極開展商務活動,邀請家長出席參與,比如6月1日組織六一兒童節(jié)活動等,可以讓家長和同學排練綜藝,不僅可以親自參與孩子主題活動,還可以了解孩子的發(fā)展。四、一定要記錄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忘的時刻,比如一年級新生開學典禮和參加少先隊等主題活動,讓孩子們收到父母給的禮物——父母給孩子的信,信中多鼓勵和肯定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和希望。第五,一定要讓父母和孩子一起體驗快樂成長的時刻。比如,在安全教育活動中,家長要積極與孩子一起編寫相關的宣傳策劃作品,讓家長親身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體會孩子的感受。只有他們感受到團聚的幸福和珍貴,才能真正認同家校共育的工作,逐步產生家校共育的氛圍,為學生的發(fā)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2結語
為了實現良好的家校共育,家長和老師必須共同努力,相互支持?;ヂ摼W時代為家校共育提供了大量的營銷渠道和方式。在自主創(chuàng)新探索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孩子的發(fā)展,真正實現家校共育的總體目標,打造更加優(yōu)秀的家校共育。
參考文獻:
[1]楊樹秀.解讀”互聯網+”背景下的農村小學家校共育發(fā)展方向[J].2021.
[2]王晶.”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家校共育途徑探討[J].教育界,2021(21):2.
作者簡介:蔣燚(1988.10—),性別:女,民族:回,籍貫:河南固始,職稱:中小學一級,學歷:本科,單位:河南省固始縣元光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網絡環(huán)境下小學家校共育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JYJYC21252200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