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diǎn)借鑒
這是一篇語言精致的美文。文章許多用詞頗見用心,如“天空是蟹殼色的青”,用語大膽、俏皮,足見作者觀察生活之細(xì)致。文中隨處可見雅致之語,如“‘黑云翻墨’的氣勢”“‘跳珠亂入船’的白雨”等。隨意點(diǎn)染的詩句讓文章充盈著一股文秀之氣,可見作者的積累豐厚。
文章第五段描寫雨落,思維隨雨滴的落下而隨意流轉(zhuǎn)。從雨躍向樹林,聯(lián)想到深秋的樹;從深秋的樹寫到枯黃、凋敗,被雨打濕了的樹葉;再寫到落葉躍入溪流,水汽裹挾著涼意襲來;最后以雨落回流水中作結(jié),回扣前文。這一段頗有意識流寫作的風(fēng)范。文章流動著的氤氳著的文秀之氣久久不散。所以我們不妨張開眼睛,豎起耳朵,放出心靈,盡情地感受自然之美吧,你就是這天地間靈秀的一部分。
天空是蟹殼色的青。遠(yuǎn)遠(yuǎn)地,飄來一陣墨點(diǎn)兒似的云,頗有些“黑云翻墨”的氣勢。
我自教學(xué)樓下來,只覺空氣中的燥熱被一掃而空,徒余草木清香。而后走至天井,果是下雨了——“跳珠亂入船”的白雨!
只是沒帶傘,何況冒著雨從教學(xué)樓跑到食堂也不是什么上策……于是,我與同伴各攜一本封面防水的書,權(quán)當(dāng)雨傘了。
我們把書抵在頭上,嬉笑著跑過連廊,跑過木橋。雨點(diǎn)落在來不及躲避的手臂與小腿上,又漸流向大地了。許是下雨的緣故,原本喧鬧的校園此刻萬籟俱寂。不知名的小蟲伏在草間鳴嚷;貓兒躍過樹林躲雨;楓楊樹上的水珠震顫著隨枝葉高高翹起再跳下;溪中的錦鯉往來翕忽,蕩漾起一路的漣漪。雨聲,落在草地上,落在貓尾上,落在楓楊樹旁逸的枝上,落在溪間錦鯉上,也落在我的耳旁。
雨順著耳畔落下。那滴曾藏在萬米高空中一片薄云里的雨,穿過陰郁的天空,躍向地面,躍向那片樹林。深秋的樹,枯黃、凋敗,處處是被雨水浸濕的橙褐色葉片,成堆成堆附貼在鵝卵石小徑上。雨鈍鈍地打在這些枯朽、衰落的葉面,催生出一股寒意。不同于草木清香,落葉是厚重的、冷冽的,散發(fā)著被雨水禁錮了的幽微氣息。仿佛再下一場雨,這氣息就如那滿地狼藉的落葉一般,消失了。落葉又躍向迸進(jìn)的溪流,濺出白森森的水花。水汽瞬間滿溢,涼意襲來,裹挾著一股清澈的氣味,恍若一只紅白相間的錦鯉,從溪間輕盈地躍起,而溪底的苔蘚、石子與游蕩的孑孓,也隨之顯現(xiàn)了。萬米高空中自由肆意的雨,也終將落回深沉的大地和不息的流水中。
那陣草木清香,此刻也更甚了。閉上眼,深呼吸,似乎身處林中。潺潺流水從身側(cè)淌過。那是一種屬于自然的氣味:濕潤、清鮮。如果這氣味有形——我愿它是深綠色,凝聚了整片森林的深綠;愿它如流水流動在空中,自由肆意;愿它涼爽,愿它深沉而活潑。
而雨聲,恰似流水。泠泠作響,如同泉水從山澗流向河谷;嚶嚶成韻,如同森林里百轉(zhuǎn)千回的小溪奏出的清脆樂聲。只是,和四處沖撞的泉流不同,雨只會溫柔地、緩緩地沿著雨傘或書本邊緣滴落。
臨近食堂,我們停下了匆忙的腳步。我一邊喘著氣,一邊笑著對同伴說:“這真有幾分‘竹杖芒鞋輕勝馬’的意蘊(yùn)!”
“只可惜沒有蓑衣來讓我們‘任平生’?!彼器锏鼗貞?yīng)。
“有這煙雨,就夠了?!?/p>
高樹掩映下,我回望迷蒙中的萬物。
只聞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