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俠
摘要:多媒體技術為電視新聞制作創(chuàng)造了諸多便利,能夠有效優(yōu)化電視節(jié)目制作質量。本文在明確多媒體技術應用價值的基礎上,以電視新聞制作作為研究重點,具體對多媒體應用展開分析,切實落實電視新聞制作創(chuàng)新,促進電視臺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多媒體;電視新聞;新聞制作
引言:多媒體技術在電視臺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改變傳統(tǒng)電視新聞制作模式,能夠進一步豐富電視新聞制作內容,確保電視新聞能夠與社會發(fā)展需求相符合,使受眾對電視新聞及時性以及呈現效果更加滿意。因此,電視臺應切實提高對多媒體技術的重視度,合理選擇其與電視新聞制作中的著手點,將其合理應用到各個制作環(huán)節(jié)中,促進新聞制作水平。
1.多媒體技術應用價值
1.1增強互動性
多媒體技術使新聞傳播無論是在途徑方面,還是在內容方面,均發(fā)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能夠在處理文字的基礎上,對音頻、圖片進行加工。同時,多媒體使用戶信息接收、反饋方式也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以多媒體技術作為支撐,在網絡平臺中,受眾在觀看電視新聞后,不僅可以通過彈幕、留言等形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還能夠借助微博、微信等途徑,實現對新聞的有效傳播,在提升受眾在電視新聞制作中參與度的同時,也使受眾對該新聞的關注度更高。同時,借助多媒體技術,工作人員能夠在新聞發(fā)布后的第一時間接收到用戶的反饋,有利于強化工作人員對用戶需求的了解,對后續(xù)新聞內容制作重心進行調整,有效提升新聞收視率,在滿足用戶文化生活的同時,進一步優(yōu)化用戶文化素養(yǎng)。
1.2提升信息及時性
傳統(tǒng)電視新聞滯后性明顯,制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發(fā)生社會新聞后,多需要較長的挖掘時間,在新聞制作完成后,報道也具有較強的滯后性。而借助多媒體技術,能夠優(yōu)化信息發(fā)布及時性,突破其在時間以及空間方面的限制。借助直播方式,能夠在優(yōu)化新聞內容真實性的同時,有效強化時效性,確保受眾能夠及時掌握熱點事件。同時,在直播過程中,可通過連線互動方式,及時跟進特殊新聞事件進展,建立在實時聯(lián)系基礎上,有利于與外界保持一定的聯(lián)絡,確保能夠合理調整播出順序,進一步保證新聞發(fā)布的及時性,對受眾觀看需求進行滿足。[1]
2.多媒體技術應用
2.1優(yōu)化選題與內容編輯
結合電視新聞,選題以及制作將會直接關系到新聞最終呈現效果。因此,提高選題關注度,加強制作內容創(chuàng)新,是當前電視臺需要關注的重點工作,并在最大程度上實現對新聞內容的優(yōu)化。工作人員應以選題出發(fā),合理使用相應的信息技術,借助網絡平臺完成對各項信息、數據的獲取,并著眼于國內外動態(tài),提高自身對新聞的敏感度,及時掌握特有信息,并進行追蹤、報道,確保受眾需求能夠得到有效滿足。同時,近年來,多媒體技術發(fā)展使新聞種類也呈現增加趨勢,因此,要求工作人員應以客觀視角出發(fā),切實加大對真實性的評審工作,并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對當前受眾關注內容加以總結,并及時報道各類熱點新聞,確保新聞價值能夠得到最大化發(fā)揮。另外,當獲取熱點新聞時,電視臺應深入挖掘新聞潛藏的真相,并借助采訪、錄像等活動,并掌握新聞原始資料,優(yōu)化新聞制作內容,確保最終制作出來的電視新聞能夠為受眾喜聞樂見,具有較高的深度,引發(fā)受眾反思。
2.2增強時效性與現場感
應充分認識到多媒體技術對于新聞制作的重要價值,確保多媒體技術能夠真正應用電視新聞制作中。網絡時代使新聞媒體更加重視新聞的時效性以及與網民之間的互動,并且在競爭加大的情況下,電視臺工作壓力也相對較大,因此,結合電視新聞制作,工作人員應明確制作原則,在保障電視新聞時效性的同時,增強電視新聞現場感,確保新聞價值能夠得到有效發(fā)揮。
在新聞制作前,工作人員應借助互聯(lián)網等途徑,廣泛收集與選題相關的視頻以及圖像,并通過深入現場 、采訪、錄像,在多角度下還原新聞真相,使受眾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整個新聞事實。針對自然災害報道,工作人員應結合現場工作人員反饋信息以及音像資料,經現場采訪,對整個災害現場進行還原,確保受眾能夠觀看整個災區(qū)現場,有利于獲取救助。
近年來,電視臺競爭越發(fā)激烈,為有效提升電視臺綜合競爭力,要求電視臺應以電視新聞制作著手,在優(yōu)化時效性的基礎上,與現場播報相協(xié)調,合理收集、整理各類素材,切實加強新聞策劃工作,并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優(yōu)化后期制作,確保電視新聞制作的完整性,保障制作質量。以常規(guī)性新聞為例,包括民生類新聞等,對時效性要求較為嚴格,因此,電視臺應以受眾需求出發(fā),探索新聞與群眾生活的聯(lián)系之處,并進一步制定策劃方案,包括播報重點、剪輯方式等,確保新聞觀點明確,流程清晰,有效優(yōu)化新聞節(jié)目完整性。
針對偶發(fā)性電視新聞,工作人員應借助多媒體技術,加強影像資料傳遞,切實提升資料處理工作的及時性,確保整個新聞能夠以更加直觀、完整的方式呈現在患者眼前,有效提升新聞節(jié)目精良程度。另外,針對網絡新聞平臺,并積極拓寬網民交流渠道,促進資料共享。
2.3構建數據資料庫
結合電視新聞制作,涉及到大量資料以及視頻,需要由工作人員做好整理工作,部分資料在播出后將會喪失掉原有的價值需要進行保管,因此,該部分資料需要工作人員集中進行整理。同時,還有部分資料仍具有播放價值,針對資料管理的復雜性,要求工作人員應積極借助多媒體技術,完成數據資料庫建設工作,確保各項素材能夠得到妥善保管。借助數字化信息系統(tǒng),能夠整理信息資料,并按照實際要求進行分類,經整理后形成相應的資料數據庫,確保存在價值資料能夠得到有效管理,以免出現資料丟失情況,在提升資料管理安全性的同時,優(yōu)化新聞資料提取速度[2]。
結論:綜上所述,電視臺應充分認識到多媒體背景下的電視新聞發(fā)展趨勢,并在總結行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確保多媒體技術優(yōu)勢能夠得到最大化發(fā)揮。具體而言,電視臺應改變落后發(fā)展思路,借助多媒體技術,以社會熱點出發(fā),加強對新聞選題工作的開展,通過構建數據庫,為新聞提供專業(yè)數據支持,切實優(yōu)化新聞內容,既要保障內容的真實性,還要確定內容的選擇與大眾關注點密切相關,在及時傳遞信息的同時,提升信息時效性,促進電視臺長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源.探討多媒體技術對電視新聞制作的價值及應用[J].記者觀察,2020(15):15.
[2]張然,余玲,夏晨.對電視新聞制作中網絡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的分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5(05):209-210.