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 王燕
“雙減”政策的落地是讓教書育人的主陣地回歸學校,為孩子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政策落地以來,教師們的生活也發(fā)生了一些改變。作為“雙減”政策的執(zhí)行者,教師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和日常工作量都有所變化,因此,教師的心理壓力和情緒狀態(tài)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教師擁有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那么,教師們該如何平衡課后延時服務與個人生活?又該如何進行自我調適呢?
焦慮往往來自時刻想要平衡。
作為中小學教師,在完成學校工作的同時,課后的延時服務偶爾會增加每日的工作時間,相對應的個人可支配時間會減少。如果總是糾結于今天沒有按照預期擁有足夠的“屬于自己的時間”,負面情緒就會累積,容易使我們焦慮或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
對此,為打破時間的有限性,避免焦慮感的產(chǎn)生,我們可以自主調節(jié)時間的長度,如把每天可支配的時間拉長到在一周、一個月等整段的時間里規(guī)劃,尋找滿足個人需求的時間點,從而達到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當工作任務與生活已經(jīng)不可避免地發(fā)生融合時,我們要嘗試打破自擬的時間規(guī)劃界線,使得問題最優(yōu)化解決。
可以采用“四象限法則”的原則處理工作或生活中的事務,如優(yōu)先解決緊急而重要的事情,按計劃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授權他人幫忙做一些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盡量不做或放到最后再做?;诖?,我們可以嘗試不具體區(qū)分時間和地點來思考教學中的問題,利用機動的時間處理生活瑣事。
追劇、聽音樂、練字、每周一次的籃球賽、每月一次的聚餐……一個有情趣的教師肯定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個熱愛生活的教師亦不會把工作視為生活的全部。
在工作之余,我們要學會給自己空間,給自己喘息的機會,放緩自己的節(jié)奏,好好享受生活。只有充分放松了身心,才會有更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
既想滿足個人工作價值感的需求,又想最大限度保障個人生活不被過多干擾,工作時間的最優(yōu)化、最高效利用是最好的辦法。
高效的前提是有計劃?;趯W科的教學進度及教師專業(yè)的發(fā)展需求,每位教師都會擬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及計劃,也會為自己設定清晰的發(fā)展目標及規(guī)劃等。在長短期計劃的具體實施中,教師還需要不斷整合計劃與變化間的平衡,每日羅列工作清單,明確什么時候做什么事,高效利用上班時間。
覺察可以成為分離“情緒”和“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的警示線,我們可以把覺察當成自己情緒的“偵察兵”。當情緒不好時,我們可以先覺察自己此時此刻有哪些情緒,在情緒出現(xiàn)時,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看到它,其實,在覺察到消極情緒的那一刻,改變已經(jīng)悄然發(fā)生。
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會排斥自己的不良情緒,我們會認為它們是“不好”的存在,并采用“對抗”或“逃避”的方式,但不管用哪種方式,這些不良情緒就在“那里”并沒有改變,有時甚至會變得“更強大”。
與不良情緒和解需要建立在接納的基礎上。
事實上,任何情緒本身都沒有好壞之分,它們擔負著為我們發(fā)出信號的作用。不良情緒也會有其積極的一面,當我們接納它們的那一刻,便會發(fā)現(xiàn):生氣會告訴我們,我們的權益受到了侵害;難過會讓我們在哭泣的同時,得到家人、朋友的關愛;害怕會告訴我們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該做,從而保障了我們的安全??梢哉f,每個情緒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們需要接納它們,就像是和它們交個朋友,探尋他們發(fā)出了哪些信號。
不良情緒的積攢,必然要引起我們的各種不適,所以及時的釋放尤為重用。
找人傾訴這樣的顯性表達就是一種很不錯的方法,既可以發(fā)泄部分不良情緒,還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尋找合適的傾訴對象很重要。
有時,教師會遇到因學生犯錯而憤怒的情況,并且,教師往往會為了指正學生,在當時當刻表達出自己的憤怒。
那么,教師可以嘗試這樣做,既不破壞師生關系,又能夠實現(xiàn)對學生的引導:
告知對方哪些行為使你不滿:“當你……老師有一點生氣”;
說出自己的感受:“我感受到(情緒/感受)……”
試著和對方分享你的期待及原因:“你可以試試(怎么做)……,
因為……”
這樣的表達讓教師既不壓抑自己的情緒,又能高效地解決問題。
此外,運動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釋放情緒的方法,研究表明,身體上的“激活”會促進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因此,在長時間的工作過程中,我們可以尋求片刻的時間段,哪怕是5分鐘或者10分鐘,一定要讓自己的身體動起來。
不良情緒出現(xiàn)時,我們可以試問自己,情緒出現(xiàn)時我們的想法是什么?
當意識到是一些消極想法時,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索這些消極想法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方面,比如是片面的、糟糕至極的或絕對化的。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嘗試從合理的角度進行思考,進而發(fā)現(xiàn)不同的想法會產(chǎn)生不同的情緒和行為結果。
那么,我們?yōu)榱苏{適自己的不良情緒,便可以進行合理想法和不合理想法的辯駁,從而減少不良情緒對自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